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119消防指挥中心接到12起溺水警情

野泳隐患重重!危险水域勿涉足
2025-08-08 09:25:25 来源:阳江日报

红丰镇新塘村在江边竖立禁止游泳警示牌。 中洲街道西岸村在漠阳江边安装监控设备。

今年以来,市119消防指挥中心接到12起溺水警情

野泳隐患重重!危险水域勿涉足
阳江日报


红丰镇新塘村在江边竖立禁止游泳警示牌。


中洲街道西岸村在漠阳江边安装监控设备。 陈海涛 摄

暑假是青少年儿童嬉水、学习游泳的高峰期。由于未成年人调皮贪玩、防范意识较弱,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溺水事故。据市119消防指挥中心统计,今年以来,我市消防部门一共接报12起溺水警情。其中,7月接到4起溺水警情,且均发生于农村野外水域。有关部门提醒,野外水域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危险重重,切勿心存侥幸,注意提高防溺水安全意识。

■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见习记者/刘昭融

野泳“少年团”被村干部劝导上岸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处开放性水域,看到河道边都竖立着“水深危险 禁止游泳”“危险水域 注意安全”等警示牌,提醒群众切勿在野外水域游泳。

8月4日,记者来到江城区中洲街道西岸村,这里紧邻漠阳江。西岸村沿着河道建设有一个小型的龙舟文化公园和一个龙舟训练基地,以及群众自发组织设立的放生台。这三处地方均设置有监控设备。当有人靠近水域时,监控设备会发出“水深危险 注意安全”的警示广播。午后3时许,在西岸村龙舟文化公园,一名男子拿着钓鱼用具越过此处围栏,往江边走去,对此处张挂着的警示牌视而不见。

“暑假以来,时不时会见到一些学生到河边玩耍。”西岸村委会干部曾纪欢告诉记者,他的手机上安装了软件,可实时查看河道监控情况。今年6月25日晚上8时许,他打开手机软件看到有五六个少年在放生台水域戏水,立即手动触发警报,不断发出“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的警示广播,可孩子们不以为意。为此,他在手机上使用“对讲”功能,用阳江方言喊话让他们远离危险水域。孩子们发现确实有人在监管水域情况,才立即上岸。

8月5日,记者来到阳东区红丰镇新塘村。新塘村临近漠阳江水域有一片草坪,是群众热衷的户外休闲打卡点。这里视野开阔,草坪与河道相接,可亲水。记者看到,沿岸多处设立禁止游泳的警示牌,渔民在江上打鱼、捞蚬,但未见野泳的人。“这个警示牌有点歪斜,得赶紧加固。”红丰镇新塘村党总支书记洪海波沿着河岸行走,仔细排查安全隐患,并表示近期雷雨频繁,河水上涨,导致部分提示禁止游泳的警示牌被冲歪。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因暑期高温天气频繁,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专门寻一些户外江河溪流戏水,借水消暑,如阳东区大八镇、阳西县新墟镇、阳春市春城街道林田村等地的山涧溪流成为消暑胜地,每逢周末游人扎堆。家长们带着孩子,穿着各色泳衣、配备救生圈,便在水中玩耍,有的人甚至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装备。其中一名家长张先生表示,家长们一般都会留意孩子,并给孩子们做足防护措施,且不会在深水区玩耍,以确保安全。

科技+巡查双管齐下织密安全防护网

今年7月以来,市119消防指挥中心接到4起溺水警情,均发生在农村,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一觉醒来,会下意识地打开手机看看河道监控。”曾纪欢表示,西岸村在3个溺水防范点安装了5个监控摄像头,如今打开手机查看监控设备已成为他的日常习惯。除了安装监控设备外,西岸村委会还将临江一些重点片区的杂草清除,以便更清晰地观察江面。如果有钓鱼的市民落水或学生野泳,路过的村民和村干部能够及时发现,就能更快施救和劝阻。

西岸村还有一些常规性的防溺水做法,例如结合河长制巡逻江面,发放防溺水传单,在公园电子屏幕滚动播放防溺水宣传知识等。“很多水域看着平静,底下却藏着淤泥、水草,一旦失足落水,后果不堪设想。”曾纪欢说,西岸村村干部每天都会在河道巡查,多走一步、多查一处,群众就能减少一分危险。

红丰镇文体广场是当地群众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聚集地,每天晚上有二三百名群众到此唱歌、跳舞、运动。为此,红丰镇政府利用文体广场的电子宣传栏、电子屏幕科普防溺水知识,提醒群众珍爱生命,预防溺水。该镇还利用村广播、乡村微信群、新媒体等平台,循环推送防溺水知识和警示信息,让“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声音传到每一户家庭、每一个角落。记者采访当天,红丰镇文体广场电子屏幕正播放着警示教育片《危险的野泳》和防溺水案例等视频。

也有教育界人士提出,除了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做好防溺水宣教工作,暑期学生在家时,家长也应负起防溺水的教育和看管责任,告诫孩子勿到江河湖泊等危险水域野泳。“作为家长也时时放心不下,每日出门上班前都会叮嘱孩子切勿到外面江河水库野泳。”家住中洲街道潭塘村的刘女士表示,她每天上班忙,无法时刻待在孩子身边,唯有早晚叮嘱孩子,也时不时会发送一些防溺水警示视频到儿子的微信上,以作告诫。

科学施救溺水者谨记“四优先”原则

溺水事故容易造成人员死亡,主要原因在于施救难和施救窗口短。据我市多名参与过溺水救援的工作人员介绍,从溺水者发生溺水开始算起,8分钟后便几乎无抢救的可能。

阳春市神鹰救援队队长余仕强介绍,溺水者心脏骤停后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在此时间段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溺水者苏醒的机会比较大。因此,除非身边恰好有人员能及时将溺水者打捞上岸并进行心肺复苏,否则溺水者生还的概率近乎为零。

当遇到他人落水时,市民切记不要贸然下水直接施救,而是遵循岸上救援优先、工具优先、团队优先和信息优先四个原则。余仕强说,遇到他人落水时,救援人员首先应大声呼救,寻找附近人员帮助并报警。随后,救援人员可以寻找漂浮物,如塑料瓶、泡沫制品、木板等抛向落水者,或用竹竿伸向水面让落水者抓住。

“即使在岸边伸手便可抓住落水者的情况下,也应优先考虑用衣服、竹竿等物体向落水者间接施救”。余仕强解释道,救援人员直接用手拉拽容易被落水者拉进水里,最终一同溺水。这四个原则,是对一系列因救援落水者发生的群死事件作出的经验总结。

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水文环境各有不同,加上基本没有配备救生设备或救生员等,野泳实际上是带有死亡风险的行为。对于不会游泳的人而言,意外落水后应尽量保持冷静,在水中,越挣扎反而沉得越快。落水人员可以双手放在胸前,然后慢慢向后背打开,依靠自身的浮力让鼻子和嘴巴露出水面,喘过气后大声呼救寻求救援。有能力的话,可以将身上的鞋子、钥匙等物品脱下或丢掉,减轻身体重量。

江河湖泊的警示牌有形,由学校、家长、社会等共同完成的防溺水教育,则是中小学生心中无形的警示。“最想提醒群众注意的还是希望大家远离危险水域,谨记‘六不准’防溺水知识。”余仕强强调,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