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梁瑞芬:“大格局”改变子女一生
2024-05-23 11:46:38 来源:阳江日报

苏耀荣和他母亲梁瑞芬。

百岁老人梁瑞芬:“大格局”改变子女一生
阳江日报

苏耀荣和他母亲梁瑞芬。


长江国际酒店,如城市地标般,引领阳江人饮食娱乐风潮数十年。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不少人都认识它的创办人——广东长江集团首任董事长苏耀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长江国际酒店背后还有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苏耀荣的母亲——梁瑞芬。

5月28日,梁瑞芬将迎来100岁生日。她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却在时代浪潮中、在关键时刻如“定海神针”般,给儿子苏耀荣三个“锦囊妙计”,从而改变了儿子以及整个家族的命运。若你跟苏耀荣聊起那些筚路蓝缕的创业岁月,他会告诉你:要听妈妈的话!

■ 文/阳江日报记者 周雅

■ 图/受访者提供

“别当拖拉机手,考大学去”

阳江著名的企业家苏耀荣,生在贫苦家庭。父亲在他10岁的那年便去世了,母亲梁瑞芬一个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靠自己的勤劳和一腔志气带大4个孩子。家里最穷的时候,5口人靠母亲每日2毛钱的工资度日。

在苏耀荣的印象中,母亲每天总在披星戴月地干活,凌晨三四点起床,用扁担挑着桶,摸黑走上一个多小时的路,从岗列四围村到城里,走街串巷“收尿”,用作种植庄稼的肥料。忙到早上7点多,又挑着满满两桶尿,步行回到村里,下地下田“挣工分”,一直劳作到晚上七八点。

然而,哪怕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梁瑞芬也始终是乐观积极的,同时也把这种充满阳光的生活态度传递给自己的子女。“四兄妹常常不够粮食吃,这个时候,母亲便会派我们到小河里抓鱼、摸虾,给我们做成佳肴,在她看来,困难都是有办法解决的。”苏耀荣说。

在苏耀荣眼里,母亲是特别的,她识字、爱读书,是个有文化的人。遇到雨天,村里的人不下田,便都会聚到他家,听他母亲“讲古仔”、唱山歌。在那个知识贫乏的年代,母亲口中绘声绘色的《西游记》《封神榜》《唐诗三百首》等,为村里人打开另一个精彩的世界,也在他的心中种下渴求知识的种子。

在母亲的影响下,苏耀荣一路以优秀的成绩在广东两阳中学念完高中。由于当时高考中断,他毕业后回到四围村,考取了驾驶证,成为村里唯一的拖拉机手。这份工作,在当时是个人人向往的“香饽饽”,工资高、体面且社会地位高,能很好地改善当时的家庭条件。但是,梁瑞芬却始终觉得孩子不应止步于此,她常常鼓励孩子不能放弃学习,要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继续工作?还是重拾课本考大学?苏耀荣犹豫了,一边是“体面”的工作,一边是充满变数的未知。这个时候,母亲梁瑞芬却展现出超越了一个农村妇女的大格局。她毅然地让儿子放弃拖拉机手的工作,为高考作准备。在母亲的鼓励与支持下,苏耀荣重拾课本,在第二年顺利考上了湛江农机学院,就读机械制造专业。

听妈妈的话,从村里的拖拉机手,到当时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这是苏耀荣第一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梁瑞芬(中)与家人合影。

 

“放弃‘铁饭碗’,下海当老板去”

从湛江农机学院毕业,苏耀荣被分配到当时的阳江农机一厂,成为一名工程师,捧起了真正的“铁饭碗”。1983年,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各行各业迎来大繁荣、大发展,广东更被称为“遍地是黄金”。

这个时候,梁瑞芬又做了个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劝自己的儿子放弃稳定的工作,下海创业。“母亲觉得我的性格更适合去创业当老板,而我从小就听她的话,这次也一样。” 苏耀荣说。凭着对母亲天然的信任,苏耀荣辞去国企的工作,带着四处借来的700元,离开家乡的“舒适圈”,开启了“北漂”创业生活。

在北京,他做过装修,修过公路,开发过房地产,也搞过餐饮和旅游。也正如母亲所料,苏耀荣凭借忠厚善良、吃苦耐劳的品性,在“商海”闯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并在北京挣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1990年,他的资产已达5000万元。

商海浮沉,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的路途中,苏耀荣也经历过多次的风浪和危机,而这个过程中,母亲也始终陪伴在他左右,在关键时刻,为他“稳住大局”。

创业初期,苏耀荣曾花费3年多的时间,在郑州完成一项装修工程,然而,1000多万元的工程款却始终要不回来。几年心血白白浪费,当时苏耀荣的心态非常不好,感到很大压力。梁瑞芬得知后,始终用乐观和宽容的心态开导儿子,帮儿子顺利度过事业和人生的危机。

“我母亲说,钱没了可以再赚,我们应该看淡一时的得失,这句话我记到了现在,也用这样的心态在创业路上直面挫折,又一次次迎难而上。”苏耀荣说。

“落叶归根,回阳江去”

在北京创业取得成功的苏耀荣,带着家人定居北京,也在山东、云南等地投资、创办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再一次“听妈妈的话”,卖掉了外地公司的股份,举家迁回阳江。

“我母亲说,想叶落归根,我们就回来了。”苏耀荣说。1990年为了母亲的心愿,苏耀荣回到阳江再次创业。经过两年的筹备,1992年长江国际俱乐部(长江国际酒店的前身)正式开业并“一炮而红”。去长江国际俱乐部吃饭、休闲,成为当时最时髦的事,很长一段时间,市民不预约都吃不上长江的饭。

创业容易守业难。在苏耀荣眼里,长江国际酒店30多年来,能成为阳江餐饮行业的“常青树”,这里面少不了来自母亲的智慧。

“长江不开除员工。我们这一条企业文化,就来自我那一生都善良、宽容、以德报怨的母亲。”苏耀荣说,在母亲梁瑞芬眼里,每个“打工人”背后都是一整个家庭,企业老板随意“开除”一名员工,可能断掉的是一个家庭的生计。受母亲这种理念的影响,苏耀荣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员工”,哪怕员工犯错也坚持以教育为主,始终慷慨地“再给一个机会”。目前,长江国际酒店约有500名员工,各个岗位,如厨房、楼面、清洁、仓库等都有工作超过30年的老员工。

这样充满人情味的企业文化,让长江国际酒店的员工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岗位,共同度过如新冠疫情等一个个“冷冷清清”的难关。

成为企业家、成为丈夫、成为爸爸、成为爷爷,苏耀荣依然觉得自己是母亲膝下的“大眼仔”,始终以“我最听我妈的话”为荣。在他的悉心照顾下,100岁的梁瑞芬,依然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喜欢打麻将、粤剧、爬山,喜欢与老闺蜜饮茶,喜欢老家的北津河,成就一段母慈子孝的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