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适逢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启幕,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关于老年助餐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显著的特点。截至2024年底,广东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89.26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数17.46%,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突破20%。
近年来,广东聚焦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着力破解老年助餐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共有“长者饭堂”(助餐点)3705个。同时,全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达4.7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2.36万人。
“长者饭堂”累计服务超5330万人次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共有“长者饭堂”(助餐点)3705个,累计服务老年人超5330万人次。
广东着力打造“养老助餐服务圈”,2021年至2024年,各级财政投入老年助餐服务共6.3亿元,支持助餐点设施设备购置更新。各地探索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老年助餐服务方式,形成建设中心饭堂、开办村(社区)饭堂、依托乡镇政府饭堂供应和养老机构饭堂配送、社会餐饮企业参与、“互联网+助餐”、邻里互助等多样化服务模式。
为实现“长者饭堂”规范管理与可持续化运营,广东运用智慧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守好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据统计,全省共有451家养老机构食堂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142家长者饭堂参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如何进一步强化可持续运营能力?报告提出,统筹利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共建单位资源、各类闲置设施场地增设“长者饭堂”或配餐点。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品牌餐饮企业,动员更多热心养老事业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参与其中。此外,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在满足老年人用餐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开展面向社会的普惠性餐饮服务,或延伸提供健康咨询、文化娱乐、代际沟通等便民服务。
建议推广智能养老设备应用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达4.7万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3.68万、居家社区服务机构从业人员1.02万),其中养老护理员2.36万人(养老机构护理员2.01万、居家社区护理员0.35万),均实现岗前培训。
广东持续深化“南粤家政”专项培训工程,遴选认定50家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019年至2025年6月,全省累计开展“南粤家政”养老服务技能培训30.76万人次。此外,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广东依托8家省级基地,5年累计脱产培训老年医学医护人才1625人(医师814人、护士811人),设置老年医学医疗机构765家,累计培训老年护理专业护士4.43万人、医养结合护士474名。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截至2024年底,技工院校相关专业在校生1.5万人;22所本科高校相关专业在校生2.68万人;58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在校生5.7万人;58所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在校生近5万人。
如何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报告建议,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与院校合作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培训基地,加大“订单式”养老服务人才培育培养力度。支持行业协会、养老机构开展养老照护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完善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职业发展体系。
报告还提出,要加快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科技创新,积极推广照护机器人等智能养老设备应用,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