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来天气炎热雷雨增多,中医师提醒市民

既要“斗暑热”,也要“夏防寒”

2025-07-08 09:45:53 来源:阳江日报

既要“斗暑热”,也要“夏防寒”

小暑到来天气炎热雷雨增多,中医师提醒市民

既要“斗暑热”,也要“夏防寒”

阳江日报

阳江日报讯(记者/陈海涛 通讯员/关益香)“小暑大暑,上蒸下煮”。7月7日,迎来小暑节气,其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雷暴增多,是全年降水量较多的一个节气。据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师介绍,此时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易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及胃肠道疾病等,要注意日常养生护理。

小暑一到,天气即开启“桑拿模式”。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中医师庞晓丹表示,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应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市民外出做好防晒措施,以防中暑。有了空调、冰箱等“避暑神器”,市民也要注意“夏季防寒”。

庞晓丹说,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面,冷热交替最易导致“暑湿感冒”。因此,室内空调温度以26℃为宜,避免空调直吹身体,定时开窗通风。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夜间穿“过肘过膝”的睡衣,腹部盖被护住肚脐,空调房内禁止赤脚,防止“寒从脚入”。

饮食上需“健脾化湿、消暑宁心”。庞晓丹表示,暑多挟湿,暑湿偏盛易致人烦热不安、四肢困倦、大便溏泄、胸闷等。小暑养生重点为健脾化湿、消暑宁心,饮食宜清淡,可多食丝瓜、冬瓜、苦瓜等解暑生津的食物。平时还可以多用莲子、芡实、荷叶、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煲汤或煮粥,有化湿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人体阳气外浮,脾胃阳气变弱,也是胃肠疾病高发期。清暑热可选择偏寒凉的食材,但需少吃生冷食物,以免增加肠胃负担造成腹泻。夏季出汗增多,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避免过多饮用咖啡、碳酸饮料和含糖饮品。

庞晓丹还建议,市民在这一时节用泡脚、三伏贴等方式养生。她说,夏季泡脚更容易疏通腠理,活血通经,祛除体内寒凝之气;三伏贴能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小暑之后,阳气渐盛,市民在阳气最盛的“三伏天”行穴位贴敷治疗(即三伏贴),起到驱散体内寒湿,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易发疾病,如哮喘、鼻炎、关节炎、慢性咳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