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中医医院建立和完善“三大中心”,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钟伊 摄
在医疗救治的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卒中、胸痛、创伤等急危重症,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截然不同的预后。市中医医院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倾力打造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为急危重症患者构筑起一道道高效、精准的生命防线。这三大中心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是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跨越式提升的里程碑,更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通讯员/黄艳艳 阮锦钰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市中医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是一次颠覆传统救治模式的深刻变革。
该院率先打破学科壁垒,将神经内科医生前移至急诊科24小时值班,开创了“医生等病人,而非病人等医生”的全新工作模式。这一举措将神经内科专业评估直接嵌入急救第一环节,减少了10至20分钟的呼叫会诊时间,显著降低了漏诊风险。“过去是先让急诊医生看诊,发现卒中情况再呼叫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如今的做法是‘让医生等病人’,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该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高永友介绍称,一旦确诊或疑似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立即通过“绿色通道”接受溶栓、介入治疗,实现了从院前到院内的“无缝对接”。
2025年7月11日,市中医医院正式获得广东省“二级医院卒中中心”授牌。这不仅是对卒中中心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医院卒中救治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权威肯定。该中心整合了脑病科、康复科、急诊科、颅脑外科、影像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资源,建立“一键启动”急救模式,常态化开展急诊静脉溶栓与动脉取栓,DNT(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不断刷新纪录,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此外,该院引进GE Revolution 256排超高端螺旋CT,在卒中救治中发挥了“航母级”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该院脑病科二区主任黎希年表示:“我们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行快速、有效诊治,予静脉溶栓,脑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救治手段,融合中西医、康复锻炼等治疗,能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高水平、规范化、精细化的治疗模式。”目前,市中医医院还聘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广东省中医院教授蔡军为技术顾问,并与多家省级医院建立合作联盟,大大提高了神经介入水平和脑卒中救治成功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自2022年3月成立以来,持续优化救治流程,不断创造生命奇迹。
该院胸痛中心通过整合急诊科、心血管内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资源,并与基层卫生院、社区形成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为胸痛患者提供了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医院坚持“救护车直接进导管室”的原则,全程保持绿色通道畅通,使患者入院到血管开通的时间不断缩短,最快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9分钟,远低于国际标准(90分钟)。
2023年9月,市中医医院顺利通过省级胸痛中心验收,并获推荐参加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标志着医院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达到省级标准和水平。
2025年,医院多学科团队接连上演“生死时速”。8月14日清晨,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刷新了该院最短入院—血管开通时间,比国家标准快71分钟!此前的8月2日晚,医院团队更在球场成功现场抢救一名心脏骤停的球友,并在其入院后69分钟内实现血管再通。
“患者到达医院后,我们直接将其送入导管室进行手术,全程没有在急诊科停留,患者无须事先缴纳任何费用。”该院心血管病科二区副主任杨庆邦介绍:“从救护车进院到血管再通,仅用时19分钟,刷新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最快纪录。”这些成功的案例,是胸痛中心高效救治体系最生动的注脚。
作为一所中医医院,其最大特色在于将中医药深度融合于急危重症的救治与康复全过程。据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作为广东省重点专科,在成熟开展冠脉介入、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现代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将中医辨证论治、院内制剂(如心痛舒汤、参味安神口服液)以及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艾灸等外治技术融入诊疗全程,特别是在心脏康复阶段,率先在粤西地区开展体外反搏、运动心肺治疗等疗法,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为“三大中心”战略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市中医医院创伤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迎来评审。严重创伤,尤其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导致的多发伤,病情复杂、变化快,同样需要争分夺秒的综合处置。
创伤中心的建设,将借鉴卒中、胸痛中心的成功经验,整合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核心力量,建立标准化的严重创伤评估与救治流程,确保创伤患者也能在“黄金一小时”内得到快速、精准、全面的干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完成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最后一块战略拼图。
三大中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协作机制。该院配备专业诊疗设备,为精准诊疗提供了硬件保障。更重要的是,医院建立了成熟的多学科协作机制,通过规范流程,明确会诊响应时间、手术优先级等节点,让“信息跑在病人前”。
“过去人们总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但现代中医急救早已脱胎换骨。”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黄干介绍称,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急诊急救体系建设,以三大中心建设为工作抓手,持续提升急救能力,尤其为应对复杂急危重症,将多学科协作制度化,同时强化技术融合,将中医特色融入急救各环节。
在节假日期间,这种高效协作体现得尤为明显。该院急诊科主任梁广大表示,2025年国庆期间,急诊科平均每天接诊超300人,其中不少是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科与手术室、ICU等科室紧密联动,成功救治多名重症患者,展现了医院急救体系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三大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是市中医医院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缩影。医院不仅注重救治环节的优化,还坚持“防—治—康”一体化理念,通过社区义诊、科普讲座等形式,推动脑卒中、胸痛等疾病的防治知识普及,切实减少致残率与复发率。
据悉,市中医医院常年组织专家深入社区、企业、机关开展脑卒中、胸痛防治知识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提升民众的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及AED使用与心肺复苏技能。
从卒中中心的“门诊前移”,到胸痛中心的“19分钟奇迹”,再到创伤中心的积极筹建,市中医医院“三大中心”的建设历程,是一次次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践行。它们用一次次刷新的纪录,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张张康复的笑脸,证明了现代中医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大有可为。
另外,以医院一期升级改造为契机,市中医医院正着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急诊与ICU一体化急救中心。该中心硬件设施将全面升级,不仅具备开展急诊手术的能力,还设立标准手术室及急诊ICU病房,配备了B超、药房等支持单元,以便对危重病人实施快速救治。
省级卒中中心的牌匾、胸痛中心的认证,是过去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展望未来,市中医医院将继续以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进一步优化区域急危重症防治体系,让这条生命急救的“高速路”更加宽广、顺畅、温暖,成为阳江百姓健康最坚实的“医”靠。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