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志愿教师黄荣杜教学生唱瑶语童谣。 宋福亮 摄
■ 阳江日报记者/曾宇萍
“五月节、包裹粽,阿妈做工没有空,阿婆上岭去捡叶……”10月16日,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的音乐室里,一群身着瑶族服饰的学生,正围着笑容温和的志愿教师黄荣杜,学唱瑶语童谣《五月端午包裹粽》。
今年57岁的黄荣杜,并非瑶族人,却能唱原汁原味的瑶歌,能跳地道的瑶族舞蹈。近日,他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份荣誉,是对他多年来推动瑶族文化传承、投身民族地区志愿服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肯定与褒奖。
黄荣杜出生于永宁镇文村村,他的四婶是瑶族人,家又在大路边,横垌村的瑶族同胞出入永宁都要经过他家门口。“小时候经常听到她们用瑶语打招呼,”黄荣杜回忆道,“那声音像清泉叮咚,又像铜鼓铿锵,特别好听。”
瑶语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耳相传。怀着强烈的好奇心,黄荣杜开始追着瑶族同胞请教词汇,揣着小本子认真记录。他常常在瑶胞家中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聆听老人讲述古老的故事,逐字逐句地模仿发音。在黄荣杜看来,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瑰宝,只有掌握瑶语,才能更好地感受瑶族文化的内涵和温度。
黄荣杜天生热爱歌舞艺术。学习瑶语后,瑶族山歌与童谣那独特的韵味,更让他深深着迷。他请瑶族朋友帮忙写下歌词意思,逐句学唱,后来还开始尝试改编和创作。2014年,他加入永宁镇文化站民族之家,跟着当时民族之家的舞蹈教练、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的曾昭嫦老师系统学习了瑶族竹竿舞、长鼓舞等。
语言与艺术的融合,让黄荣杜与瑶族同胞的心贴得更近。他经常参与瑶族节日表演,编排节目到各地演出,积极传播瑶族文化。在横垌村的丰收节上,他身着瑶族服装与瑶胞们载歌载舞;在2023年阳春市第二届瑶族盘王节上,他积极参与永宁镇横垌、坡楼、马山和铁垌四个瑶族村的山歌对唱,帮忙编曲排练。“黄老师经常为我们编排节目,将瑶族文化的精髓融入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段歌曲旋律中。”永宁镇文化站站长麦春媚说。
漫步在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连廊宣传栏里挂着56个民族的简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宣传内容自然地融入校园环境。学校还设有民族文化艺术展览馆,展出瑶山彩玉、瑶族长鼓、瑶绣等珍贵物品。
学校德育处主任范明波介绍,目前学校有小学和初中学生1900多人,其中瑶族学生约80人。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了“唱山歌”“瑶语兴趣班”等一系列特色社团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与美育实践有机融合。
2022年起,黄荣杜作为志愿老师,负责学校第二课堂的瑶族山歌教学,每周上至少4节课,每节课45分钟。黄荣杜说:“来学校教瑶语歌曲的初衷,就是希望汉族和瑶族的学生加强对彼此文化的认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他的课堂上,瑶族学生会主动帮助汉族同学纠正发音,汉族同学则用掌声回应每一次进步。在孩子们你来我往的互动中,民族团结的花朵在课堂上静静绽放。六年级的谢沐芝是个瑶族小姑娘,在家常跟着外婆哼唱瑶语歌谣,在课堂上她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正音。同班的麦馨培则表示:“老师教得特别耐心特别仔细,我学会了很多歌曲,感觉非常开心。”
黄荣杜不仅是文化的讲述者,更是文化的创作者。加入永宁镇文化站民族之家后,他与朋友共同创作了《瑶汉民族一家亲》等歌曲,成为了当地舞台上的经典曲目。“瑶寨山上茶飘香,高山草原遍牛羊,刺绣瑶酒享四方……瑶汉民族一家亲,携手捧出幸福花叻……”婉转悠扬的歌声唱出了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在永宁镇的云雾深处,总能看见身穿绿马甲的黄荣杜穿梭于瑶寨之间。2016年,他加入阳春市圆梦志愿者协会并牵头成立“永宁镇爱心志愿队”,让志愿服务的温暖与民族情谊在深山之中交织共鸣。
志愿队的故事,始于一次敬老院慰问。当黄荣杜用瑶语与敬老院的瑶族老人交流时,深切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能给予的帮助太过微薄。“语言让我听懂他们的需求,而行动才能真正解决困难。”于是,黄荣杜开始号召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目前,队伍拥有注册志愿者40多人,组建的志愿群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达100多人。他们定期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送去温暖,为山区孩童编织梦想。
永宁的山路蜿蜒曲折,有些偏远的村庄更是交通不便,黄荣杜便和队友们带着慰问品步行进村。有一次慰问,他连续走了三天山路,把鞋子都磨破了,队友的脚也磨出了水泡。尽管过程艰辛,他们还是年复一年地坚持。截至目前,志愿队累计帮扶超过300人次。
2017年,瑶族同胞赵开荣突发重病,家庭陷入困境。黄荣杜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在志愿队群里发起募捐。队员们纷纷响应,短短一天时间,5000多元善款迅速筹集到位,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赵开荣手中,解了燃眉之急。还有一次,黄荣杜得知瑶族女孩小盘因家庭困难被迫辍学,立即带领队员们踏上了前往50公里外深山的路。他们背着书包、文具和助学金,连续两个月每周往返,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小盘最终重返校园。2024年,黄荣杜被阳春市圆梦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年度优秀志愿者”。
黄荣杜的故事,正如大山上绽放的花朵,无需张扬却自有芬芳,见证着“中华一家亲”的最美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