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书善画 翰墨铸魂

——我所认识的书画家曾纪升

2025-10-10 09:30:29 来源:阳江日报

——我所认识的书画家曾纪升

工书善画 翰墨铸魂

——我所认识的书画家曾纪升

阳江日报

东坡词(行草) 曾纪升

梅魂(国画) 曾纪升

□ 林  迎

今年入“伏”比往年迟,7月20日是第一天。清晨时分,习惯早起的文友曾纪升给我送来一个亲切的微信语音,使这个本来就炽热的早晨,又增添了丝丝暖意。

通话中,纪升君真诚地告诉我两年前的9月,阳江市政协、市文联在阳江共同主办了关伟、曾纪升“岭南根脉 翰墨传情”书画展,并举办了书画文化学术研讨会,最近拟推出一个评论集,他希望这本集子上也有我的文字。作为艺术同好,我欣然应允。

与纪升君的近距离交往,准确地说是在2014年初。其时我在市委组织部工作,部里拟编辑一本关于“党的群众路线论述”的书法集子,面向全国发行。我接到任务后,除了跟市书协进行细致沟通外,还有选择地向我市一些资深书法家单独约稿,其中就包括曾纪升。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约稿信息刚刚发出三天,曾纪升就十分认真地送来了应征稿子,书法全文共96字。主题词“党的群众路线论述”8个大字以魏碑体出现;其余内容用行草书写,以竖行形式分列两侧,整体看去布局井然,和谐相依。细赏整幅书法,可谓气脉流畅、笔力雄健,书者深厚的魏碑风格跃然纸上……

这次约稿如同一根纽带,使我对曾纪升其人其艺有了新的认识。后来还知晓,曾纪升书法出道颇早,还在2007年,他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当时阳江书法界为数不多的国协会员。

见到我挺乐意地答应了要求,两天之后,在被斋主称为“梦龙斋”的家中小花园内的凉亭里,曾纪升侃侃而谈。凉亭位于花园与房屋之间,亭外花木葱茏,亭内整齐摆放着一摞摞书画册,还有文房四宝。坐在这个被书香、墨香和花香包围着的亭子间里和朋友聊天,是一件快乐的事。

曾纪升颇带感情的回忆,把我带到他数十年研书习画的岁月。

“我从小学到中学都在家乡小镇里度过。或许是天性缘故,刚刚读书识字,就对形象和线条有特殊爱好,六七岁时,母亲时常带我到其娘家阳江城的书店,着意培养我的情趣与爱好。耳濡目染,我对书画之喜好愈加浓厚。记得有一次来到家乡的大队部前,看到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画像挂在墙上,当时我并不懂得什么艺术,只觉得十分好看,很有气势,内心里便滋生了对画的敬慕与喜爱之情。”

“源于兴趣,我‘无师自通’地自个儿画起画来,最初无纸无笔,便用竹枝在地上画来画去。二年级时参加书画兴趣小组学习,我成为老师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有位老师叫林进明,他教导我学书法一定要认真刻苦,甚至一笔一画地教我写‘万’字。寓意要学好书法,没有上万次的临写是不会成功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童年、少年曾纪升在进入书画的圈子时多少都带有随意性的话,那么,随着年岁渐增,他便有了自己独特的选择。特别是在白沙镇读高中时,有幸遇上了自己深深敬重的书界前辈谢绍祯老师。谢老师挺喜欢这个刻苦而聪颖的学子,一方面在运笔、结字等技法方面悉心辅导他,助力他磨炼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引导他,学书要以古为师,“取法乎上”,要多读古碑,博览(临)群帖。

在谢绍祯的悉心指导下,曾纪升的书艺日渐长进。观赏他成名后的书法作品,楷、行、草、隶、篆五体俱全,而且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近年来,他还广交书画界的前辈和朋友,与现代中国书法界大家沈鹏、欧阳中石及李远东等频繁接触,南派北派,融会贯通,逐步摆脱庸俗气息,凸显高古典雅之风。

在广泛读帖临碑的过程中,曾纪升“博采众长”的意识越来越浓。他探研篆书创作,在《石鼓文》中学到浑厚,从《泰山刻石》中汲取庄严,逐步形成清健洒脱的个人风格。其隶书创作则汲取《张迁碑》的方整古拙,以及《曹全碑》的秀美飘逸,二者风格有异,却恰好形成险隐奇正、刚柔相济的书风。对狂草大师怀素和张旭的作品,曾纪升同样下过苦功夫进行研习。

聊书法之余,我问起另一个萦怀于心的问题:“从你的学艺经历可以看出,深厚的书法功底应是强项,但在你及市书画院主编的多本书画集中,几乎每本都有你的书画笔迹。你是如何做到‘书画合作共赢’的呢?”

“俗话说,书画同源,我对二者的爱好也是一致的。”少顷,曾纪升谈起他怎样成为刘春草的弟子(即是陈树人再传弟子)的故事来。他说,在2000年初春,自己有幸拜刘春草教授为师,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国画。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行师徒之礼时,刘春草教授说过的那句话:“汝用笔,情趣与吾相近,当传。”

谈及纪升师从刘春草一事,曾纪升的同窗,现加拿大兰亭文化交流会主席李平曾这样评价:“在国画领域,岭南画派一直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曾纪升从刘春草处传承的,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艺术精神。他的山水画创作,既有北宗的雄强气势,又不失南宗的秀润韵味;在花鸟画方面,既能见恽南田的没骨技法,又融入了岭南特有的明媚色彩。”

经过多年的辛苦耕耘,曾纪升的书艺和画艺渐进,且硕果累累。谈及2023年国画《梅魂》的获奖及在法国罗浮宫参展,曾纪升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地说,他酷爱山水、梅、竹和牡丹。尤其是梅,读中学时熟读毛主席诗词《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主席在诗中赋予梅花“自信、自豪、自强”的崇高品格,也使曾纪升对梅花的高洁情操佩服之极。

“要把梅画好,关键要有灵魂!”为了准备画展,曾纪升立即来到画室俯首作画,而且一待就是10天,最终圆满完成作品。

近年来,曾纪升的书法作品也取得可喜的成就。书法作品《咏梅诗》被人民大会堂悬挂收藏,海内外有关团体、个人广为收藏其作品;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正书大赛展”“全国第五届书坛新作展”和全国“冼夫人”大奖赛展;个人书法作品入选广东省第二届“南雅奖”;2025年5月,曾纪升的草书获“激情十五运 活力大湾区——大湾区书法名家精品展”一等奖(广东书法院主办)。

曾纪升的本职是一名公务员,但繁重的工作并未稍减他对艺术的挚爱。不过,我更愿意把他视作阳江文化战线上一位热心而又有建树的“领军人物”。事实上,曾纪升也常说:“在书画这个我深爱着的领域里,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为阳江文艺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心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纪升一直为阳江书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四处奔走,牵头创立了阳东县书法家协会、阳江书画院,积极开展书画艺术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带领书画家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他自著或主编《曾纪升书画艺术》《曾纪升书画选》《漠海墨潮》等20余本书画作品集,为传承和弘扬阳江文化作出了贡献。

谈及未来有什么设想,曾纪升坦言,阳江是一座有着深厚书画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漠阳文艺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坚定文化自信,多办交流展、名家展,营造更加浓厚的书画氛围。如近年推出的《鼍城至美 山月故乡》《首届阳江书画作品晋省展作品集》《穗鼍翰墨情》等,就是这方面活动的有益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