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4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获授荣誉

本报记者讲述成为捐献者心路历程
2025-05-22 11:57:18 来源:阳江日报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陈子玲颁发荣誉证书。

我市第4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获授荣誉

本报记者讲述成为捐献者心路历程
阳江日报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陈子玲颁发荣誉证书。 谭文强 摄

阳江日报讯(记者/官文婷)5月21日上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阳江日报社,为赴穗捐献造血干细胞归来的志愿者陈子玲举行欢迎会,并颁发荣誉证书、送上慰问金,感谢她为一名4岁的白血病患儿点亮希望之光。

陈子玲是本报时政文化新闻部的一名党员记者,在新闻工作中,她了解了许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故事,在被捐献者大爱无私的精神感动之余,也逐渐萌生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想法。2022年生日当天,结束采访工作的陈子玲来到血站献血,并主动留下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加入中华骨髓库后我偶尔会想,谁会和我配型相合,但是也知道这个概率非常低,很多志愿者入库十几二十年都没有配上,后来我就淡忘了这件事。”陈子玲说,今年生日前一天,她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说她和一个4岁的白血病男孩配型相合,当时觉得很意外、很奇妙,“就像中了一份生命的彩票”。但要接住这份幸运,还需要勇气和决心。

虽然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人一命,对身体没有伤害,但当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陈子玲坦言还是会紧张。“恐惧来源于未知,所以我决定用记者的方式去了解它。”为此,陈子玲专门走访了医院专家,并采访了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交流中她更加理解志愿者这个特殊群体的勇气和博爱。“每一位捐献者都告诉我,能挽救一个生命是他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陈子玲说,这些话给了她莫大的力量。

5月3日至7日,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陈子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期间,她充分发挥媒体人的专业特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大众呈现了细致真实的捐献全过程。陈子玲表示,从小到大接受过许多人的帮助,不能一一回报,借助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爱心的接力棒,也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科普,消除公众误解,让更多人愿意了解、参与到这项爱心事业中来。

据了解,陈子玲是我市第4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全省第2313例、全国第20019例。从2014年的第1例到如今的第49例,《阳江日报》已连续11年追随我市每一例捐献者的足迹进行报道,累计刊发相关报道50多篇,推动近3000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叶高伟表示,移植造血干细胞是目前治愈血液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陈子玲不仅用行动拯救生命,还用专业传播大爱,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担当。同时,他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献队伍,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