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张影
通讯员/梁妙婷 胡家稷 冯慧茹
“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阳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阳西县委书记张秀洁表示,新征程上,阳西县将深化落实市委“433”工作安排,守正创新、苦干实干,开创阳西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筹“软硬联通”
推动“融湾入圈”实现新突破
●记者:请问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融湾入圈”方面,阳西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将如何抓好贯彻落实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张秀洁:阳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阳江纳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发展机遇,统筹“软硬联通”,跑出融湾入圈“加速度”。
一是协同联动推进融湾入圈。加快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深化与珠海斗门对口帮扶协作,在珠海斗门设立“反向飞地”,成立联合招商联络处和商务服务中心,2024年通过联合招商等方式新引进(签约)项目11个。二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开展“营商环境年”行动,健全“1+3+N”政策体系,制定和落实助企暖企惠企政策,深化县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工作机制,助企解难题,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三是招商引资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多场招商推介会,2024年签约协议项目32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下一步,阳西将坚决扛牢阳江打造深度融湾先行区主力军重任,推动“融湾入圈”实现新突破。
一是持续加强与大湾区的规则机制“软联通”。以阳江规划建设海陵湾经济区为契机,以阳江阳西产业园区、丰头港等重点平台为载体,加强与大湾区、沿海经济带合作,推动“总部+基地”等战略组合布局落地。
二是强化与大湾区的基础设施“硬联通”。力促广湛高铁阳西段年底竣工,加快推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S541线县城至上洋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三纵两横”对外通道,实现陆海全面融通大湾区。
三是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创建省信用县,强化与大湾区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和“数字政府2.0”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打造与大湾区“同标高”“零距离”的营商环境。
四是强化开放合作。加强与珠海斗门等大湾区城市的协同联动,主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积极发展“反向飞地”经济。加强与阳东区“东西联动”,推动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提升发展能级。深化“五外联动”,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聚焦主导产业招引外资,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深挖外贸外资经济新增长点。
狠抓项目落地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记者:请问阳西如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狠抓项目落地,释放需求潜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张秀洁:阳西将充分发挥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持续优化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为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贡献阳西力量。
一是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我们将坚持“向海发展、产业立县”,围绕市委“4+4+X”产业布局,持续壮大“1+3+X”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千亿级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推进三峡青洲五、七200万千瓦项目建设,加快国港储能、鼎睿储能、宝武绿色制氢等新引进项目落地建设,发展绿色氢氨醇一体化产业,助力阳江打造绿能之都。
持续壮大百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规模,以入选省首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为契机,做优做强调味品、农渔产品深加工、富硒食品等产业,布局老年营养食品产业,拓展阳西健康食品产业新版图。大力发展百亿级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凤凰岭矿区一、二期和丰头港F1-F5泊位建设,用好阳江港大桥建成通车带来的战略机遇,与阳江滨海新区联动发展风电运维、绿能制造、绿色建材等产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速培育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最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推行绿电一体化养殖模式,推动“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帽袋产业入园,加快推进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二是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引项目落地。我们将完善“1+3+N”政策体系,推动更多惠企暖企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打响“效率阳西、服务阳西、诚信阳西”品牌。持续开展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实施精准招商,加强跟踪服务,积极推动签约项目、意向项目落地,全力保障项目早投产早达效。
三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建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博士工作站等科技成果转化一体化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强化人才招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锚定“争做典型”目标
推动“百千万工程”结硕果
●记者:作为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阳西将如何加力提速推动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张秀洁:阳西将锚定“争做典型”目标,统筹各项重点工作,切实推动我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出丰硕成果。
一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以丹江“一河两岸”为带动,推动丹江碧带和丹江新城片区建设,高标准推进第二期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加快实现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
二是深化典型镇村建设。支持沙扒典型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巩固提升前两批5个典型镇40个典型村建设成效,抓好第三批典型镇村选树培育,年内全域创成典型镇。在沙扒镇全域典型村的基础上,再推进一到两个镇全域创建典型村,突出打造若干个经济特别强、环境特别美的标杆引领村,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特色农业“双十工程”,做实省“社村”合作试点工作,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是狠抓人居环境整治。以“绿美阳江、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带动,实施农村“三大革命”,持续开展圩镇“六乱”整治和危破房整治,加强“牧海耕田”“中国蚝乡”“生态富硒”乡村振兴示范带和9条风貌示范带运营管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
五是深化“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成式改革。深入开展省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扩大县镇管理权限。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有效推动耕地有序流转,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首批“一河两岸”整治提升等8个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六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持续完善“央企带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的助力格局,用好“公益+微利”机制,广泛发动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坚持人民至上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干出新成效
●记者:请问阳西如何抓好贯彻落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张秀洁: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久久为功提升民生和安全保障水平,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干出新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城乡教共体建设。我们将以携手广东二师成立省内首个“双百行动”乡村教育集团为契机,打造3个“外引型”和9个“内联型”教联体,完善珠海市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阳西一中等帮扶机制,加快推进阳西一中新校区二期、奋兴中学、阳西二中改扩建,育才幼儿园和第二批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建设,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让更多的阳西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二是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我们将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建强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中医医院医养结合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推动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粤西医院,大幅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以获评“中国长寿之乡”为契机,开展乡镇敬老院提质改造三年行动,加快塘口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成更多“长者饭堂”,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谋划建设公立托育机构,在未来社区布局托育功能室,为更多幼儿提供优质托育服务。
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县连续五年在平安阳江建设考评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我们将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专项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和网格化队伍建设,推广织 乑镇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坚持落实乡村治理“积分制”“红黑榜”等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