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半年,明明体重已经恢复孕前,却总被人说:“看起来还是像怀了孕”;长时间抱娃后,腰胯酸痛得直不起来,连走路都带着“沉重感”;更让人困扰的是,偶尔还会出现漏尿、小腹坠胀的情况……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别只怪 “没恢复好”,很可能是被忽略的“骨盆问题”在作祟。
盆骨变宽不是正常现象
在传统认知里,很多人觉得产后骨盆变宽、疼痛是“正常现象”,要么咬牙硬扛,要么盲目尝试束腰、运动,却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加重不适。事实上,骨盆作为人体的“中心枢纽”,连接着脊柱与下肢,不仅支撑着全身重量,还保护着子宫、膀胱等重要器官。孕期激素变化使骨盆韧带松弛,分娩时的挤压又会导致骨盆错位、盆底肌损伤,若不及时干预,这些问题可能从“产后不适”变成“长期隐患”。
体态疼痛和松弛是信号
骨盆作为人体的“中心枢纽”,连接着脊柱与下肢,一旦骨盆位置不正,可出现以下症状:
●体态异常如高低肩、长短腿、站时小腹突出等;
●各种疼痛,骨盆承上启下,骨盆不正,受力不均,向上影响脊柱,导致颈痛、背痛、腰痛;向下影响下肢,导致骶髂关节部位疼痛、膝痛、足跟痛等;
●骨盆不稳还会出现耻骨联合部疼痛、影响盆底肌功能等病症。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须及时干预。
姿势运动理疗三步改善
首先,要改变不良姿势,如:歪着身子坐、抱小孩时腹部向前顶、拧着睡、趴着睡、跷二郎腿等,注意要站直、坐正,保持骨盆的中立位。
其实,保持适度运动,先做散步、快走等平稳对称的运动,再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如果上述两点做完还不能改善,就要适当进行医学干预:
●利用理疗、手法、针灸促进局部肌肉放松,再行复位手法。
●如果检查发现伴随盆底肌问题,应及时配合盆底肌康复治疗。
●纠正错位后,若还存在假胯宽、骨盆增宽,可配合盆腹康治疗仪理疗。
■ 整理/汝霞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