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场镇村党员干部转移群众,守护堤坝安全

“幸好你们把我带到了安置点”
2025-09-26 10:00:36 来源:阳江日报

9月25日上午10时许,江城区埠场镇雷山村委会南埠圩村90岁村民郑沃兰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返回家中。看到被台风吹烂的木窗、漏水的屋顶时,她心有余悸地说:“幸好村干部‘连哄带骗’把我带到安置点,否则我一个人

埠场镇村党员干部转移群众,守护堤坝安全

“幸好你们把我带到了安置点”
阳江日报

9月25日上午10时许,江城区埠场镇雷山村委会南埠圩村90岁村民郑沃兰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返回家中。看到被台风吹烂的木窗、漏水的屋顶时,她心有余悸地说:“幸好村干部‘连哄带骗’把我带到安置点,否则我一个人在家,心里不知道多害怕。”这一刻,雷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昌明四天来的焦虑终于化为欣慰。

时间回到9月21日上午10点,阳江市发布台风“桦加沙”预警后,刘昌明第一次敲响郑沃兰的家门。“阿婆,台风要来了,很危险,得去安置点。”刘昌明耐心劝导。但郑沃兰不情愿,认为本次台风不会带来太大影响,自己行动不便,不想麻烦别人。

南埠圩村毗邻漠阳江,处于低洼地区,易受洪涝灾害,全村16户村民都需要转移。郑沃兰独居在家,是村中的重点转移对象。22日中午11点,刘昌明第二次上门,手机里播放着台风“桦加沙”的预警信息。老人望着晴朗的天空,再次拒绝。

22日下午4时许,全村只剩郑沃兰未撤离。情况紧急,刘昌明决定采取“策略”。“安置点有舒服的床、美味的饭菜,大家都会陪着你。”刘昌明承诺道。老人最惦记家中的电器安全,刘昌明立即带领村干部把她的冰箱、电视等搬至高处妥善安置。看着干部们满头大汗,郑沃兰深受感动,终于答应前往安置点。

25日下午4时,刘昌明再次来到南埠圩村回访时,郑沃兰紧紧握着刘昌明的手,感激道:“台风登陆时,窗外的风声呼呼作响,幸好你们把我带到了安置点,让我在台风天很安心……”

在这场与台风的赛跑中,埠场镇党员干部共帮助3151名群众安全转移,在15个避难所提供全方位服务。除了转移群众,端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莫介旭还记挂着农户们的稻田。

25日下午5时,记者在端逢村与冲表村交界处看到,200亩稻田里积水渐退,稻穗轻摇。“2008年台风‘黑格比’肆虐时,漠阳江水冲破闸口,农田尽毁。”莫介旭说,为降低农户的损失,在台风“桦加沙”来临前,他带领6名“90后”党员组成“水利巡查队”,自筹资金购买沙土,对低矮河堤进行加高加固,并对水闸进行24小时轮守,时刻注意水位线。

“莫书记,我熟悉农田情况,让我来!”党员莫纯念主动请缨承担水闸值守任务。23日晚加固堤坝后,莫纯念开始了每小时一次的水位巡查。24日下午4时,暴雨如注,莫纯念巡查发现水位升高,逼近警戒线。他立即向莫介旭汇报,召集巡查队二次加固,并将巡查频率提高到每半小时一次。

风雨中,莫纯念往返于两个值守点之间,需要走过15分钟的泥泞路。“起初还能骑摩托车,后来风力加强,只能徒步前行。”莫纯念回忆道,当时他穿着救生衣、系着安全绳,雨点打得脸生疼,只能艰难挪步。“想到一次疏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再怕也要坚持。”直至24日晚上10时,水位开始下降,水闸始终稳固。莫纯念松了一口气,随即又与队员们投入清理路障工作。

记者结束采访的25日晚7时,夜幕降临,莫介旭和莫纯念再次拿起铁锹、扫帚等工具走向下一处障碍点。“部分村道还有倒伏的树木亟待清理,台风留下的积水也要排尽,我们要抓紧时间了……”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夜色,用实际行动筑起了守护群众的安全防线。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