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林:阳江海水鱼产业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松林

2025-09-18 09:24:37 来源: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杨辉南“未来,阳江海水鱼产业大有可为。”9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松林在参加签约仪式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阳江地理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产业

陈松林:阳江海水鱼产业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松林

阳江日报

■ 阳江日报记者/杨辉南

“未来,阳江海水鱼产业大有可为。”9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松林在参加签约仪式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阳江地理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在全国海水种苗、海水鱼养殖领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阳江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海水种苗和海水鱼养殖产业链,推动整个海水鱼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9月17日,阳江市政府与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与示范高地。围绕南海暖水鱼产业国家种业基地建设,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将制定种质资源收集与技术评价标准体系,主导开展种质鉴定、性状解析和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核心技术工作;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和海水种业示范推广样板区,搭建海水种业产业融合与交易平台,助力南海暖水鱼产业国家种业基地成为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7家省级水产良种场、1个市级海水种苗产业园,为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阳江市作为广东省海水养殖种业主产区之一,建有全省最大的海水鱼苗生产基地,鱼苗产量稳居全省首位,年产量占全省49.4%,具备建设南海暖水鱼产业国家种业基地的区位和产业基础。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将与阳江开展深度合作。”陈松林介绍,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拥有加工、产业经济、遗传改良、疾病防控、营养与饲料、养殖与环境控制等6个功能研究室,29个岗位科学家和19个综合试验站,集聚了国内海水鱼产业领域的顶尖科研力量,具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将为阳江海水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海水鱼种质资源是阳江发展海水鱼产业的优势,而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陈松林称双方的合作为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此次合作将加快补足阳江海水鱼种业发展面临亲本自主选育能力不足、育种关键技术应用有限、产学研协同机制尚未健全、全产业链融合深度不够等短板,以科技赋能和体系化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目前,海水鱼领域比较缺乏抗病性强和适合深远海养殖的鱼类品种。”陈松林表示,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在抗病海水苗种培育领域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优势;在开发新的海水鱼养殖品种领域,特别是开发适合深远海养殖的鱼类品种方面技术十分成熟,如开发出的红瓜子斑,生长快,成活率高,肉质鲜美,而且市场价值高,适合产业化养殖。将来,像红瓜子斑等优质海水鱼品种在阳江实现繁育和产业化养殖,将有效推动阳江海水鱼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打造“蓝色粮仓”。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