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字

□ 龙建雄

2025-09-16 09:24:26 来源:阳江日报

有些文字,读着读着,人就哭了;有些文字,读着读着,人就老了《东坡词》是我翻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一本经典书,竖版编排,繁体印刷,幸得年轻时临摹过字帖,所以阅读旧体字没有违和感,无事读一读,动笔画一画,

有些文字

□ 龙建雄

阳江日报

有些文字,读着读着,人就哭了;有些文字,读着读着,人就老了

《东坡词》是我翻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一本经典书,竖版编排,繁体印刷,幸得年轻时临摹过字帖,所以阅读旧体字没有违和感,无事读一读,动笔画一画,思绪静一静。

“行香子”是苏东坡常用词牌之一,名句颇多。最有名,广为人知,是《行香子·述怀》里“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近日,另外两首“行香子”一样惊艳到我。一为《行香子·过七里濑》中,“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二是《行香子·秋与》中,“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这两首词中的金句,与《行香子·述怀》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表达不一,处境不一,意境不一。我不禁有些好奇:这期间苏东坡经历了什么,承受了什么,又成长了什么?

说《过七里濑》。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那时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正值春风得意时,笔下多是“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迈。这年,苏东坡乘舟富春江去巡察,途经七里濑严陵钓台,见山水依旧,而古人已杳,遂有此作。“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八字,道尽千古兴亡之叹,东汉的严子陵与光武帝刘秀,一个是隐士,一个为帝王,当年鱼水相得,而今安何在?不过是一场大梦,徒留虚名罢了。这般感慨,在苏东坡早年的词作中不多见。然而接下去的三句“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却将前文的消沉一扫而空。青山不老,白云自闲,晨曦中的山色依旧青翠。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在亘古不变的山水面前,显得何其渺小。彼时的“苏贤良”告诉我们,人活一世,不必执着于虚名浮利,不如像这青山一样,守着最本真的模样,自在生长。

读《秋与》,便觉心头一紧,悲凉凄婉。此词作于苏东坡晚年,属悲秋之作,写时正经历人生至暗时刻,他沿途一贬再贬至广东惠州。“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两句,写尽了一个老人的孤独与无奈。问而不答,唯有以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这是何等凄凉场景?当年那个“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杰,如今竟落得如此境地。然而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即便是这般境况下,他仍能以“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的排比,将痛苦转化为略带自嘲的旷达。醉、病、慵这“三态”,看似消极,实则是对命运的幽默抵抗。

《行香子·述怀》作于《过七里濑》与《秋与》之间的年份,时年苏东坡谪居黄州。他刚从“乌台诗案”的鬼门关爬回来,死里逃生,惊魂甫定。“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很难预料,但此刻的苏东坡还是向往田园生活,“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何等清高且富有诗意。至今,是我们多少人的一世梦想。

从《过七里濑》到《述怀》再到《秋与》,我仿佛看到东坡先生清晰的心路历程。年轻时,有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璞的人生态度;中年时,历经坎坷,思想沉淀,以更超脱的眼光看待人世浮沉;晚年时,即便再遭贬谪,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永不屈服,将个人苦难升华为艺术的永恒。苏东坡的词,就像一坛老酒,年轻人喝的是豪气,中年人品的是醇厚。他的文字之所以穿越千年依然鲜活,正因为记录了一个真实灵魂的挣扎与成长。

有些文字,需要时间的沉淀才会慢慢读懂。我喜欢苏东坡已经很久,但可以预见,这一辈子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复制”成为他那样的人。所幸,反复品读苏东坡留下来的文字,愈老愈见其精神,虽才情可以追随,但命运自我塑造。我常想,要是苏东坡一生顺遂,官至宰辅,或许中国文学史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词人,我就会少一个独一无二的“老朋友”。他的一生,正是那些贬谪、困顿、孤独,磨砺了他的心灵,使他能够写出扣人心弦、直击灵魂的文字。所以,我渐渐明白,苦难未尝不是一种生命馈赠。

有些文字,读着读着,人就哭了;有些文字,读着读着,人就老了;又有一些人,一些文字,注定会陪伴着我们这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