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语说:“树落叶,人落发。”当第一片梧桐叶悄然飘落,你是否也发现,浴室地漏、梳子齿缝间的发丝,似乎比往日多了许多,也因此感到焦虑?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卫亮表示,头发的生长确实与自然节律同步,有着其独特的“生物钟”。秋季,是头发“凋零”的高发季,但市民也无需焦虑,可以通过科学养护方式,让头发平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为什么秋天掉发会变多?
这背后是生理规律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自然的生理周期:夏秋之交的“休止期”
头发生长遵循一个循环周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夏季保护: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会调动更多营养和血液来支撑身体机能对抗酷暑,同时,浓密的头发也充当了头皮免受紫外线直射的“天然遮阳伞”。因此,在夏季,头发会尽可能多地停留在生长期。
秋季更替: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日照时间变短。身体接收到季节变化的信号,那些在夏季“超期服役”的头发便会大量进入休止期,并在几周后(通常在9-11月)集中脱落,为新一轮的头发生长腾出空间。这本质上是一种正常的新陈代谢,是身体顺应自然的智慧之举。
2. 气候环境的挑战:干燥与温差的夹击
湿度骤降: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减少,会带走头皮和头发的水分,导致头皮屏障功能受损,毛鳞片打开,头发变得脆弱、易断。
温差刺激: 秋季昼夜温差大,头皮的毛细血管床会因温度波动而收缩,影响血液微循环,导致毛囊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从而加剧脱发。
3. 人体内在的波动:情绪与饮食的影响
“悲秋”情绪: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容易引人产生惆怅、忧郁的情绪。精神压力是脱发的著名诱因之一,它可能扰乱头发的生长周期。
饮食转变: 经过一夏的冷饮、烧烤,秋季人们的饮食习惯虽在调整,但若不能及时补充头发所需的蛋白质、铁、锌、B族维生素等营养,毛囊便会“饿肚子”,影响发质。
如何判断是正常脱落还是病理性脱发?
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是 “看趋势,看总量”。
正常季节性脱落: 每天掉发量在50-100根之间(大概是一根手指圈起来的发束量),脱发量是暂时性地、季节性地增多,但整体发量没有明显变薄,头顶也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稀疏区域。洗头时感觉掉得多,但平时掉发量尚可。
需要警惕的病理性脱发: 每天掉发量长期超过100根,且持续超过3个月;头顶、发际线等局部区域发量明显稀疏;掉落的头发根部纤细、没有白色毛囊,或伴有头皮瘙痒、红肿、屑多等症状。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
守住你的发际线:秋季护发全攻略
面对季节性脱发,我们并非无能为力。通过科学的养护,完全可以平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1. 温和清洁,精准保湿
选择温和、滋润型的洗发水,避免过度清洁。
洗头水温不宜过高,与体温相近为佳。
定期使用发膜或护发精油,为头发补充水分和脂质,锁住营养。
2. 头皮按摩,促进循环
每天用指腹(非指甲)轻轻按摩头皮5-10分钟,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唤醒休眠的毛囊。使用木质宽齿梳也能起到类似效果。
3. 内在滋养,“喂饱”毛囊
补充蛋白质: 多吃鸡蛋、牛奶、豆类、鱼类,头发本质是角蛋白。
补铁补锌: 多吃红肉、动物肝脏、坚果,预防因缺铁性贫血导致的脱发。
补充维生素: 多吃深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B、E)、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传统医学认为其能补肾乌发)。
4. 管理情绪,规律作息
主动进行户外运动,晒太阳有助于改善情绪。
保证充足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夜间是毛母细胞分裂最活跃的时期,熬夜是脱发的“催化剂”。
5. 减少折腾,物理防护
减少烫发、染发次数。
避免扎过紧的马尾辫,减少对头发的物理拉扯。
外出时若风大,可戴帽子防护,但需注意选择宽松、透气的款式,避免闷坏头皮。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