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饮食:祛湿养生的智慧

文/图 江江

2025-04-22 11:52:18 来源:阳江日报

糖水、靓汤、凉茶是广东夏日祛湿饮食的“三宝”

夏日饮食:祛湿养生的智慧

文/图 江江

阳江日报

甜蜜的广式清补凉

“睡觉燥热、天气潮湿、油光满面、浑身黏腻……”这两天,好多广东网友都在感叹“太湿了”!随着入夏进程加快,闷热天气来袭,“湿”与“热”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舒适度的两大“劲敌”。不过,在长期与湿热天气的“斗争”中,聪慧的广东人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祛湿饮食文化,其中糖水、靓汤、凉茶堪称广东夏日祛湿饮食的“三宝”。

祛湿糖水
甜蜜的养生良方

在广东,一旦出现诸如清晨起床便精神萎靡、肠胃功能紊乱不适、频繁拉肚子、情绪低落、工作学习效率低下、脸上痘痘频发且泛油光等症状,大家往往会将其归咎于“湿热”在作祟。而应对湿热,最基础、最具亲和力的“妙方”,便是融入了各类祛湿食材的糖水。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饮用糖水时会选择热饮。他们坚信,在暑气蒸腾的时节,贪图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而温热的糖水更契合人体脾胃的生理特性,能够更好地发挥滋养和调理身体的作用。

炎炎夏日,陈皮海带绿豆沙堪称“快乐小甜水”的经典标配。制作时,先将绿豆和切成细丝的陈皮用清水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陈皮独特的清香逐渐散发出来,弥漫在整个厨房。待绿豆煮至开花,再加入海带和冰糖。此时,原本清澈的汤水逐渐变得浓稠,呈现出细腻的沙糊状。待其温度降至温热时饮用,绿豆的清爽、陈皮的清香、海带的鲜甜,三种美妙的滋味在舌尖上巧妙融合,不仅口感绝佳,还能让脾胃感到无比舒适,仿佛为身体注入了一股清凉的力量。

除了陈皮海带绿豆沙,陈皮红豆沙也是备受欢迎的祛湿糖水。将陈皮泡软后切成细丝,与一小把红豆、莲子一起洗净下锅。经过长时间的炖煮,红豆变得软烂起沙,陈皮的香气充分融入其中。在制作这款糖水时,广东人会格外注意糖分的添加,仅加入少量冰糖来激发莲子的清香甘甜。这样制作出来的陈皮红豆沙,性质温和,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适宜饮用。

倘若在红豆和绿豆之间难以抉择,不妨尝试煲一锅三豆糖水。以红豆、绿豆、黑豆为主料,再根据个人喜好搭配芡实、莲子、百合等食材。煮透的豆子口感绵软,沙沙的质感令人陶醉,同时还具有香甜可口的味道。多种食材相互配合,既能祛湿,又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

用料更为丰富、全面的传统广式清补凉,也是夏日祛湿糖水的上佳之选。与饮料店里常见的冰镇海南清补凉不同,广式清补凉的选材极为灵活,会根据季节和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在夏季,常见的组合包括薏米、银耳、茯苓、赤小豆、莲子、淮山等。将这些食材充分炖煮后,加入少量糖调味。一碗温热的广式清补凉下肚,脾胃瞬间感到舒畅,仿佛被一场温柔的春雨滋润,身体的疲惫和不适也随之减轻。

老火靓汤
滋养身心的醇厚美味

广东人常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餐无汤。”按制作方式和耗时的不同,汤大致可分为滚汤、炖汤、煲汤三种,其中老火靓汤通常指的是煲汤。“老火”二字,形象地表明了这类汤品炖煮时间之长。动辄数小时的精心熬制,不仅使汤底变得醇厚浓郁,更让加入其中的祛湿草木药材充分释放出有效成分,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广东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这里不仅生长着岭南特有的霸王花、鸡骨草、广陈皮、五指毛桃等珍贵药材,还因唐宋以来广州港的重要贸易港口地位,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药材。这种丰富的药材资源,使得广东很早就有将药材融入日常饮食的传统。以肉和药材为组合的汤,在家庭餐桌上极为常见。

真正深谙煲汤之道的老广,在煲汤时并不追求食材的繁杂多样,而是围绕一到两种基本食材,通过反复实践和摸索,找到最为合适的组合搭配。就如同祛湿糖水的食材选择一样,祛湿汤的食材选用也极具灵活性。

在菜市场,只要你向摊主表达出想要煲汤祛湿但又不太了解的想法,热情的摊主们便会立刻根据当下的时令季节和市场上的食材情况,为你精心搭配出一套最佳的祛湿汤材组合。更有甚者,经验丰富的摊主还能根据你描述的身体状况,为你量身定制专属的汤料配方。他们会详细地介绍各种食材的功效,比如“木棉花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赤小豆能够消肿通便,鸡骨草可以清热解毒,山药则能益气养阴……”尽管这些说法可能并非完全基于科学依据,但摊主们对食材搭配的专业程度,足以让人对对抗湿热充满信心。

广式祛湿汤种类繁多,其中山药茯苓乳鸽汤凭借其美味可口的特点脱颖而出,广受赞誉。在这道汤中,清淡的汤底仅有鸽子肉作为荤腥来源。鸽子肉的鲜香与茯苓淡淡的药香相互交融,再加上山药的衬托,使得汤品具有清润的口感。入口时,既能感受到醇厚的滋润,又丝毫不会觉得油腻,即便在炎热的夏天热饮,也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负担。

同样因具有良好的利湿功效而深受大家喜爱的食材还有五指毛桃。虽然名为五指毛桃,但它与桃子并无实际关联,其得名源于叶片形状如同五指,果实又类似毛桃。五指毛桃独特的魅力在于,炖煮后会散发出淡淡的椰子香气,这种香气使其能够与鸡肉、猪骨、猪脚等多种肉食完美搭配。无论是五指毛桃煲鸡汤的鲜美,还是五指毛桃猪骨汤的醇厚,都让人回味无穷。

广东人对身边的草木花朵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运用智慧。以木棉花为例,在广东人的巧思下,它也成为了煲汤的绝佳食材。制作木棉花薏米瘦肉汤时,选取两三朵晒干的木棉花,搭配薏米、陈皮、姜,与切块的瘦肉一同下锅炖煮。加入少量姜片,巧妙地去除了瘦肉的腥味,只留下薏米独特的香气和陈皮的清香,使汤水在品尝时带有阵阵回甘,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清爽与滋养。

凉 茶
传统智慧的养生饮品

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广东人,对“凉”字有着特殊的偏爱。易于储存、能让人口舌生津的果脯被称为“凉果”;清爽回甘、既适合炒菜又适合煲汤的苦瓜被称为“凉瓜”。按照这样的逻辑,能够清热降暑、四季皆宜的草木饮料被称为“凉茶”,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凉茶实际上既不“凉”(多为热饮),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

凉茶堪称广东人最为忠诚、全能的“健康卫士”。走进一家凉茶铺,就如同开启了一堂生动的养生课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凉茶铺,门面通常不大,店内摆放着几套家中常见的木质大理石面桌椅。靠墙的位置,整齐地码放着贴着各种标签的老式热水壶。有些顾客进店后,并不会急于下单,而是先向老板简单描述自己的身体症状。经验丰富的老板会迅速根据顾客的情况,给出几个针对性的推荐。确定好要购买的凉茶后,老板会从热水壶中倒出凉茶进行加热,然后将热腾腾的一碗凉茶装在瓷碗中递给顾客。

广东凉茶的种类丰富多样,其取材主要来自各种草木药材,且每家凉茶铺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但都离不开岭南地区特有的元素。以广式凉茶中的“五花”为例,它通常由菊花、金银花、鸡蛋花、槐花、木棉花组成,其中木棉花和鸡蛋花都是岭南地区的特产。这些花朵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再与金银花、菊花、山楂、蜂蜜等一同制作,就形成了酸甜适口的双花饮;若集齐“五花”搭配罗汉果,则成为了甘苦清凉的罗汉果五花茶。不同的组合针对不同的身体状态,每一种都是祛湿的佳品。然而,在选择凉茶时,并非药材越多、味道越苦就越好。如以苦味著称的二十四味、癍痧等凉茶,即使是本地的店主也会提醒顾客“非必要、不多喝”,因为它们的药性相对较强,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谨慎饮用。

糖水、靓汤、凉茶,不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是广东人应对湿热天气的智慧结晶。它们承载着岭南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体现了广东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健康养生的深刻认知。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炎热潮湿的夏天,不妨尝试一下祛湿美食,让身体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抵御湿热的侵袭,收获一份清爽与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