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叶的章节

□ 陈世迪

2025-03-28 09:25:53 来源:阳江日报

1三月来了,我仍然观察一棵忍冬,青翠的枝叶间,看一片枯叶如何形成、飘落,仿佛理解枯叶最后的梦境。那时我禁不住想:我不是在描摹,是在做梦。黄昏时,一片发黄的叶子进入我眼中,在数片绿叶遮掩之下,它看上去有

枯叶的章节

□ 陈世迪

阳江日报

1

三月来了,我仍然观察一棵忍冬,青翠的枝叶间,看一片枯叶如何形成、飘落,仿佛理解枯叶最后的梦境。那时我禁不住想:我不是在描摹,是在做梦。

黄昏时,一片发黄的叶子进入我眼中,在数片绿叶遮掩之下,它看上去有些另类:保持着湿润的色泽,除了边缘有些青绿,其他地方都是土黄色。另一根枝条上,一片细小的枯叶悬挂,灰褐色的叶面,看上去干净,没有褶皱。于是,搜寻起枯叶,仿佛寻找一棵忍冬隐秘的存在。偶尔,一片晒裂的枯叶在风中回旋,一会儿顺时针飘转,一会儿逆叶针转动,俨然表演生命最后的动作。那时我似乎明白:枯叶显现时间的尺度。后来,我有些好奇:一片黄叶,需要多久才能成为一片枯叶?于是,用手机拍下黄叶,甚至想:一张枯叶是一个想象,多看几眼,就感觉我在虚构它。

那天晚上我出去散步,在新华北路看见零零星星的紫荆落叶,忍不住捡起一张:那是一张完全枯干的落叶,右边泛着黄褐色,左边缀着一小片淡青色,有些灰褐色的大小斑点,中间是被撕裂的,裂纹一直延伸至叶梗,就是说,一张手掌大小的枯叶分裂成两瓣。捏着那深灰色的叶梗,仿佛端视一个逝去的生命。

抬头望一棵紫荆,层层叠叠的绿叶在树上迎风招展,用无限生气表达春天的到来。一簇枯叶垂悬在枝条上,黄褐色的,显得异样。想想,十几片枯叶组成的小小世界,仿如构成一个古拉格群岛,有什么流放其中?感知一片枯叶,如同想象一段放逐的时间,即使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并不存在,一切不过是你大脑皮层的幻觉。

后来,回到家里,在灯下细看那张枯叶的纹理,正面清晰而深刻,宛如刀刻,背面略微凸起,颜色相对浅淡一些。然后嗅一片枯叶,完全枯黄的叶面,几乎没有气味;而闻淡青色部分,微微逸出一丝青草的气味。于是想象一个电影场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一个垂死的士兵面对一位军官,从军装口袋里掏出珍藏的一片枯叶,那是战火里唯一未被摧毁的圣物。枯叶被缓慢展示,布满褶皱与裂痕的叶面隐喻般地放大,士兵颤抖着声音说:这是家乡的树叶……

2

第二天黄昏,一场大雨后,又看一棵忍冬,那片黄叶有些潮润,没有从枝上掉下来,似乎变得更黄了,边缘呈现一抹青色;细看黄叶的黄,深浅不一,叶片中间的深黄,边缘的浅黄,以及叶尖上的褐黄色斑点;而那抹青色尤为珍贵,仿佛表露黄叶“青绿的呼吸”。空气清凉,用手机拍下黄叶,试图对比昨天照片里的它。我为自己的行为笑笑:一张黄叶寄予什么?王昌龄说“诗有三境”,一张黄叶何尝不是集“物境、情境和意境”于一身,即使它明白一生总要凋落一次。

在我的视野中,相对更多绿叶,一片黄叶显得耀眼而晦涩,像小小的黄色火焰,藏匿于枝叶间。偶尔,一只蚂蚁爬行其中,我竟然猜想,一片黄叶会承受不了蚂蚁的重量而坠落?我知道时间的法则:生死契阔,万物遵循着荣枯之旅。很多时候,我不觉得一片黄叶的悲凉,反而希冀看见它渐渐趋于枯黄的过程。

那天晚上我出外散步,路过一条有些昏暗的旧街,一大串簕杜鹃的枯藤伴随着片片枯叶从电线上悬垂下来,在黄色的路灯映照下,散着别样的气息。记得去年夏天,一棵簕杜鹃生长得蓬勃,枝叶攀上横走的数条电线上,花朵红火而密集,宛若云霞。然而,秋天时节,不知谁将它砍掉了,只留下一些枝叶攀爬在靠近围墙的电线上……

围墙边,一株朱槿长得茂盛,浓密的绿色阔叶之上,三朵硕大的红花从上至下,排列一起,看上去灿烂。此刻,繁花对应着枯枝败叶,有什么在空气里荡漾?这春夜,我看见生命的荣枯对比。一瞬间,我大脑中闪现的一抹兴奋,很快转为短暂的空白。举起手机拍照,镜头中的那些枯叶稠密、细碎而斑驳,闪着黄褐色的光影,看上去像一群美妙的枯叶蛱蝶,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闪耀吧,亲爱的。想想枯叶蛱蝶,它们似乎懂得“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不喜欢在绿叶上停驻,却习惯在满是枯叶的树丛中隐蔽踪迹。

想起最近读《求剑》,逐渐步入暮年的唐诺,以敬畏的方式勤奋写作,在字里行间,呈现一个苦行僧的求索形象,书中附录一篇长文《千年大梦》,讲述侯孝贤的电影抱负,“将这个民族自诗经以来流淌在血液中最美丽的诗意展示出来”,指出执导《聂隐娘》(2015年)的侯导已经六十七岁了,面临着“时间的张力”:一个忍不住年轻的灵魂,和一个缓缓走入老年的身体……然而,两年前,媒体报道侯孝贤因患阿尔茨海默病,隐退影坛……一个渴望不断创造奇迹的电影导演,却遭遇老年痴呆症,无疑是残酷的。想起侯导说过“我的电影不是悲,而是一种苍凉”,多少有些唏嘘。我忘不了我母亲晚年苦于此疾,最后两个月连我都不认识了。以致我每天都问她:你还记得我是谁?她只是摇摇头。我说我是你的儿子呀。她还是茫然望着我。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不记得了?她说:思想多了。那时我怔怔望着母亲浑浊的眼睛:读书不多的她,竟说到“思想”……

3

接连几天,观察忍冬树上那片黄叶,它似乎在缓慢变化,叶面越来越黄,青色越来越少;对比斑点的变异,颜色从黄变灰,亦是有意思的。类似创作一部小说,我慢慢享受叙事的过程:一片黄叶带给我生命的质感,在枯萎之前,我看见它仍然保持丰沛的活力。曾经我是个折枝的人,习惯将枯枝败叶摘除。那几天凝视一片黄叶,我感觉自己成为慈悲者。甚至,一棵忍冬的枝条,类似陡峭的悬崖,而一片黄叶随时纵身一跳……那时我敬畏起来:如果你把眼睛移开一会,它就可能消失在风中。

第六天黄昏,下过细雨,一片黄叶已变得枯黄,两个褐黄色的斑点变成灰色,还带着一圈黑色。更多色块,从棕黄色到深褐色,从叶尖一直蔓延到叶柄。唯有一抹薄青色,在叶片边缘显现。我试图感觉它的韧性,用手指触摸叶片,然而,刚轻抚一下,它就脱离了叶柄,剥落在我手上。哎呀,那时我叫了一声,有些懊悔刚才的举动。

拿着那片枯叶,仿佛捏住一个转瞬即逝的幻觉:一张枯叶的变化,亦是时间的消逝,而我何尝不是一个闯入者,看见枯叶最后的生命之光?从青绿到发黄,再到枯黄,一片枯叶仿佛“放弃色彩”,遁迹于空无之境。一片枯叶之轻,是生最重的一部分。如此想来,我就释然了。刹那间,我似乎拥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那天晚上,把两片枯叶放至书桌上,然后看一部丹麦电影《枯叶》, 两个孤独的底层男女,感受着生存的不易,而爱是黑暗里的一道微光。男子为了爱情,戒除酗酒,女人则在恋爱中清除生活的倦意。生命中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相爱的男女终于找到彼此,并一起抵御人世的冷酷。影片结尾,两人在金黄的落叶中,带着一只狗,一起走过大街。他俩的背影昭示:不论世界如何荒诞,我们都有权利使自己活得温情。

看电影之际,我端详着书桌上的枯叶,每张枯叶的纹理和斑点,仿佛展现一幅山水画。或许,一张枯叶意味着隐匿的真相,你能从中感觉“空”的不同侧面,比如,你喜欢王维,就能看见春山的空翠、柴扉的落晖乃至隐者的幽径;你喜欢朱耷,就神往明月、孤藤和枯叶组成的超然画面,残缺的圆满与拙朴的线条相互映照,奉迎一个顺乎自然、无挂无碍的心境……

为什么凝视枯叶,因为它们存在生命的修辞?那时我意识到,这和死亡、宿命无关,不过是表达存在的种种美感。在词与物之间,更多转述我观物的愉悦,而不是仅仅哀悼事物的消逝。这一刻,你感受什么,领悟什么,才是重要的。想想活着的境界:过往不念,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诗人啊,参透时间的界限,做最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