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信群凝聚数百球友,政民合力筑就城市活力角

“金山群”球友众筹建起“乒乓乐园”
2025-11-07 09:19:02 来源:阳江日报

一个微信群凝聚数百球友,政民合力筑就城市活力角

一个微信群凝聚数百球友,政民合力筑就城市活力角

“金山群”球友众筹建起“乒乓乐园”
阳江日报

市民在市区金山植物公园乒乓球场打球。 袁荣泽 摄

傍晚时分,市区金山植物公园内,9张乒乓球桌依次排开,白色的乒乓球在灯光下划出一道道弧线。清脆的击球声、阵阵喝彩与欢声笑语交织,让这片角落成为公园最富活力的地方之一。这个热火朝天的“乒乓乐园”并非政府部门主导的工程,而是由数百名活跃在“金山群”的球友众筹共建、自治共享,从无到有创造的。

■ 阳江日报记者/张志达
共建一个点子的落地生根

“曾经这里只有两张陈旧的乒乓球桌,被我们视若珍宝。”11月5日早上,站在金山植物公园宽敞明亮的乒乓球场,金山乒乓球俱乐部发起人谭国添感慨万千。2019年之前,这个球场只有寥寥几名球友,他们自发用网围住场地,默契地在每天清晨轮流清理落叶,默默守护着这片小天地。

随着爱好者从“三五成群”发展到“熙熙攘攘”,“人多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谭国添和多名核心球友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众人拾柴火焰高,何不大家凑钱,自己动手改善环境?

倡议在名为“金山群”的球友微信群迅速得到响应。球友们踊跃捐款,金额从50元到500元不等,最终筹集了约2.8万元。这笔钱迅速化为实实在在的改善:新球桌、地胶、围栏、照明灯和防护网陆续就位。球友们甚至亲手改造排水、粉刷墙壁,用汗水浇灌共同的梦想。

然而,扩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初期铁围栏规划规模较大,项目一度被叫停。“在我们即将放弃时,有热心球友主动争取场地的使用权,与公园方反复沟通协商。”谭国添回忆,球友们自发建设球场的积极行为引起了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政民合力”让球场的完善走上了快车道。

“金山乒乓球俱乐部通过群众众筹完善球场的做法,恰好契合了‘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的政策导向。”市市区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赵晓亮也是乒乓球爱好者之一,他介绍,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为球友们申请了部分专项经费,用于增设体育健身器材、铺设专业硅PU地面、完善围栏和灯光等,完成了球场的标准化升级。“群众出大头,政府支持一部分”的成功探索,也成了我市推动“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项目落地的生动实践。

共治   一个社群的自主运营

球场建好了,如何维护和长效运营成为新课题。在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金山乒乓球俱乐部迅速成立了组委会,由谭国添等5至6名核心成员共同管理事务,形成了高效的自治模式。

财务公开透明是维系信任的基石。在“金山群”,所有收支明细都会按时公布,让每名出资的球友都清楚资金去向,球场的日常维护更是依靠集体力量。谭国添和其他热心球友自发承担起球桌清洁、设备检查等琐碎工作。台风“桦加沙”过后,球场被倒伏树木覆盖,谭国添和十几名球友自带锯子,花了3天时间清理干净,展现了球友们的无私奉献和强大的集体凝聚力。

赛事是凝聚人心的核心。组委会定期组织比赛,从每周的球艺切磋到每月超百人的大型赛事,形式涵盖单打、双打和团体赛。“每次比赛球友都非常踊跃,经常报名人数达到120人以上,需要赶紧截止报名。”谭国添说。这些常态化的赛事不仅为球友提供了切磋技艺的舞台,更提升了球友群的活跃度和参与度,成为社群情感的粘合剂。

共享   一份超越乒球的收获

这片场地的魅力,在共享中绽放出最温暖的光彩。最独特的风景,是“每场比赛都有球友赞助”的传统。

热心球友冯长溪是赞助者之一。“主要是准备点心、饮用水,让大家比赛时不饿肚子。”冯长溪谦逊地说道,看到球友们尽情享受比赛,他感到无比满足。冯长溪将俱乐部的成功归因于优秀的牵头人和成员间的向心力。“能号召200多人自发捐款非常不容易,球友们心特别齐,真的是‘人多力量大’”。

这里不仅是竞技场,更是老友相聚的盛会。球友朱嫦春深有感触:“球友们长期相处,建立了深厚友谊,带早餐、水果分享是常有的事,我还吃过球友自家种的木薯煲的糖水。”对于资深球友王梦雯而言,这里的包容让她找到了归属感:“任何时候拿着球拍过来都有人打球,能互相学习,享受更深层次的交流。”

从两张旧球桌到标准化球场,从四五名球友到400多人的大家庭,这片场地的蜕变源于热爱,成于共建与共治,最终在共享中升华。回顾历程,谭国添感慨万千:“没想到大家的心能这么齐!这里就像我们共同的孩子。看到大家挥洒汗水、勇敢拼搏、欢声笑语,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赵晓亮则评价道,“金山群”是全民健身的生动实践,“乒乓乐园”的完善和维持,则为政府部门管理公共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