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枢根书作品《成龙之道》。
覃福智在加工间打磨根雕作品。
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在阳春,便有这么一群“痴雕客”,善于利用老树根和枯树干的天然形态,创作出一件件别具韵味的根雕作品。
阳春根雕作品分造形根艺、实用根艺、根书三大类。十多年前,这些作品凭借独特的艺术性风靡市场,仅春城街道春江大道就有大小店铺40多家,慕名前来洽谈生意的外商不可计数。
可是谁能想到,有如枯木逢春般突然兴起的阳春根雕行业,会像昙花一现般骤然凋零?从2016年起,阳春根雕行情急转直下,春江大道专售根雕的店铺数量锐减,如今仅剩10多家店铺在苦苦坚守。
阳春根雕行业为何兴起,为何衰落,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带着疑问,记者走进春江大道,对话根雕从业者,了解个中缘由。
■ 文/阳江日报记者 王勇明 ■ 图/阳江日报记者 陈建华
从生意兴隆到陷入低谷
高泽辉是春江大道一家根雕店的老板,从业已近20年。他的店跟路边很多根雕店一样没有招牌,但经过的人看到店门前的根材和店内千奇百怪的根雕作品,都知道这家店是做什么生意的。
跟其他根雕店主营根雕作品、来料加工业务不同的是,高泽辉还做根材生意,给全国根雕从业者提供原材料。对阳春根雕而言,所用的材种有铁力木、荔枝、崖柏等几十种,以山塘水库中漂浮的枯树根,埋于河床、地下的千年乌木,废弃于山野、林间、路旁的残树桩、枯根等为主要材料。
“阳春、茂名、肇庆等地质特殊的山区,河流枯水期或者村民建房子、挖鱼塘都可能发现沉淀上千年的乌木,一些专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团队会挖掘这些乌木售卖。”高泽辉介绍,巅峰时期他的店每个月都要进两三车根材,但去年一整年他只进了三车根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全国根雕行业不景气的现状。
陈立添的根雕店在春江大道是店面最大的,超过150平方米的店内摆满了茶台、桌椅等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表面蒙上了灰尘。“我是2007年开始开店的,那时生意好做,请了四个工人在店里干活,做多少作品就能卖多少,有时甚至作品还没完成就被人付钱订购了。”陈立添说,现在一年才卖几套作品,赚的钱只够付店租。目前他的主职工作是在工厂当管理人员,开根雕店只是兴趣使然的副业,打算卖完全部作品就关店。
被业内人士称为“杨校长”的杨进步,是带动春江大道成为“阳春根雕一条街”的关键人物。第一个在春江大道开根雕厂的他,如今隐居春城街道梅子坑村的山下,每天创作根雕古琴陶冶性情。
“以前我在中山从事盆景工作,盆景枯萎后觉得扔掉可惜,于是尝试将它们做成根雕作品,没想到也挺多人喜欢。于是2004年,我回到阳春专注做根雕生意,规模越做越大,两年后便到春江大道开厂。”杨进步说,厂里生意最好那年,进了上百车根材,全部产品都卖出去了。印象最深的一单生意,是一款5米多长、2米多高的屏风,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广西合浦的客户。
“那时,春江大道40多家根雕店,将近一半的店主曾是我工厂的员工。他们出去开店,我都会送他们一把改良过、适合根雕作业的电锯,感谢他们曾经帮过我忙。”杨进步说,从2016年起,生意突然变得难做,越是大件的作品越难卖,以致现在很多店主要么转行,要么为了省店租退回到了家里。至于根雕行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没法明确个中原因,只能猜测跟商品房流行、大件根雕作品搬不进商品房,平板茶台等实用性更大、性价比更高的家具兴起等原因有关。
刘文枢根书作品《中国梦》。
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秘书长覃福智在春江大道租了三卡小店面,分别用来当根雕的加工间、展销室和仓库。他也经历过行业的辉煌时期,说那时候每个月都会有客商用两辆9.6米长的大车,沿街装载各店的作品,统一拉到潮州、开平、东莞等地售卖。就个人而言,他曾一个月卖过12套茶台,单月收入超过10万元。
辉煌不再,行业陷入低谷,大家生意都不好做,覃福智也不例外,他去年一套茶台都卖不出去。“去年我最后悔的决定,就是花9000元买了门前放着的那两件根材。我原本想把它们做成吧台和博古架,但考虑到大件作品难卖,一直没有心思动手做。”覃福智说,仓库里还积压着很多大件作品,那些以前能卖几万元的作品,现在恐怕再也无人问津了。
成品难卖,根雕从业者何以谋生?覃福智介绍,不少店主现在还能接到少量根雕定做的生意,由客户提供根材、明确具体尺寸,店主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根雕。“有些店主还能维持有工开的状态,加工根雕赚的钱刚好够店租和家庭开支。”覃福智说,像他这样客户群体更广的人相对好过些,还能做一些几乎跟根雕没有关联的木匠活,比如给铜雕塑制作底座、售卖老物件等,以此尽可能增加收入。
“来料加工利润低,长此以往,根雕从业者只会越来越少。”覃福智认为,面对市场不再喜欢传统根雕作品的情况,根雕从业者应该主动迎合市场,创作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审美偏好的作品。
杨进步与他的根雕古琴。
按照这个思路,覃福智近年来创作了乌木茶刀、根雕茶壶、侘寂风置物架等作品。“每把乌木茶刀的把柄都有独特的造型和纹理,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再加上价格便宜,所以很多客户愿意订购这种小作品。”覃福智介绍,乌木茶刀是六年前的作品,刚推出就被一名武汉的游客看中买走了,当年卖出380把。之后好几年,他每个月都能卖出上百把,但时间越往后,销量便越低,因为他只是把作品卖给熟人,圈子里的人买过后就不会再买了。
“再以侘寂风置物架为例,前年刚推出去便卖出26件,但去年只卖出8件,这都说明根雕作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少适合市场的作品和销售渠道。”覃福智说,根雕从业者主要是上了岁数的个体户,面对市场变化不懂得开拓新的销售渠道,这也是他们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书是在掌握传统根艺的基础上,以具有一定天然美的根材,按照笔墨书法的用笔和章法,创作出各种书体的艺术。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根书艺术,但阳春根书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不拼不接、一根成字的特点。
阳春根雕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文枢,他的工作室挂满根书作品,画框里的根字粗犷、遒劲、张扬,一枝一条均逼真呈现一笔一画的豪锋。细细察看,里面的玄机更让人拍手叫绝:作品《成龙之道》居中的“龙”字,本身就是一条跃现眼前的腾龙,作品顺应天然树根,既书又画;作品《钱》主打的“钱”字,树根的疤瘤有如铜钱,与字融为一体。
“一根成字,意味着创作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合适的根材,才能创作出组对协调、字体统一、布局合理的作品。”刘文枢介绍,作品《成龙之道》他花费5年时间,找了超过200个字,才凑齐如今的33个字。
从1991年创作根书至今,刘文枢创作出一件件佳作,为自己也为阳春根书赢得了诸多美誉。其中,作品《还我河山》于1994年获得“王羲之奖”中国书画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妙石》于1999年获得粤港澳台奇石根艺展金奖。
“早些年,阳春根雕行情好的时候,这些作品经常有收藏家出价数万元购买,但我都不愿意卖,原因是我倾注了太多感情在作品里,心里舍不得。”刘文枢说。
如今,根书作品也同根艺作品一样,越来越少人问津。“阳春大部分根书创作者都跟刘文枢老师一样,带着艺术家的心性,追求作品的完美与极致,用努力一步步铸就根书的艺术高度。可惜这样耗费心血的根书售价动辄数万元,容易劝退许多感兴趣的顾客。”覃福智认为,根书同样需要主动迎合市场,分门别类创作不同档次的作品,让入门级的顾客也能挑选到喜欢的作品,这样对培养根书消费者群体、传播根书文化均有好处。
李维的根雕店,便摆放着大小不一,甚至散装的根书作品。“根据作品的天然程度、大小以及造型等特点定价,价格从上千元到几万元都有,顾客想省钱不装裱还可以直接挂在墙上。”李维说,价格便宜的根书作品更好卖,他每个月靠卖根书作品能赚到两三千元,再加上卖根艺作品的收入,目前开店足够维持正常的生活花销。
面对行业低谷,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的成员想过许多办法,但在大势面前,他们感觉有种螳臂当车的无力感。
“去年协会本来想在阳春举办一场全国性的根雕展销会,邀请本地商家和外地友商到场洽谈合作。场地、布景等花销预计要20多万元,但协会只筹到6万多元资金,无奈只能原路退回资金,计划也不了了之。”覃福智说,假设根雕展销会如愿举办,他也不确定会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他认为,许多事情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敢于尝试才能找到出路。
国内许多地方都有根雕行业,他们有值得阳春根雕借鉴的好方法吗?“我们了解过国内许多根雕产区,唯一一个相对成功的范例是湖南益阳的天意木国项目,当地政府投资数十亿打造了以奇根珍木为主体元素,集旅游、文化、艺术、养生、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文旅综合体,目前是国家AAAA级景区,益阳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覃福智介绍,该项目有减免租金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全国各地数百家根雕厂入驻。
受此启发,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也提出了建设阳春根雕产业园的想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以此降低商家生产、运输成本,提升根雕社会影响力,促进文化传承和弘扬。“协会曾倡议阳春各地的根雕从业者统一搬迁到春江大道附近一处建材城,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挪窝’,因此这个想法短时间内还没办法实现。”覃福智表示,大家的心态都可以理解,生意越不好做,就越是不敢冒风险做事,这是人之常情。
“行业起起伏伏是常事。”覃福智说,对于从业者个人而言,还是应该做好产品创新,开拓新型的销售渠道,先努力存活下来,才有希望再次迎来行业发展的高潮。
(注:本栏目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