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曾宇萍
近日,记者来到江城区城东街道奕垌村大姑坑,只见蜿蜒的盘山泥路边上,每隔6米便种有一棵橄榄树,清风拂过,枝叶婆娑,香气阵阵。这3800多棵橄榄树凝聚了“新农人”蔡英泳5年的心血。
蔡英泳一直从事的是五金刀剪行业。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信宜的老朋友那里得知了信宜、高州地区种植橄榄树成功带动村民致富的案例,并跟着老朋友到种植区实地考察。经过深入的了解,蔡英泳发现,橄榄可谓“浑身是宝”。广东人素有吃橄榄的习惯,榄肉还可用来榨橄榄油、制作橄榄菜。榄核不仅是高品质五仁月饼的配料,还可用于雕刻手工艺品,经适当处理后也能成为工业原料。目前,阳江橄榄产区主要是大八镇和塘坪镇,基本是野外自然生长的状态,缺乏专业规模化的种植。瞄准了市场的广阔前景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他便下定决心改良培育橄榄品种。
几年间,蔡英泳遍访广西、福建以及省内潮州、汕头、罗定等橄榄种植区,了解树木生长周期、产品加工和市场情况,在优良的品种当中精挑细选,并虚心向种植户请教种植、嫁接和管护技术。2020年,蔡英泳尝试将优质橄榄品种嫁接到本地橄榄树上,并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野生橄榄树的奕垌村大姑坑承包山地种植。开挖种植林带,铺设滴灌带,购买树桩和优质品种枝条,嫁接、管护……5年时间,他一头扎进山里,不断摸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橄榄树选种嫁接培育经验。
在培育场,记者看到了蔡英泳新购入的橄榄树小树桩。他告诉记者,橄榄树嫁接育种,一般选用主干粗壮的野生橄榄树桩,用保鲜膜缠好,种于树穴中,灌水压实,成活后可嫁接。大棵橄榄树嫁接换种,简称高接,成活后结果最快。嫁接时,采用三角口劈接法的存活率会更高,嫁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最好在主枝上或一级分枝上换接,容易形成整齐饱满的树冠。嫁接的适宜时期是每年的1月至3月初,采访当天蔡英泳上山查看今年新嫁接的芽条时,非常欣喜地看到大部分都抽出了新芽。“存活率大概有八九成!”他说道。
目前,蔡英泳在橄榄基地中筛选种下了普宁吊思茅香榄、信宜钱排长香榄、大八红肉香榄和罗定红核等4个品种的乌榄,以及普宁三棯橄榄和闽南2号等两个青榄品种。部分橄榄树在嫁接后的第二三年便有结果,去年最先种下的那两批橄榄树也挂了许多果子,但他并不急躁,而是选择疏枝,嫁接新的枝条,让树冠更加饱满。“橄榄树通常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入丰产期,一开始挂果太多并不利于后续的稳产丰产。”蔡英泳表示。
每年的8月至11月是橄榄树的结果期,今年是蔡英泳试产的第5年,对于今年的收成情况他满怀期待。他计算道,按投产第二年每棵20斤果子,每斤平均30元,年产值将达228万元,而且树木逐年长大,逐年增产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奕垌村干部也全力支持橄榄树的培育种植工作,除了推荐蔡英泳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外,近期还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等就开设橄榄种植基地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的论证。奕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兆里表示,接下来,计划探索由种植大户牵头,联合奕垌村集体经济联社与农户,以“公司+经联社+农户”的模式开展种植项目,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