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镇明确任务书和行动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新春第一会”精神

深耕镇域特色塑造阳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5-02-13 09:36:40 来源:阳江日报

阳东风光秀美。

11个镇明确任务书和行动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新春第一会”精神

深耕镇域特色塑造阳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阳江日报

阳东风光秀美。         陈延华 摄

奋进号响,一呼百应。聚焦省、市部署要求,2月10日,阳东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召开,在全区各级各部门掀起了一股加快建设具有阳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大热潮。

不负春光、苦干实干、奋勇前行,以“提升落实年”为主线,全力推动阳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更好服务和支撑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已成为全员上下铆劲发力的统一共识。阳东区11个镇迅速响应、提纲挈领,立下任务书和行动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新春第一会”精神,全力以赴兴产业、铆足干劲抓落实,进一步深耕镇域特色,塑造阳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 阳江日报记者/许倩    ■ 通讯员/吴诗婷 黄敏

东城镇
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镇

2025年,东城镇将围绕打造创新引领、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镇的发展定位,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牵引,以“三大抓手”全力将高质量发展“施工图”转化为东城的“实景画”。

一是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各类企业扎根东城、放手发展,加大“个转企”“小升规”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完善五金刀剪产业体系,着力强链补链,引导产业全链条发展,用好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十八子科创基地,推动五金刀剪产业依托研发设计、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抓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究利用过渡性开发政策,推动一批符合政策的留用地进行过渡性开发。引导各村引进符合城乡功能定位要求、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提高留用地开发利用效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抓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专业团队,制定那龙河流域规划开发方案,持续完善那龙河碧道周边基础设施配套,打造那龙河畔农文旅融合示范区。通过“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建设经营、群众参股运营、国企管理服务”的工作模式,引入经营性项目,打造“远方很远、东城很近”精品旅游路线和农文旅IP,延长农文旅产业链条,增强农文旅产品吸引力,辐射带动周边村落连片开发。

北惯镇
扛起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梁

作为中心镇、典型镇,2025年,北惯镇将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按照“提升落实年”要求,主动挑大梁、冲在前、当先锋,以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成效,助推阳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是立足主战场,扛起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的大旗。集中精锐力量,动真碰硬征地,力争年内征收100万平方米土地,为打通园区骨干道路、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二是紧盯主引擎,拿出服务企业提速发展的实招。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常态化精准化走访,协调解决企业诉求,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北惯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进展,提升美丽圩镇建设水平,高标准打造平地等3条典型村,开展新一轮绿美生态建设,进一步增强圩镇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为企业招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是当好主力军,勇挑推动工作提升落实的重担。做细95家规上工业企业和33家限上商贸企业运行研判,做好“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做优新引进项目落地建设服务,力争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向上向好,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大沟镇
全力服务好总投资800亿元绿能项目

2025年,大沟镇将以壮大特色产业为引擎,切实把握好“提升落实年”工作主线,坚定不移推进阳东区“1+3+3+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生态渔农、人文大沟”新发展思路,聚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绘制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抓产业,打基础。依托国字号“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以及省“百千万工程”创新型专业镇等资源禀赋,坚持打好产业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深做实大空间、大产业、大项目、大建设、大发展、大民生“六大建设”,聚焦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现代特色渔农业、滨海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布局,建设能源小镇。

抓环境,提品质。以“提升落实年”为主线,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全力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绿美生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提质见效。举全镇之力服务好已落户的总装机容量635万千瓦,总投资800亿元的超十亿元、百亿元的14个绿能项目。抢抓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契机,加快省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构建“一只蚝、一只虾、一条鱼”全产业链格局。

抓改革,激活力。依托已盘活的千亩产业园用地,引进更多企业落户大沟,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阳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继续扩大首届“大沟蚝美”美食文化活动影响力,打造寿长蚝交易码头网红美食村新地标。

东平镇
按照小城市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心镇

2025年,东平镇将以“提升落实年”为主线,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奋力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好小城市标准建设项目落地。巩固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持续推进绿美生态东平建设,把东平建设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市。

持续推进典型村培育工作,力争2025年实现全域创建典型村。聚力乡村产业发展,形成囊括沙咀民宿街、口洋珍珠湾民宿区、北环“山海宿”连片民宿主产业区,以及大澳、允泊民宿辐射区的“两翼”民宿产业。做优庭院经济,打造山田河海文商旅综合体,打造“海味·荔枝”品牌,推动强镇富村企业发展,实现产业旺村产业富民。

打造绿色能源全产业链,打响文旅产业新名片。推动清洁能源下游企业服务项目落地,打造超千亿级全产业链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推进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核心区改造升级,加快推动东平国家渔港经济区建设,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优化休闲渔业产业,为传统渔业注入新活力。深入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特色文旅活动提档升级,打造“四季东平”文旅项目。优化“核科技+”精品路线,打造“两天一夜”“三天两夜”精品文旅体验项目。

新洲镇
做精做强“大农业、大文旅、大项目”

2025年,新洲镇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以“提升落实年”为主抓手,大抓“大农业、大文旅、大项目”,铆足干劲持续壮大镇域经济,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大提升。

坚持以“大农业”为基,加快鹅种业创新园二期、鸡山凤犇鸭养殖场、乌石高效养殖区、通威渔光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同时紧抓现代农业产业“补改投”试点契机,推进一粒粟智慧化育秧、麻竹笋种植生产加工等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以“土地信用中心”为抓手,年内完成试点村农用土地收储,招引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开发。

坚持以“大文旅”为翼,充分发挥紫罗山省级森林公园、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级3A景区等优势,加快表竹村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兆马文体户外运动基地建设,以“典”带面示范带动全域乡村振兴,大力打造新洲腊味、豆豉酱油、黄酒酿造等文化示范点,传承发扬阳东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以“大项目”为擎,大力发展绿能产业,加快新洲大合风电场上马建设,完成新洲14万平方米产业园用地收储,力促绿色算力产业落户新洲。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契机,整合规划可盘活土地,为大项目落户新洲提供用地保障。持续提升圩镇风貌品质,加快推进“七个一”、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

合山镇
用好特色资源助推农文旅产业“火”出圈

2025年,合山镇将对标对表“提升落实年”目标任务,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落实“三个突出”工作重点,奋力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初见成效之年迈向新辉煌。

一是突出项目实施。科学谋划典型镇村建设项目,管好用活项目资金,持续推进镇区“三线”整治、亮化美化绿化工程等特色项目落地,着重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中转站迁移扩建工程,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二是突出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木制品、针织机械、食品香料等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拓展富硒水稻、黄金百香果、香蕉、粉葛等特色农业,结合“合山牛”、丰多采、合山温泉,以及合广路与河堤路两大商街等资源要素,助推全镇农文旅产业“火”出圈。重点利用合山机场特色资源,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三是突出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圩镇“六乱”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用好“问题销号榜”和“门前三包评定榜”,建立长效机制,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着力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和风险隐患排查力度,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同时创新文明乡风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力促乡风、家风、民风向好向善。

雅韶镇
全力创建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

2025年,雅韶镇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典型镇、村培育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优化为核心,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新引擎,全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聚焦典型镇村创建。紧扣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创建目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大力整治镇区及农村“六乱”问题,提升圩镇风貌品质。充分发挥笏朝村作为首批典型村的示范作用,带动雅韶村、五丰村的典型村培育工作。

聚焦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策”思路,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探索多元有效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重点推动尖山、前进工业园发展,优化园区企业布局,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打造优势产业,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型,实施“订单农业+标准+培训”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尖山蟹、对虾、生蚝养殖基地规模化发展。全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荔枝、桑葚果、柠檬等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品牌建设。

聚焦文旅融合。加快推进笏朝村农家乐、雅韶村研学基地和五丰村水库移民美丽家园项目建设,发展“庭院+民宿”和田园观光,吸引游客,带动消费,书写雅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塘坪镇
抢抓农文旅融合发展机遇闯出产业新路

2025年,塘坪镇将抢抓农产品市场份额,乘着农文旅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东风,用好各类合作共建资源,借助省民政厅、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驻镇帮扶优势,积极对接各类社会组织,引入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进一步补齐镇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以实干争创塘坪高质量发展新面貌。

一方面,依托新325国道通车机遇,盘活闲置土地,加快建设北甘农产品交易市场、湖羊养殖基地,整合荔枝、番薯、火龙果、芭乐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塘优品”,全力推动富镇强村公司业务走上正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北甘农文旅热度窗口,加速开展北甘竹溪公园二期建设,落实北甘河一河两岸升级改造暨乡村亲子露营和研学基地规划,率先打造镇域南片文旅发展带。

另一方面,以世通公司开发矿区为契机,探索打造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申报省重点项目,争取更多的土地指标,推动晶科和锅盖岭项目等重点项目投产,把塘坪镇打造成为阳东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努力成为阳东区乃至阳江市新的经济支撑点。

大八镇
激活生态资源全力打造美丽“后花园”

2025年,大八镇将用好本地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以农文旅+产业发展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向打造全市美丽“后花园”目标奋进,推动大八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以农业为牵引,持续扩大益智、砂仁、凉粉草等南药种植面积,培育和引进益智醋、益智酒等产品经营加工企业,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持续做好瓜咸、菜果干等“土特产”文章,推进美食蕉、油茶等种植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以文化为导向,深入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古城村高凉文化,依托周亨铜鼓、古城村古墓遗址、古村落等,积极打造集考古研究、文物展示、讲学培训于一体的文化展馆,实现以文塑旅、融合发展。

以旅游为载体,加快推动大八了园、大亨茶文创产业综合体等项目,谋划建立全国最大仙湖苏铁野生群保护区公园,积极打造珠一村精品民宿,整合千亩梯田生态农场、农耕文化展馆、井冈河公园、温泉等资源,串珠成链形成生态休闲旅游片区,带动镇域餐饮、民宿、“土特产”等行业加速发展。加快举办“村野”越野跑赛事项目,推动特色旅游模式取得新突破。

以产业为驱动,加快推动木器产业园二期项目落地建设,谋划打造木制品收藏博物馆和国际共创研究中心,助力传统木器产业扩容增效、转型升级。

红丰镇
做强镇域经济打造省级商贸类专业镇

2025年,红丰镇将坚持干字当头,持续抓发展促提能,聚焦五个“围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打造省第二批商贸类专业镇,持续加强五金刀剪、智能电器、木器加工等产业的培育,打造具有红丰特色的商贸集散基地、农商旅融合示范街区、夜经济街区。

围绕争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高标准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常态化开展镇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针对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六乱”整治,推动绿美生态建设、风貌带建设,全面提升镇区人居环境品位。

围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理闲置低效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优化土地空间布局,形成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围绕打造“漠阳香”丝苗米、红丰菠萝蜜、澳洲坚果等本土特色农业“三张名片”,加强引导扩大种植规模,建设集农产品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围绕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发展壮大网格员和志愿调解队伍,充分发挥“挂号问诊”调解模式、积分奖励机制等创新举措作用,有效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大力推行党群积分制和乡村治理积分制,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那龙镇
深度融湾打造工农旅融合发展特色镇

2025年,那龙镇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立足打造阳东深度融湾桥头堡和工农旅融合发展特色镇定位,开创那龙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产业发展和特色资源,全面推广“土地信用中心”流转模式,积极探索“补改投”项目实施方法。大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和平村牛大力、田畔黄牛养殖及那龙村优质水稻等省级“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突出工业重点,不断健全镇配套基础设施,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积极融入阳东区两大示范带建设,用好阳江监狱闲置资产、古码头文化、那顿东园沿河风光等特色资源要素,谋划打造那顿东园一江三岸休闲营地,将涛景高尔夫度假村、东湖星岛、那龙垌千亩观光水稻串珠成链,打造“环东湖片区”,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聚焦项目发展和村庄建设,全力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深入开展“绿美阳江 宜居城乡”阳江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3条典型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积极谋划2025年典型村创建,重点推进历屯村的典型培育,做好“田畔牛”这篇文章,打造一张那龙特色新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