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绿色殡葬观念深入人心,节地生态安葬率超七成

让生命在自然中永恒

2025-04-02 09:07:26 来源:阳江日报

让生命在自然中永恒

我市绿色殡葬观念深入人心,节地生态安葬率超七成

让生命在自然中永恒

阳江日报

大放鸡生态墓园内,绿树成林。 官文婷 摄

■ 阳江日报记者/官文婷 林可欣

节地生态葬是以海葬、树葬、花坛葬、骨灰深埋、格位存放等形式处理骨灰的绿色殡葬方式。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来,节地生态葬已逐渐成为我市主要的殡葬方式,目前我市节地生态安葬率为73.58%。随着民众殡葬观念的转变,让生命在自然中永恒,给后人节约土地的节地生态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

墓碑藏身绿林,逝者与树同眠

清明将至,细雨纷纷。3月31日上午,大放鸡生态墓园随处可见“文明祭祀 禁放烟花爆竹”等宣传标语。墓园庄严肃穆,四季常青的龙柏顺着起伏的山坡种植,山坡顶端则种着更为高大的南洋杉。松柏树下,墓碑以卧碑姿态依偎于山坡间,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只见绿树不见墓碑。

“这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节地生态葬形式。”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与树同眠的安葬方式在减少石化、硬化的同时,让墓区变成了林区。生态墓园的墓碑占地仅0.12平方米,每个墓碑旁种有一棵柏树,此外没有其他石化、硬化设施。

据了解,石猪山公墓生态墓园规划了5000个墓位,目前已使用超3500个,并设有200个祭拜格位,供逝者家属寄托哀思、缅怀先人。除生态墓园外,石猪山公墓和罗琴山公墓等墓园还设置了树葬区域。市民可以选种一棵树,将骨灰装进可降解骨灰盒中埋入树下,地表不留坟头、不设墓碑,树前只留标识牌或者石头进行标记。

让生命以自然的姿态延续

今年3月,我市一位逝者在亲属陪伴下以海葬的方式让自己的生命回归自然。生态葬的树葬、海葬、花坛葬等殡葬形式,让逝者与大自然长久相融,使其生命在自然怀抱中永恒延续。

在阳春市福泽园公墓的花坛葬、树葬区域内,不少逝者家属手捧鲜花、提着水果,前来祭扫。福泽园公墓位于阳春市马水镇马兰村,墓园设计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为逝者营造宁静、鸟语花香的安息之所,其生态葬位占比达 16%,位居全市之首。去年年底,阳江市生态公益花坛葬活动在福泽园公墓举行,在亲人的不舍目光中,12位逝者长眠于缤纷花丛。作为生态安葬的典型形式,花坛葬以花坛取代墓穴,体现“节地、绿色、公益”的绿色殡葬理念。

该墓园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民众对生态葬的接受度有所提升。有的逝者生前热爱自由,家属遵循其遗愿,以生态葬赋予他们别样归宿。目前福泽园公墓可容纳 3000余个生态墓位,就树葬而言,单棵树能安置16个骨位,骨灰盅占地不超 0.01平方米。“受传统观念束缚,生态葬的推广仍不容易,但不可否认,市民对其接纳度正逐年上升。”该负责人表示。

为深入践行国家倡导的绿色文明殡葬理念,4月底,民政部门计划联合福泽墓园再次举办公益生态葬活动,届时预计有40位逝者家属为亲人选择鲜花环绕、绿树相依的生态葬,让生命以自然的姿态延续。

惠民政策助推绿色新风尚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节地生态葬涵盖节地葬和生态葬两大类型。节地葬是以集约化方式充分利用空间的安葬方式,墓地面积严格控制在1平方米以内,有效减少土地占用。生态葬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如海葬、树葬、花坛葬等形式,让逝者融入自然。2024年,我市节地生态安葬率为73.58%。

目前,我市所有殡仪馆均设有骨灰节地生态安葬咨询窗口或咨询点。同时,我市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建设树葬追思纪念场所和海葬纪念设施,定期组织开展海葬、树葬和集体公祭等追思活动。对参加骨灰海葬、树葬、花葬和草坪葬等生态葬的逝者直系亲属或委托办理人,政府部门会给予一定补贴,以推广绿色生态殡葬,保护生态环境。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在绿色殡葬文明风尚的助推下,民众对于节地生态安葬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效果不断显现。市民政局倡议,树立厚养薄葬新风尚,传承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生前多陪伴、多关怀,逝后简办丧事、文明治丧。反对铺张浪费、攀比炫富,以节俭文明的方式告慰逝者。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