大沟镇奏响“一只蚝、一只虾、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乐章

擦亮水产金字招牌 鱼肥虾美畅销全国

2025-03-31 09:03:14 来源:阳江日报

擦亮水产金字招牌 鱼肥虾美畅销全国

大沟镇奏响“一只蚝、一只虾、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乐章

擦亮水产金字招牌 鱼肥虾美畅销全国

阳江日报

俯瞰大沟镇,蚝排、虾棚、鱼塘星罗棋布。 宋福亮 林倩宇 摄


■ 阳江日报记者/张贝奇  杨辉南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寿长河,阳东区大沟镇的蚝农们已驾着小艇穿梭于河面之上。他们的身影与随波起伏、如繁星般的生蚝吊养浮球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水上劳作图,也拉开了大沟镇水产养殖产业一天的序幕。

城镇向海,海洋资源便是大沟镇发展的底气。这里长达12.7公里的海岸线,孕育出寿长蚝、对虾、石斑鱼等特色水产品,2.1万亩的水产养殖区域星罗棋布,养殖规模稳稳占据阳东区水产养殖领域的“半壁江山”,总产值突破15亿元,成为阳江市“蓝色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沟镇抢抓阳江建设海洋牧场的契机,积极配合在大沟镇规划建设阳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将海洋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胜势。一方面,大沟镇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天然养殖优势,持续引进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令水产养殖业成规模发展;另一方面,大沟镇积极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水产品的养殖到加工、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布局,力求打通产业链的各个关节,并通过与文旅相结合,实现产业深度融合与高效发展。

形成集聚之势

打响“阳江海鲜”品牌

驱车行走在大沟镇的乡间,众多养殖场一闪而过,这是大沟镇最常见的风景。这里紧靠出海口,咸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宝地”。

近日,记者跟随大沟镇委书记梁志光,走进位于沙冈村的小棚虾养殖基地,放眼望去,连成片的温棚整齐划一,分布在连片的土地上。梁志光介绍,前年,大沟镇依托“土地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引进浙江养殖大户打造2000亩小棚虾养殖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开展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大沟镇“一条虾”产业逐步形成集聚发展之势。

从浙江来大沟养虾的杨永通,正是看中了大沟的土地资源和天然养殖优势,才决定落户大沟镇。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小棚内,一股暖流顿时扑面而来,棚里水流潺潺,杨永通熟练地拉起网兜,几条手指粗的斑节虾活蹦乱跳。他表示,当地政府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快速整合土地资源,完善道路、尾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让他们落地大沟更省心,也更放心。

形成水产业集聚发展之势,是大沟镇推动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梁志光表示,大沟镇土地资源丰富,要推动“小田变大田,散田变整田”,引进渔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大沟,才能不断推动水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大沟镇水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沟镇水产业规模化养殖集群初现,“阳江海鲜”的品牌影响力也在持续增强。依托6000亩寿长蚝、9000亩对虾、6000亩石斑养殖集群,大沟镇“寿长蚝、对虾、石斑鱼”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大沟的海鲜走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离开小棚虾基地,记者一行来到寿长村码头。大沟镇寿长河流域是天然蚝苗产生地,这里水质咸淡适中,红树林形成的沼泽环境及凋落物,为蚝的生长提供了丰富营养物质。蚝农正拿着蚝刀仔细敲打附着物,随后开始开蚝,清洗、开壳、取肉、装桶……动作一气呵成,一桶桶新鲜蚝肉便经过物流迅速送到各地餐桌,成就舌尖上的美味。

“到寿长村吃寿长蚝人长寿。”大沟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近年来,随着寿长蚝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大沟镇,探秘红树林,品尝寿长蚝。

在寿长河养了几十年生蚝的雷自炯,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寿长蚝的市场影响力在不断变强。他说,这几年,市场上顾客是点名要买寿长蚝,许多顾客来到市场,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寿长蚝卖”,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全国名特新农产品”“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寿长蚝主动出击,频频亮相各大农产品展销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寿长蚝不断“出彩出圈”,带动寿长蚝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的带动作用是持续且深远。”雷自炯所在的大沟镇寿长蚝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从2015年的300亩扩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他介绍,近几年,养殖户有信心扩大养殖规模,正是因为打响了寿长蚝品牌。以前,寿长蚝主要卖到台山,销售渠道较窄;现在,珠三角的收购商、餐饮企业老板主动上门,收购寿长蚝,销路一下子拓宽了。

为进一步提升水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大沟镇还深度融入“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矩阵,创新开发大沟镇“蚝宝”城市IP及系列水产品伴手礼,实现地标产品价值转化。

延链补链强链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苗业和深加工是过去大沟镇水产业的短板弱项,导致产业链“中间大、两头小”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大沟镇推动水产养殖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作,补上苗业、深加工短板,向实现从苗业到深加工均衡发展的道路迈进。

记者走进阳东区众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看见养殖场开阔、大棚排列有序。工人摸着石斑鱼的踪迹,用渔网打捞,惊得一条条1斤多重的石斑鱼到处乱窜。工人们小心地将石斑鱼捞起放入筐中,再按规格大小进行分拣,这条“生猛海鲜”即将跨越山海,走上全国各地食客的餐桌。

从鱼卵孵化到鱼苗标粗,再到养殖销售,大沟镇石斑鱼基本完成了全链条生产。在石斑鱼科技小院,科技赋能让“小鱼苗”发挥出了“大作用”。阳东区众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等合作,研发微生物藻类调水技术、轮虫培养及益生菌应用,显著提升了石斑鱼抗病力,鱼苗存活率达50%,让大沟镇的石斑鱼苗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近段时间,石斑鱼市场行情不太好,我们的业务重心转向了鱼苗。”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冯春晓表示,因为掌握了石斑鱼从鱼卵孵化到养殖的技术,合作社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业务,既可以卖鱼苗,也可以卖成品鱼,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不仅仅是石斑鱼,大沟镇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共建天博水产种业创新基地。该基地以其专业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在单胞藻饵料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蚝苗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苗业与养殖的无缝对接,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户的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也增强了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让大沟镇水产业行稳致远。

“接下来,大沟镇将重点抓好省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规划打造大沟苗业产业园。”梁志光表示,要力促大沟镇水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引进更多水产业龙头企业落户大沟,推动水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在发展苗业的同时,大沟镇也在积极布局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依托阳东区在大沟镇规划建设阳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沟镇正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路径,配合阳东区加快构建“一港六园一基地”现代化海洋牧场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大沟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以通威200兆瓦新型渔光科技现代海洋渔业示范园等重点项目的投产,带动“一只蚝、一只虾、一条鱼”提质增效。

推进渔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统筹海陆资源,优化发展动能,是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举措。大沟镇如今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将水产养殖、历史遗迹、人文故里巧妙连接,建成了阳东区第一条“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

沿着“渔牧田园”示范带,走进大沟海朗城,这座肩负着抵御外敌、捍卫海疆重任的军事要塞,曾无数次见证海上风云变幻,历经沧桑,至今屹立不倒。城内深处,3个分别刻着“镇”“海”“山”大字的巨石,矗立在半山腰,如同3个忠诚的卫士,目不转睛地盯住不远处的海岸,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大沟,见证大沟镇经济社会的变迁。

离开海朗城,驱车继续行驶在这条长达21公里的示范带,蚝排、对虾和石斑鱼等规模化养殖区星罗棋布。一路行来,陈醉故里美术馆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寿长河红树林湿地公园展现出独特的生态魅力,寿长蚝码头交易营地加快建设,三丫水闸气势恢宏……

这条示范带串联大沟古圩、大沟海朗城、华洞文笔塔等一批文化遗址,将示范带周边的自然生态、古朴村庄、农文旅景点串珠成链,呈现出优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大沟镇以带为‘链’,致力培育精品乡村游产业,以‘吃美食’带动‘游大沟’,推进乡村‘渔’旅一体化发展。”梁志光说。

今年1月举行的首届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300余桌的蚝宴,吸引了3000多名市民、游客前来一品寿长蚝。让寿长蚝这一特色品牌叫好又叫卖,也让大家在分享蚝美味的同时,走进大沟、了解大沟、爱上大沟。

此次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举办地点在大沟镇寿长村,该村正在建设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00万元的寿长蚝码头交易营地,规划建设蚝交易码头、主题酒店以及露营基地,将蚝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开辟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业态。

梁志光透露,要继续扩大首届“大沟蚝美”美食文化活动影响力,以及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把寿长村精心打造成蚝主题网红美食村,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打卡,进一步丰富“蚝文化”旅游的内涵,延伸其产业链条,以点带面,实现大沟镇“渔”旅融合发展。

此外,利用好“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结合红树林湿地、渔光小镇、寿长蚝交易码头、三丫水闸驿站等景观,开发科普、美食体验等文旅项目,实现“养殖—加工—旅游”闭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对话专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副研究员董宏标

深化产业链条  强化科技创新

记者:大沟镇该如何延长水产养殖产业链?

董宏标:要依托中广核海上风电、通威渔光产业园等项目,探索“渔光互补”模式,降低养殖能耗。同时推广工厂化养殖、通威示范园、小棚虾经验,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引入品牌苗企,规范育苗生产,补全产业链短板;引入预制菜、冷链仓储项目,如对虾、石斑鱼深加工、生蚝即食产品,提升附加值,积极落实对接阳东区现代化海洋牧场规划中关于大沟镇作为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的部署定位。

记者:在水产养殖技术升级方面,大沟镇该如何做?

董宏标:拓展与科研院所合作,因地制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打造成果孵化和转化基地,推动养殖生态化、标准化、集约化、环保化发展。利用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培育本土技术人才,推广“科技小院”联农带农机制。

【链接】

大沟镇简介

大沟镇位于阳东区东南部,下辖1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镇内水产养殖面积达2.1万亩,规模位于粤西地区前列,产值达15亿元。2019年,大沟镇(对虾)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2023年在获得国字号“一村一品”示范镇的基础上,再添国字号“农业产业强镇”称号,2024年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专业镇。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