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硬件、调整作息、科学干预,家校携手打造健康睡眠环境——

让孩子既『睡饱』又『睡好』
2025-03-26 09:32:13 来源:阳江日报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3月18日,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提出中小学生每天需要睡眠8至10小时。记者近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中小学生睡眠时长调查”,发现超过七成孩子每天实际睡眠不足

优化硬件、调整作息、科学干预,家校携手打造健康睡眠环境——

让孩子既『睡饱』又『睡好』
阳江日报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3月18日,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提出中小学生每天需要睡眠8至10小时。记者近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中小学生睡眠时长调查”,发现超过七成孩子每天实际睡眠不足8小时。这一结果令人担忧,孩子的睡眠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如何让学生“睡饱”“睡好”?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我市多所中小学校了解情况,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 阳江日报记者/王勇明
调查
超七成学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市民杨惠敏的女儿今年读小学一年级,每天晚上10点半洗完澡睡觉,早上7点准时起床。“小孩下午6点左右回到家,吃完饭大概晚上7点半,开始做当天的作业并且预习明天的功课。之后再让她跳跳绳,时间就接近10点了。”杨惠敏说,加上午休,孩子每天在床时间有9个半小时,但真正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因为她有鼻炎,入睡困难且容易醒。“现在孩子还不能做到自觉起床,在学校老师常反映她上课会走神。”杨惠敏说。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中小学生的睡眠情况,记者发放了调查问卷,共收到513份有效答卷。从调查结果来看,88.11%的家长表示孩子每天的在床时间超过9小时;72.32%的家长反映孩子每天实际睡眠时间为7至8小时;44.83%的学生表示存在失眠症状;38.60%的学生表示上课或课间偶尔会打盹;74.66%的家长表示想了解一些关于科学睡眠的知识。

市人民医院中医睡眠门诊王强博士介绍,睡眠对于中小学生恢复精神精力、维持免疫力、保持记忆力以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力、注意力和专注力等认知功能,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社交能力下降,加大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概率。由此可见,孩子的睡眠问题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探因
睡不好也会导致睡不饱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睡眠时间不足呢?记者走访了解到,部分孩子因为时间管理能力欠缺,导致完成作业时间过长,进而影响睡眠时间。“我家孩子读六年级,时间管理能力较差。回到家里,如果没有大人的监管督促,他总是要先玩一下再吃饭,吃饭又慢吞吞,因此很晚才开始做作业。做完作业要10点左右,冲凉又要大半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11点左右才能上床,第二天上午6点半又要起床赶校车。”市民谢女士说,作为一名小学生,她的孩子的睡眠是不够的。由于睡眠不足,孩子总是处于疲劳的状态,近视也加深得比较快。

另外,一些孩子存在睡眠质量不好的问题,即使在床时间足够,但入睡困难、易醒等情况也会影响实际睡眠时间。市民陈敏华的孩子在市区一所公立学校读小学三年级。她介绍,孩子上学前,她和丈夫每晚都是11点过后才睡。她的孩子“有样学样”,也养成了晚睡的习惯。“我等到孩子上学才强制孩子晚上10点上床睡觉,但是他躺在床上长时间无法入眠,导致很长一段时间精神状态都很差。”

王强透露,目前来门诊看诊的人里,约10%是中小学生。这说明,孩子睡眠不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的睡眠质量不够好。

此外,过去不少学校因硬件受限,学生午休只能趴着睡,这不仅容易影响脊柱发育,且醒后容易出现头昏、乏力的症状。这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午休睡眠质量。

学校
合理布置作业改善午休条件

“近年来,市区各中小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已经陆续新配置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课桌椅,有的学校按照各年级的标准,配置了不同型号的固定式课桌椅;有的学校则引入了统一型号的可调节式课桌椅。”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午睡时间一到,学生就将桌椅调整成躺椅模式,开始午睡……2023年,市龙源交椅山学校引入了1200余套多功能课桌椅,学生打开椅子上的调节装置,将靠背倾斜,拉出踏板,只需几步简单操作,椅子就变成可躺着睡觉的“小床”。江城十三小则让学生把桌椅拼放在角落,腾出教室的空间,再把学校的木板垫和小床挪出来,让学生能躺在上面盖上被子舒服地睡个午觉。此外,该校还严格按照国家“双减”政策布置作业,一二年级要求老师不给学生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只在学生晚托时间布置适当的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要求老师每天布置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且老师要设计基础性、拓展性、补充性等多层级的作业,避免部分学生出现难以完成作业占用休息时间的情况。学校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合理布置作业,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午休条件和学习环境,这对于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比之下,在校寄宿的学生在规章制度的制约下,作息会更有规律。“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寄宿生作息表,从清晨晨跑、晨读、上课,到中餐和午休,再到晚餐、就寝时间都有规定。这样一来,学生每天上床时间都是固定的,更容易养成稳定的生物钟,保证更充足的睡眠时间和更好的睡眠质量。”阳江一中初中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走读生在家也应该制订合理、可行的作息计划,睡前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如跑步、玩电子游戏等,同时还要确保睡眠环境的舒适度,如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线和噪音控制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家庭
科学作息莫盲目增加在床时间

陈敏华意识到孩子睡眠不足的问题后,一家人制订了早起早睡的作息安排表,每天大家保持同样的生活规律,并且睡前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促进睡眠,用了半年多时间,才治好孩子的失眠问题。

谢女士在一次和女儿复查视力的时候,发现孩子在半年内近视加深了100度,才下决心让孩子学习管理时间,每天晚上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吃饭、做作业,保证晚上10点左右上床睡觉。一段时间之后,初见成效,孩子睡眠充足了,上课也认真了,精力也充沛多了。

王强认为,大多数学生的在床时间是足够的,但是部分孩子的睡眠质量却存在问题。家长除了要保证孩子适当的在床时间,更应该留意孩子的睡眠质量,把孩子的睡眠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让孩子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长期失眠会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患者里不乏因为失眠引发或加重心理疾病,最终导致休学的学生。”王强表示,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睡眠不好,便会强制增加孩子的在床时间,并且不断向孩子讲睡眠不足的坏处,这很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焦虑,使其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进而导致失眠加重。

“睡眠障碍治疗方案中有一个行为治疗方法叫睡眠限制疗法,是要求患者推迟上床时间,固定一个较早的起床时间,通过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这与许多家长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王强表示,中小学生的失眠问题相对比较容易治疗,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失眠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切忌盲目增加孩子的在床时间,以免加重睡眠障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