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的体育产业有更多机会
2025-01-04 09:52:05 来源:阳江日报

中国体育产业今年走过第十个年头

慢下来的体育产业有更多机会
阳江日报

前沿观察

从被普遍视为体育产业“元年”的2014年算起,中国体育产业今年走过第十个年头。

近日在以“经久不熄”为主题的第九届体育产业嘉年华上,与会专家和从业者普遍认为,体育是个“慢产业”,经过最初几年的狂飙后,中国体育产业将步伐放慢的同时也更加稳健。体育事关人民福祉,本质是“幸福产业”,慢下来是为了不忘初心,为了行稳致远。

“体育大年”大赛拉动效应明显

过去一年,赛事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从年初澳网到巴黎奥运会,郑钦文领衔一众中国运动员创造历史,也拉动了网球“中国赛季”的火爆。

中网公司总经理张军慧认为,2024是中网和网球项目爆发的一年。他分享了一些数据:中网短短两周之内入场30万人,“十一”当天有4.4万人进场,首次连外场欢享票都售罄。而根据清华大学的全程跟踪测评,中网对周边消费直接带动比达1:7。橙狮体育副总裁黄春翔透露,奥运会郑钦文夺冠后的几个月,他们运营的100多片网球场地订单量增长了近20%,

澳门银河娱乐集团高级副总裁姜力铎表示,文体将是澳门未来重点拓展的项目。今年他们首次引进了国际乒联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的世界杯、疫情后UFC大中华区首场比赛,后者“一万两千张票90分钟内售罄”。

这一年,观赛人流明显增多,但接住流量的重点是服务和场景的打造。在深耕二十年后,张军慧认为中网目前是“假日休闲消费综合业态”,他说:“进门的接驳、停车的方便、场内的氛围要让人待得住,观众待得久才能多消费。”姜力铎呼应了这种观点,认为赛事经济就是体育跟文旅融合,构建线下社交和消费的场景。

从“付费9元看国足”到体育版权

不止网球,2024竞赛表演业普遍活跃。尽管足篮球国家队层面表现不佳,但中超和CBA上座率屡创新高。今年世预赛18强赛国足比赛期间,购买了转播权的爱奇艺平台进行收费直播,非用户会员一场需支付9元,还发生了因线上瞬时流量过大导致短时无法观看的热点事件。

此次活动主办方、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将这次收费直播称为体育版权市场的“一场实验”。他认为,之前过于乐观的估算带偏了版权业务,也带偏了足球的商业价值链条。

对此爱奇艺体育CEO喻凌霄表示,与十年前相比,用户付费习惯和意愿在增强,收费观赛是顺势而为的事情。“赛事转播正加快从传统的电视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化,这是全球化的趋势。”

2021年刚组建的云南玉昆俱乐部从业余联赛打起,今年升入中超。俱乐部体育总监郭光琪坦率表示,搞职业体育,钱是关键,进入中超后,希望能够从市场上获得更多收入,这是俱乐部生存的根本。而许多足球从业者都寄望于版权上的突破能让俱乐部更多开源,也让联赛财务实现良性循环。

职业体育外,也有人将目光投向校园体育IP。Realeague创始人兼CEO李锦天表示,上个月他们与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达成十年战略合作,明年推出的亚洲大学生篮球联赛将有8所来自东亚的名校参赛,希望以此激活校园体育文化。

户外虽火“掘金”不易

过去一年,户外应是体育产业毫无争议的明星赛道,路跑和雪场一票难求,骑行、徒步、登山、攀岩在各处如星星之火般正在燎原。然而就从业者的体感而言,户外热确实在继续升温,但这条赛道也“卷出天际”,对赛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辉致跑总经理、越山向海中国赛创始人李璐表示,这种情况下赛事还能迎来新赞助商加盟,是因为他们着力去挖掘每个用户和合作伙伴的需求,做真正源于热爱的传播,“比如每个队伍的海报都是自己原创,今年好几幅入围了三亚的创作展,真正形成了破圈传播。”

同李璐一样,专业户外品牌伯希和CMO赵乐和启玛蓝联合创始人兼CMO孙磊都认为,在户外的赛道上,专业度是基础,但社群的运营、与用户的链接也非常重要。

赵乐说,伯希和今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签约登山家何静实现了无氧登顶14座8000米级雪山。此外重点打造的“7+2”(世界七大峰加南北极)社团已超过8000人规模,通过社群运营组织和社交化传播手段,与用户进行深度链接。孙磊去年才从女装面料行业转换到户外功能性面料行业,进而成立材料科技公司。他认为,就像GORE-TEX之于始祖鸟,材料和服装品牌需要共同进步,在细分过程中不断建立更专业的研发及传播能力。

许多从业者也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亚玛芬大中华区总裁姚剑透露,品牌能5年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首先是因为这几年里中国户外行业都处在风口。九号公司电竞营销负责人李媛则表示,他们2022年才开始轻量切入电竞营销新赛道,而国际奥委会明年将在沙特举办电竞奥运的消息,给了他们更多信心。

今年也是中网20周年,CBA第30年,F1落地中国20年……韩牧认为,中国很多体育资产已经有了历史的积淀,开始找到能够认可它们价值的伙伴,但同时这些赛事也需要打造足够好的平台。

他说:“体育产业没有一夜暴富,很多人现在真正接受了体育生意有自己的节奏,甚至有人有意识地控制发展速度。以商业来驱动,用热爱来坚守,也许此时正是入局的最好时机,我们因此可以期待体育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李 丽

1月2日,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展览规模约26000平方米。 新华社发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潜能巨大

体育产业的相关数据也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日前,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体育产业专家们表示,这一数据展现了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趋势,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周丽君表示,从数据上来看,体育服务业已经从2022年占总值的53.9%增长到2023年占总值的57.3%,这意味着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一定成效。“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与健身休闲活动两大重点板块实现稳步增长。作为体育服务业最活跃的两大细分领域,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业的变现能力更为可观,以此实现体育产业中各子产业的同步发展。”周丽君说。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体育与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宇认为,这样的数据变化代表了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加速、体育消费进一步增长、产业融合更加深入等趋势。他说:“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企业从单一的产品生产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实现了制造业服务化。厂商开始更侧重提供‘一体化方案’,以满足不同使用人群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一方面是服务业有了进一步增长,使得整个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说明体育用品制造业中的很大一部分企业开始做‘全产业链’,比如培训、赛事等,很多大品牌已经开始打造商业生态体系。预计未来服务业占比会进一步增加。”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肖淑红说。

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带动力

从数据上看,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一直十分可观,与此同时,在增长的过程中,体育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肖淑红认为,体育产业是融合的产业,融合发展是体育产业发展中很大的亮点。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体育产业的商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有了赛事和平台,体教融合、体旅融合等“体育+”的形态就有了发挥空间。她表示,近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企业在运用体育作为发展手段方面也更加驾轻就熟。“原来赞助商对于如何利用体育做营销不是很熟悉,现在,无论是国际比赛还是国内比赛,我们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赛事等平台做营销。我的感受是,业态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利益多元化。”

周丽君对户外运动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印象深刻。“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如露营、飞盘、骑行、冰雪运动等火遍全国,国家体育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推动户外运动发展的政策,多个省市也出台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户外运动的兴起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产业外部刺激来讲,科技创新起到了很强的赋能作用。拿体育服务业来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体育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帮助健身者实时监测生理指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被应用于健身训练指导中,这些科技创新为体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周丽君说。

体育产业增长潜力巨大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从10方面提出35条举措,指出要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专家们认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正在一步一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

肖淑红说:“体育产业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挖掘出来。而且体育的市场远远没有饱和。从消费端看,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也给我们的供给端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周丽君表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不断提供各种类型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全面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林德韧

本专题由新华社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