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讯(记者/何成众 通讯员/林泳伶 黎倩影)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推动农发行阳江市分行创新“公益+经营”打捆生物多样性金融挂钩省级财政“补改投”模式,成功落地全省首笔红树林“生物多样性金融+财政补改投挂钩”业务,对阳西县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投放1.34亿元贷款,为破解海洋生态修复融资难题提供“阳江样本”。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与“海洋绿肺”,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阳西县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系统治理项目作为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项目,总投资2.7亿元,计划修复红树林约298公顷、种植苗木约380万株,却长期受制于“高投入、长周期、低收益”的融资瓶颈,传统财政补贴难以覆盖资金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省出台《广东省省级财政资金“补改投”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该《方案》,省“补改投”资金通过注入资本金的方式,支持项目公司按照融资贷款合同落实自筹资金,同时建立绩效导向的政策激励机制,对于第一年和第二年项目贷款合同执行进度达30%和60%的项目,支持标准可在基准比例基础上增加10%,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级市单个县获得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信贷资金与“补改投”资金挂钩,信贷资金运用进度越快,项目能申请的“补改投”资金就越多。经测算,阳西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补改投”总支持金额最高可达5000万元,其中,阳西县粤新土地整理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的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2025年已申请支持资金1555.3万元。
针对红树林修复公益性强、直接收益少的特点,农发行阳江市分行创新“公益+经营”打捆生物多样性模式,符合《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稿)》中“2.2.2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支持路径,将红树林修复与土地整理、农业种植统筹规划,以经营性项目收益反哺生态投入,实现“以丰补歉”,破解生态项目市场化融资可持续性难题。截至2025年10月末,该行对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投放1.34亿元贷款,与财政“补改投“资金形成合力,有效支持建设方挑选与环境兼容性较强的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四个树种种植,加快形成红树林水域与潮沟、裸滩交错的生态布局。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将继续指导金融机构创新生物多样性金融模式,推动红树林生态价值向旅游、碳汇交易等领域转化,让“林茂鸟集”的生态美景成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绿色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