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海滩总是充满诱惑——金色的沙滩、湛蓝的海水,还有散落各处的彩色贝壳。许多游客会情不自禁地捡拾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品”作为纪念。然而,市人民医院营养科科长、主任医师冯自由提醒,有一种贝壳看似美丽,却暗藏杀机,它就是被称为“海洋最致命杀手”的鸡心螺。
一、鸡心螺:美丽外表的致命陷阱
鸡心螺(学名Conidae),因其外壳形似鸡心或蛋筒冰淇淋而得名。全球约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包括我国南海、台湾地区以及夏威夷、澳大利亚等热门旅游地。它们的外壳通常色彩斑斓,带有复杂的条纹或斑点,极易被误认为普通贝壳。
然而,这种美丽背后隐藏着致命的武器。鸡心螺口腔内有一根中空的齿舌,形如微型鱼叉,能在瞬间弹射而出,速度甚至超过高铁。其毒液含有多重神经毒素,可同时阻断钠、钾、钙离子通道,导致全身肌肉麻痹,严重时可在数分钟内引发呼吸衰竭而致命。国外甚至称其为“抽烟螺”,寓意被蜇后仅剩吸一支烟的时间求救。
图片来源于科普中国
二、如何识别危险的鸡心螺?
尽管鸡心螺种类繁多,但普通游客可通过以下特征初步判断:
1. 外形:圆锥或鸡心形,表面光滑,壳口狭长(食鱼型壳口较宽,毒性更强)。
2. 颜色:多数鲜艳,常见红白、黑白或黄褐色花纹,但也有少数颜色朴素。
3. 栖息环境:白天半埋于沙中或藏身礁石缝隙,夜间活跃。
重要原则:对于非专业人士,最安全的做法是——不徒手触碰任何陌生海螺,尤其是色彩艳丽、形状特殊的种类!
三、被蜇伤后的急救措施
若不慎被鸡心螺攻击,需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1.远离危险源:避免二次伤害,勿用手直接拔除毒针。
2.伤口处理:用海水或清水轻柔冲洗,镊子小心移除毒针碎片,切勿切开创口或吮吸毒液。
3. 热疗法:将伤处浸入40℃~50℃热水(以能忍受为限),持续30分钟以上,高温可分解部分毒素。
4.紧急送医:即使症状轻微,也需尽快就医,途中密切监测呼吸、心跳,必要时实施心肺复苏。
四、科学预防:安全赶海指南
1. “三不”原则:
- 不捡拾活体陌生贝壳,空壳相对安全。
- 不徒手翻动礁石或沙砾,使用长柄工具。
- 不投喂海洋生物,避免吸引危险物种靠近。
2.防护装备:穿戴加厚手套、硬底涉水鞋,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3.食用安全:购买海鲜时选择正规渠道,警惕混入的鸡心螺(其毒素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