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采摘的番石榴。
阳东区红丰镇塘角村土地资源丰富,改革开放后,外出经商务工的村民逐年增多,村里原本肥沃的土地渐渐荒芜,撂荒现象日益严重。10多年前,外地香蕉老板的到来打破了沉寂。他们承包村里的撂荒地种植香蕉,凭借规模化种植和成熟的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也为塘角村带来了新的活力,更在村民心中播下了创业的种子,带动了许多本地人返乡投身水果种植产业,陈治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塘角粉蕉大又多,蕾蕾像个大猪箩;待到秋来蕉子熟,香气飘过五条河……”在塘角村水泥路的尽头,一大片粉蕉园映入眼帘,棚子里飘出的悠扬歌谣,唱出了这片土地的丰收喜悦。歌谣的创作者,正是粉蕉园的主人陈治盈。8年前,他毅然从城里返乡,决心效仿外地老板,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番事业。
陈治盈承包下70多亩荒地后,先利用机械施工,将杂树丛生、高低不平的荒地整理成平整的土地。随后,他开始市场调研,经过深入考察,发现一种名为“不死粉”的粉蕉极具市场潜力。与常见的香蕉和大蕉相比,“不死粉”粉蕉皮薄肉厚,肉质细腻柔滑,口感清甜可口,而且耐运输,售价也比香蕉更高,深受消费者青睐。经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塘角村独特的土壤环境、水乡气候,非常适合粉蕉的生长习性,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种植粉蕉能够实现“当年种、当年收”,大大缩短了投资回报周期。
认准目标后,陈治盈果断购入粉蕉种苗,满怀期待地种在了70多亩土地上。在种植过程中,他精心管理,时刻关注粉蕉的生长状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这片粉蕉园就迎来了丰收,平均亩产量达到6400斤,总产量高达45万斤,年产值突破百万元。如此喜人的经济效益,让陈治盈坚定了继续深耕粉蕉种植的决心。
然而,粉蕉种植并非一帆风顺。陈治盈坦言,粉蕉最怕枯萎病,一旦染上,植株就会迅速凋萎,枝叶变色腐烂,往往导致颗粒无收。过去,种植户面对这种病害,只能无奈地选择换种或换地,一年一换苗,两年一换地,成本不断增加。幸运的是,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陈治盈找到了应对之策。他运用无人机统防统治粉蕉病虫害,对粉蕉枯萎病实施“五位一体”管理模式,通过土壤病原菌含量快速检测、土壤调理培肥、抗耐病品种选育应用、添加有益微生物、少耕免耕栽培等综合防控技术,从根源上杜绝了病害的威胁,为粉蕉的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尝到粉蕉种植的甜头后,陈治盈并未满足现状。去年,他敏锐地察觉到番石榴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攀升,于是果断出手,承包了村里30多亩荒地,种上了红心番石榴。经过悉心照料,今年初,番石榴陆续成熟进入收获期,水果商纷纷上门收购。
“这些天,红心番石榴几乎每天都有收获,地头售价每斤3块多,去年种下的这30多亩番石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陈治盈难掩喜悦地说道。刚挂果时,番石榴亩产就达到了4000斤,随着树龄增长,管理不断优化,亩产量还会逐年增加。
这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陈治盈的创业热情。他决定扩大番石榴种植规模,将目光投向了塘角新林场一个土名叫沙挖的地方。那里有50多亩荒地,陈治盈请来了3台挖掘机,历时10多天,清理掉地上的簕钩树,平整土地、挖好排水沟。随后,他带领十几名村民,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嫁接的珍珠白和西瓜番石榴种苗,这两个都是优质番石榴品种,预计今年10月就能挂果。
陈治盈介绍,沙挖这片土地历史上就是塘角大队种植甘蔗和番薯的地方,土壤肥沃。他还透露,附近还有30多亩荒地,目前正与村里协商承包事宜,计划将这些土地连片开发,全部种上优质番石榴。凭借珍珠白和西瓜番石榴在市场上的高人气,未来这片新开辟的番石榴园,必将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