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消费成年轻人的消费新宠。
《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因“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如今,年轻人不再单纯满足于物质层面的堆砌,转而追求能够触动心灵、抒发情绪的消费体验,“千金难买我高兴”“买新奇买快乐”成为新消费理念,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情绪经济”正悄然崛起。 ■ 文/图 林娜娇
盲盒,即盒内随机放置不同商品,消费者购买前无法预知具体款式,其独特的未知性与惊喜感,宛如一场小型冒险,吸引着众多年轻消费者。近年来,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购物中心,售卖盲盒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动漫手办到生活小物,从美食到文具,盲盒的种类应有尽有,不少年轻人穿梭于盲盒柜台之间,挑选自己心仪的款式,期待着拆盒瞬间的惊喜。
盲盒深受年轻人喜爱,不仅源于其未知与惊喜,更在于其背后承载的情感联结。对年轻消费者而言,盲盒早已超越商品本身,成为情感寄托与表达方式。“一些盲盒品牌与热门IP进行联名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限定款盲盒,如泡泡马特手办盲盒、哪吒洞洞乐盲盒、露比公仔盲盒等都是我比较喜欢收集的盲盒。”90后市民关欣桐表示,这些盲盒不仅设计精美,为她提供的情绪价值十足,通过收集和分享这些盲盒,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收藏欲望,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更能找到放松和快乐。
今年是周晓云收集盲盒“入坑”的第4年,她已收集超百个盲盒公仔手办,“我平时上网会为购买的商品是否包邮而精打细算,但在盲盒消费上我毫不吝啬,会为几十块或几百块的盲盒买单,购买盲盒是我的爱好,我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豪掷千金’。”谈及自己为盲盒消费的原因,周晓云表示,她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盲盒的随机性正好满足了她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她希望通过购买盲盒来获得稀缺的隐藏款,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采访中,不少年轻消费者表示,盲盒消费还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年轻人通过分享购买经历与拆盒瞬间,与志同道合的“盒友”建立紧密情感联系,盲盒成为了他们社交话题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们展示自我个性和品位的一种方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面临着学习、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解压消费作为新兴趋势,在年轻群体中迅速流行。4月19日,周末午后,东汇城附近的疗愈馆内人来人往,这里提供头疗、交流室、按摩椅等多种解压设施与服务,让年轻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释放压力的天地。市民张熙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笔者:“平时工作压力大,来这里做做按摩、头疗,享受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感觉整个人都轻松多了。”
线上平台同样成为年轻人解压消费的重要阵地,电商平台上,解压玩具、香薰蜡烛、放松音乐等商品琳琅满目,销量持续走高。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柳先生,最近迷上了购买解压玩具,“这些玩具设计巧妙,有趣又能缓解压力。”他边说边展示刚入手的 “拒绝蕉绿”捏捏乐。
除了物质上的解压消费,这一届年轻人还开始注重精神上的解压方式,他们通过参加健身、瑜伽课程、冥想训练等活动,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放松。瑜伽爱好者陈羽林每周都会参加几次瑜伽课程:“瑜伽让我学会了调整呼吸、放松身心,人也变得更加平和。”不过,她也提醒,解压渠道虽丰富多样,但解压消费需适度,年轻人应结合个人兴趣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压方式。
业内人士指出,解压消费的兴起,充分体现了年轻人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在快节奏生活中,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所以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
年轻乐迷赴深圳观看演唱会。
2024年跨城观演率超 60%,直接带动综合消费超2000亿元。近年来,不少年轻消费者“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新的旅游消费趋势,为了一场心仪的演出,他们愿意跨越千山万水,奔赴陌生的城市,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近日,美国摇滚乐队梦龙组合的演唱会在深圳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乐迷,市民林潮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早在网上预订门票、安排工作,只为亲身感受这场音乐盛宴。“除了看演唱会,我还在深圳逛了逛,品尝了特色美食,3天2夜的旅游行程花费约 3000元,我觉得很值。”林潮表示,他一直很喜欢梦龙乐队,他们的音乐能够触动心灵,这次音乐演出对他来说,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像林潮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愿意为了一场演出,提前规划行程、预订机票和酒店,甚至不惜请假调休,只为那一瞬间的感动和共鸣,在他们看来,这种为情绪买单的旅游方式,比传统的观光游更有意义和价值。
采访中,不少年轻人表示,旅行不仅是去一个新的地方体验另一种生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探寻和成长,“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这种旅游方式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出行,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文化。
此外,戏剧、舞蹈、展览等文化艺术活动也成为年轻人的“精神食粮”,吸引着他们奔赴不同城市,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寻找心灵慰藉与情感共鸣,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