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起吊船正在进行海上换流站下部结构安装作业。 梁文栋 摄
阳江日报讯(记者/杨辉南 通讯员/程俊 高尚宁)近日,由中国能建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阳江三峡青洲五、七海上风电场海缆集中送出工程顺利完成海上换流站下部结构安装,实现万吨级海上钢结构在深远海复杂环境安装就位,为后续海上换流站浮托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海上柔性直流输电送出工程,将把阳江三峡青洲五、七2000兆瓦海上风电场的清洁电能送往用电负荷中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座±500千伏海上换流站、一回直流海缆和一座陆上集控中心。其中,海上换流站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在海上风电场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领域实现新突破。
该项目的海上换流站选址于离岸74公里、水深50米的海域。要实现换流站在海上的稳固矗立,可靠的“底座”系统至关重要。其“底座”由导管架与8根钢管桩构成,导管架主体重量约10200吨,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单根钢管桩长115米、直径5米、重907吨,共同为上部组块提供核心承载。
施工阶段面临两大核心挑战:首先是导管架起吊落位需通过“起吊船吊力+导管架自身浮力”协同作用,将部分入水的导管架从半潜船平稳移出并精准安放。此过程需同步计算“起吊船-半潜船-导管架”的相对位置、浮力与重力传导平衡,以及海浪变化的实时影响,确保动态稳定;其次是直径5米的钢管桩插桩作业,在复杂海况下需精准控制起吊高度、稳固管桩以避免晃动,最终将其准确插入插桩孔,孔径与管桩半径仅差300毫米,这对吊机的稳定性及毫米级偏差控制精度形成极高考验。
面对下部结构体量大、施工精度高的多重挑战,广东院总承包项目部积极整合协调优质资源,与各参建方密切协作,组织多轮专家评审和模拟演练,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采用多维度监测技术,实现精准控制结构安装偏差;同时,严格按照海事部门防台要求,科学部署应对台风干扰,安全、高效达成了预定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