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许倩
“您的声音并不高昂,却像山谷里的清泉,清晰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稳稳地落在我们心上。您讲解第一首古诗时,不仅讲它的意境,更为我们讲述它穿越千年的故事。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语文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铅字,而是有了呼吸和心跳的生命……”
9月10日,六年级学生叶尔鹏致信阳东区东城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冯小梅如此写道。今秋,冯小梅新接手的一个班级约50人,超过八成学生自发以手写信为礼,致敬他们心中温柔体贴的“百灵鸟”和洞悉历史的“百宝箱”。
“学生的话总会让我充满激情,我常常问自己:假如这些是我的孩子,我要怎么做?假如我是这些孩子,我要怎么做?”18岁开始站上原阳东县麻汕镇塘载小学讲坛,从青涩“小白”成长为广东省“粤派名师”语文工作坊主持人,她深深以为:“教师不止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值得热爱的终身事业。”
让冯小梅记忆深刻的是,继获评“阳江市优秀教师”“喀什地区优秀援疆教师”后,2025年全市教师节大会上,她作为南粤优秀教师获奖代表,分享援疆支教宝贵经历时,那股发自内心的骄傲。“从粤西乡村到乡镇、再到边疆,从台下到台上这段路,我走了25年,援疆更是让我升华了、内驱力更足了!”
从南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喀什地区早已成为冯小梅心中的“第二故乡”。2018年8月,听闻教育部等四部委组织首批“万名教师援藏援疆支教计划”,平日爱唱红歌、向往革命先辈精神的冯小梅毫不犹豫,当即报名。
“儿子正读初二,哭着求妈妈不要去。我跟他说,妈妈为了祖国需要而远走,你以后肯定走得更远。我强大了,儿子才能更强大。”告别家中不舍的老小,冯小梅跋涉5000多公里,抵达新疆喀什疏附县明德小学。
冯小梅被分配至维吾尔族学生居多的班级。“学生非常热情好客、个个能歌善舞,但他们理解知识,要先将普通话转化为维语再消化,这是教学的最大难题。”冯小梅说,于是她决定扬长避短,用艺术熏陶他们,在校组建小白杨朗诵社团,每逢六一、国庆便以赛促学、促练。同时通过“青蓝工程”结对,指导当地年轻教师备课,开展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助其站稳讲台、快速熟悉业务。双管齐下,一心让先进教育理念在新疆“生根”。
南疆支教一年半,她熬过沙漠气候的干燥、冬季寒风的凛冽,克服时差、失眠等身体不适,指导青年教师党松坡获得喀什地区语文素养大赛一等奖,获聘喀什大学“国培计划”一线专家教师。
在《你当象鸟飞往新疆》一文中,冯小梅写道:“喀什的天空下起了大雪,多么美丽,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多么热辣滚烫,冰天雪地也变得温暖了!”今年初,这篇回首支教路的思乡美文,荣获广东省教育厅“我的支教故事”征文比赛一等奖。
回阳江后,冯小梅牵头打造“粤疆青少年书信交流项目化”“民族文化体验营”等品牌项目,鼓励粤疆两地学生架起友谊桥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迄今累计往来书信超1万余封。
“援疆也让我的家庭变得更美满。儿子上大学了,学业成绩在学院名列前茅,他说以后也要学我去援疆!”一场支教,让她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育人使命的理解更深刻。冯小梅笑说:“张桂梅是我的偶像。未来,不论风欺雪压,我始终要做那株开得旺盛的小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