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市旅游业态向“新”而行

以全域旅游激活新引擎重塑景区

2025-08-10 09:25:26 来源:阳江日报

以全域旅游激活新引擎重塑景区

十年来,我市旅游业态向“新”而行

以全域旅游激活新引擎重塑景区

阳江日报

■ 张贝奇  王静

“既能看比赛、赏海景,还能逛集市、买特产,体验很丰富!”连日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沙滩足球决赛在海陵岛如火如荼地进行。数百名运动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于此,尽情享受一场融合体育、文化与旅游的盛宴。

今年,是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荣膺国家AAAAA级景区的第十个年头。回望“十年成绩单”,景区的变化令人赞叹:利用夜间光影秀、沙滩电音节等增强游客参与体验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单一的海滨浴场,拓展为水上运动中心、海洋文化体验馆等多元业态,让游客的每一次驻足都充满惊喜。

大角湾的蝶变,是阳江旅游转型的序章。从海陵岛的金色沙滩到阳春凌霄岩的奇幻溶洞,从阳西咸水矿温泉的氤氲热气到东平大澳渔村的疍家风光……这座城市正以全域旅游为笔,在山海间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十年时光,不仅重塑了景区的模样,更点燃了整座城市的旅游新引擎。

创建5A级景区

全域旅游焕新出彩

南海之滨,海陵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绵延75.5公里长的海岸线上。这里碧海澄澈如镜,细腻的白沙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素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

早在1994年,海陵岛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列为“广东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当时的旅游评级体系中,这个荣誉彰显了海陵岛在旅游领域的标杆地位。

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海陵岛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每年游客接待量增长率约10%,旅游收入也水涨船高。2007年,当国家旅游局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海陵岛毅然立下“进军5A”的目标,决心向着更高的旅游品质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奋力迈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景区的评定更是如此。市旅游协会秘书长邱养记曾全程参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他介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世界级精品旅游风景区的象征,评定标准十分严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服务质量提升,从招商引资到文化内涵挖掘,每一个环节都需多年打磨,方能达到国家评定的高要求。

说干就干,海陵试验区对标国家的评定标准,着手改造螺洲公园及海滨路、旅游大道等主要道路,打造一夜埕旅游文化街,建设牛塘山公园,招商引资打造保利海陵岛、敏捷黄金海岸、恒大海上夏威夷等旅游地产项目,使海陵岛面貌焕然一新。

2011年,省旅游局组织专家开展可行性评估。专家团队指出,旅游资源的规模体量,以及其具备的独特性、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是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前提条件。经细致研讨,专家建议将大角湾景区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资源整合,形成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深度融合的全新发展模式,以“二合一”的整体优势冲击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海陵岛试验区管委会作为申报主体,整合大角湾景区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大角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正式展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

“成功摘下5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也不是海陵岛的‘单兵作战’。”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曾超群表示,从政策扶持到资源调配,从设施建设到服务提升,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市各部门的协同智慧;从专家团队的方案论证,到基层干部的日夜攻坚,再到当地群众的全力配合,每一份力量都为创建之路注入动能。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经过全方位的整改,大角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于2014年11月顺利通过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的“门槛”,正式入选国家创建序列。2015年10月15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粤西地区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广东首个滨海旅游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唯一一个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乘着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东风,阳江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以海陵岛为龙头,阳江的旅游产业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阳春的凌霄岩,以其神奇瑰丽的岩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秘;阳西咸水矿温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成为游客们放松身心、养生保健的绝佳去处;阳东的东平大澳渔村,保留着浓郁的渔家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截至目前,阳江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包括阳西咸水矿温泉、凌霄岩风景区、春湾风景区、大澳渔村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3个。2024年,我市接待游客1485.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5.74亿元,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融合创新

构建多元发展体系

今年4月,2025杜鹃花海·阳江阳春鸡笼顶越野赛成功举办。在风景美丽的高山草甸上,1400名跑友快速奔跑、挑战极限,感受运动的激情与快乐。

连续三年成功举办赛事,鸡笼顶越野赛已经成为阳春最有影响力的城市IP之一,也成为我市持续丰富旅游业态、构建文旅多元发展体系的一个缩影。

阳江“山、海、泉、湖、林、洞”等自然资源种类丰富,红色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生态资源等构成了阳江旅游的资源宝库,海丝文化、冼夫人文化、疍家文化等多种特色文化充实了阳江旅游的核心内涵。

随着游客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和消费决策的变化,文旅市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点竞争”,而是升级为“吸引力经济”的争夺。在整合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阳江文旅业态横向跨界与纵向联动愈加频繁,“文旅+”的融合方向更加多元化。

“游客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旅游体验,除了观赏自然风光,还要求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的互动。我市文旅产业正在向更加多元、更具品质的方向发展,‘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业态蓬勃发展,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曾超群表示。

一场赛事点燃一座城。立足向海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阳江成功举办了亚洲帆板锦标赛、环岛马拉松、2024“东平杯”中国钓鱼俱乐部联盟第二届总决赛、广东省龙舟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将体育赛事流量转为消费增量。首届西海岸海洋运动会在海陵岛举办,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为“海丝名城”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我市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新活力。阳西县上洋西瓜周、程村蚝美食文化周等特色活动如火如荼,融合文化展演、农事体验、海鲜美食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海陵试验区谷寮艺术度假村将闲置老屋改造成民宿,阳西县东水村竹里旅居项目以竹石为韵构建“网红”景观,精品民宿、乡村旅游度假区遍地开花,激活乡村旅游“美丽经济”。目前,全市已完成登记乡村民宿121家,19个主体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东水村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越,是不少游客探寻山水之美的热门目的地。我们依托竹林秘境风光、竹编工艺、茶文化等,盘活闲置农房,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学、产’一站式乡村度假区,让游客沉浸式享受乡村‘慢生活’,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东水村竹里旅居项目运营总监黎夏枫表示。

研学游、工业旅游、“非遗+旅游”“交通+旅游”等新业态兴起,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2024年,广东海丝馆研学游人数超8万人次;闸坡渔家文化展览馆升级改造后,研学活动单日最高接待量达4500人次。

当工业遇上旅游,解锁跨界融合“新风景”。阳江十八子四合院文化创意园景区、阳帆豆豉工业旅游景区等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通过“工业遗存活化+文化创意赋能”的巧思,赋予阳江传统产业以“文旅基因”,实现工业资源有效利用。

随着“交通+旅游”融合发力,我市“海陆空”立体旅游图景正逐步展现。紧抓深中通道以及未来广湛高铁、阳江机场等开通的契机,加强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北部湾城市群等地的合作,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依托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聚焦滨海资源整合,大力发展邮轮旅游、跨海岛旅游产品;瞄准低空经济领域,布局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回眸十年,文旅发展硕果累累。从滨海旅游到全域旅游,从景点游到深度体验游,我市旅游供给端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型升级,文旅融合新高度催生旅游产业大变革,在漠阳大地绘就“诗”和“远方”的崭新画卷。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开创新局

当前,旅游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从国家到省、市层面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阳江作为拥有独特山海泉湖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阳江强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海丝名城”焕发新光彩。曾超群表示,我市旅游业在“点”上着力,发挥优质文旅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国内知名文旅品牌;在“线”上延伸,积极引导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农文旅融合集聚区串点成线,其中海陵岛海丝文化休闲游、阳江“牧海耕田 诗意阳西”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面”上联动,利用旅博会等国家和省重要会展平台和承办阳江国际风筝邀请赛、南海(阳江)开渔季等各类体育比赛、节庆活动搭建宣传平台,推动“阳江文旅”品牌走出去。

今年“五一”期间,全市接待游客228.2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33.6%,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然而,在这看似热闹的背后,阳江旅游业也面临着诸多亟待改善的短板弱项,如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旅游服务仍需加强,对民俗文化、手作体验等方面深度挖掘不足,民宿产业同质化严重等。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曾超群表示,阳江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铁路、公路等与景区景点的接驳,提高旅游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同时,发展智慧旅游,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功能综合、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自驾车服务体系,将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纳入交通、市政设施统筹规划建设。

“我们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行社经营、导游服务等行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针对提升旅游服务,市旅游协会会长谭中明提出,政府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旅游行业人才招揽及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拉高旅游服务质量标杆,为阳江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

“当前阳江文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统筹文旅产业融合和区域连接性有待加强。”邱养记表示,阳江旅游仍以“过境游”为主,难以带动旅游二次消费,建议深挖夜间经济潜力、开发精品民宿、康养旅游等高端度假产品,优化高铁站至景区接驳,让游客“进得来”“待得住”。

应对民宿同质化问题,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民宿分会会长李忠彦认为,阳江要打造主题民宿集群,结合疍家渔村、阳江漆艺、刀剪工艺等元素,设计“海上疍家船屋”“非遗工坊民宿”等特色产品,在民宿中嵌入文化体验场景,如开设漆器手作工坊、渔家咸水歌表演,推动“住民宿、学非遗”。

在5A级景区“焕新”方面,广东阳江长江集团总经理苏鸿坤表示,要推动科技赋能旅游业发展。大角湾景区将筹建南海Ⅰ号海丝文化景馆联动,打造沉浸式海丝文化叙事空间。在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增设“数字人”“机器人”服务,利用元宇宙VR、AR手段还原历史场景,设置线上虚拟游览,虚拟音乐节和景区文化剧情观演活动,吸引新时代青年群体。

如何“一盘棋”统筹全市旅游业发展,也是业内关注的问题。对此,市文旅部门将串联全域旅游资源,抓海陵岛龙头带动,推动国家级5A级景区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提质升级,创建更多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等旅游品牌;加强漠阳文化整理,推出文物主题、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

一边守正创新,一边乘势扬势。目前,阳江正加快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向着全域旅游强市、世界知名滨海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步迈进,讲好阳江故事,打响文旅品牌,通过文旅“一业兴”带动市场“百业旺”,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擦亮“绿能之都 海丝名城”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