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染力的山水诗意之作

——赏陈春华先生《绿荫入海白鹭舞》

2025-08-15 09:40:55 来源:阳江日报

——赏陈春华先生《绿荫入海白鹭舞》

有感染力的山水诗意之作

——赏陈春华先生《绿荫入海白鹭舞》

阳江日报

绿荫入海白鹭舞(国画)  陈春华

□  曾 华

我细细品读过陈春华先生的《秋林烟雨》(2017年作)《泉鸣山更幽》(2020年作)《竹林深处有人家》(2024年作)和《绿荫入海白鹭舞》(2024年作)中国画山水画作。这四幅作品都取材于阳西县境内的山川风物。

阳西,没有像泰山、华山、黄山那样的名山,有的只是国人不知不闻,乃至一些本土阳江人都不熟知的东水山、望夫山、龙高山。而这样的山,既不险,亦不奇,更不峻,也就是平平无奇之山丘,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并不是理想的入画之物。若要将这样的山川境物,括入纸中,成为能打动观者的山水画作,无疑需要画者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之才,有突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之思,更要有王阳明“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之慨。有这三者之能,自然就有胆、有气、有力将这些人们熟视无睹之山、之丘、之溪、之水、之树,变成一幅能感染人的山水之作。

《绿荫入海白鹭舞》一画,取材于阳西县程村镇红木山的红树林公园,要将这样的海边之景羽化成具有山水诗意的画作,对画者实是一种挑战。毕竟、大山深壑之态才是山水画取材的最佳之物,更何况,清人布颜图言过:“山水画学,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也就是从“宋人丘壑”转入“元人笔墨”。即是到了元朝中国山水画的“取材”已到了“山穷水尽”之状。幸运的是:近代岭南高剑父先生向“山穷水尽”之态挥翅舞起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大旗,而春华先生的创作理念,无疑有着这样的“大旗”之迹。正因为春华先生有着这样的“迹”、有着这样的“念”,才有了这幅可以将海中之树、之船、之鸟、之人,用自己手中之笔、之墨、之色来构建起“阳西式的山水画”的佳作。

《绿荫入海白鹭舞》一画给我另一种感受,就是让我想起了《易经》“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种中国人在平面纸上的空间感的美学意识,而这样的空间感美学意识,并不是西方人所构建透视学里的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之说,更不是《林泉高致》中高远、深远、平远的透视法则。而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山水之法,以大观小”的主体(人)与客体(物)的天人合一的透视观。

一个画家,一生的追求,不外乎就是在平面纸上、布上创造出一幅幅能具空间感带上空灵美感的诗意画面罢了!而《绿荫入海白鹭舞》一画就让我感受到这样的“空间美”乃至一点的“空灵美”。

春华先生是我的同行之忘年交。我们相识几十年,尽管见面与详叙的时间不多,但每次相见,彼此都以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相倾,终为一知己也!

春华先生是在当年阳江县时代,阳江屈指可数的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之一。他对阳江美术事业是一个有贡献的人,这种贡献在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他教美育人,另一方面就是他自己的中国画山水画创作之丰硕的成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晚辈,我期待春华先生有更多像《绿荫入海白鹭舞》的“阳西式山水”画作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