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窦州古城,寻觅一个王朝的影踪

文/图 吴建光

2024-06-18 16:42:27 来源:阳江日报

文/图 吴建光

在窦州古城,寻觅一个王朝的影踪

文/图 吴建光

阳江日报

沧桑的附城公仓旧址(原为丽泽书院)。

古朴的师范学校旧址(与大洪国王宫一墙之隔)。


朋友,你知道信宜市镇隆镇有一座低调的文明古城吗?你想了解信宜的先人,为何在偏远的镇隆东江、西江交汇处,建设了这座历史悠久、非同寻常的文明古城——窦州古城吗?

1/

窦州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历经千余年发展,相继建造了如学宫(大洪国王宫)、文昌宫、文明楼、起凤书院、陇西书院、藜照书院、简斋书院、李仰吾公祠、开越大夫祠、古郡民俗建筑群等,计有19间书院、12间公祠、12间庙宇和7间旅馆。而且,历经唐、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沧桑变迁,时代更迭,而古城始终地位不移名称不改。更难能可贵的是,地处偏远的古城,竟然建有19座书院;1930年,古城创办了信宜县女子师范学校,在如此偏远的一座古城中,专门为女子创办教育学校,更是极为罕见。据研究古城的相关专家介绍,明、清两代,古城就出过进士10人、举人70人、贡生343人,特别培养出了李宜昌、李宜相“兄弟同榜进士”,这种情形据说在中国历史上能与诗传千古的苏轼、苏辙“兄弟同榜进士”相提。还有,中国堪舆鼻祖、唐朝国师杨筠松,同盟会员、参与推翻帝制活动的华侨企业家李季濂,马来西亚开国元勋、首任财政部部长、著名侨领李孝式,他们都给这座古城留下了色彩斑斓的文明史迹。

而且,就在这座偏远的古城中,金庸笔下的天地会曾在这里重建大洪国,建立了王宫。一座古城里藏着一座王宫,藏着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天地会陈金釭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英雄故事,古城因之更加深邃、厚重和神秘。

古香古色的文昌宫。

厚重庄严的棂星门。

2/

在荔红李熟时节,我独自驾车200多公里,来到了信宜市镇隆镇,走进了窦州古城。

窦州是由镇隆东江、西江交汇处的罗窦洞而得名。窦州古城因为古城中建有东南西北4个城门,有八个牌坊,故有“八坊”之称。因而,在镇隆镇,窦州古城在八坊村,八坊村就是窦州古城。

穿过八坊村牌坊,走过正被凤凰花灿烂着的街道,面前的古城文明广场豁然开朗。忽然瞥见广场西面的小巷里有间“食惯嘴”小店,忆起“食惯嘴”炊制的粉皮美味驰名,肚中馋虫醒了过来。走进小食店,点下“食惯嘴”的“粉中双璧”:粉皮和“柴枪粉”,那粉皮呀,粉薄,细条,均匀,韧、软、滑,让人回味无穷。我窃想,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信宜人能用一样的米,出神入化做出百样粉皮、百样的味道和百样的口感,是不是因之就能养出百样人了?

广场的北面,挺拔着一棵高大的马尾松,马尾松后面,矗立着气势恢宏的窦州古城“红楼”文明门。文明门是古城的南门楼,中开大拱门,贯通文明街。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始建城垣时,建成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当时南门并不在这里。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绅士梁贻嘉等呈请移南门于学宫前正南建“红楼”文明门,与学宫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1947年,红楼改建成两层仿宫殿楼台式建筑,大屋顶,高台基,鼓磴式柱础,屋檐下有莲花托拱头,衬以红墙绿瓦,雄伟壮观。

站在古色古香、气势恢宏的文明门“红楼”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威武的王梅轩书院侧门。

3/

穿过文明门,踏入文明街,历史与你撞个满怀。不远处,建筑独特、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904年)二进两层四合院格局的开越大夫祠(陆贾书院)拱门顶上“公安局”三个字惹人注目。开越大夫祠祀奉先祖太中大夫陆贾,后来也兼作陆姓弟子学习的书院。新中国成立后,开越大夫祠改建为信宜县公安局驻地。

开越大夫祠的斜对面,洋气十足的岳耀书院临街而立。宅院坐北向南,初建时为养正书院(即梁岳耀宗祠),民国初年重建。二进四合格局,砖木结构的岳耀书院,大门开于东厢临街。并开三拱门的大门外立面,呈现西式洋楼建筑风格,同时,也糅合了清式建筑透风设计。

岳耀书院斜对面,是低调的简斋书院。临街大门窄小,且深陷进去,仿佛要作隐匿状。书院属于梁姓族人的书院,院内建有一栋坐南向北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书院门牌采用石质材料,阴刻民国时期广东省主席胡汉民所题写“简斋书院”。

文明街尽头,一座庄重大方、设计奇巧的门楼屹立,门楼上书“镇隆小学”。过门楼数十米,九级台阶上,屹立着一个厚重、庄严的三拱门式棂星门。棂星门后面,远远便是坐北向南、红墙绿瓦、起檐翘角、气势磅礴的大殿,相接大殿后面,便是红墙红瓦、巍峨矗立的大成殿。这是大洪国王宫旧址。宫殿始建于元代,原为信宜学宫,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建。咸丰四年(1854年),天地会首领陈金釭在家乡三水县范湖圩率师起义,先后围攻三水和广州,转战粤北、湖南和两广边境,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并在怀集建立大洪国,称南兴王。后因作战失利,不断转战,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攻占信宜城,于窦州古城重建大洪国,以古城的信宜学宫为王宫。两年多后,他无惧清军围剿宁死不降,被叛将杀害于学宫内。

今天,我们走进学宫,就是走进了一段既轰轰烈烈又沉甸甸的历史,在红墙绿瓦间,寻觅一个短命王朝的影踪,体悟天地会首领陈金釭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义举和不屈的英雄气节,依然荡气回肠。

饱经风霜的镇隆小学大门(原为学宫,后曾为大洪国王宫的大门)。

4/

窦州古城曾是信宜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围绕着中轴线文明街,大街小巷在古城里回环交织,纵横畅通。这些回环交织的大街小巷,勾连着错落在古城的每一座建筑。特别是古城如今尚存13所古书院、7间公祠、2间公馆,以及冼太庙、中山公园等一批历史悠久,承载着古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回环交织的大街小巷将它们紧密勾连,成为当今“古城”的“表情”。徜徉于回环交织、纵横畅通的大街小巷,可以到访古城里的文昌宫、会馨楼、城隍庙、起凤书院、附城公仓、菁莪大屋、蔡照书院、陇西书院、超然书院、李仰吾公祠、信宜县人民政府旧址、信宜县立师范学校旧址,以及八角楼、冼太庙、兄弟进士第、李季濂故居等一座座各自独立又独特的古建筑。回环交织,纵横畅通的交通,提升了古城的格局和禀赋,为古城成为“中心”创造了条件。

令人欣慰的是,窦州古城现存的古建筑,都得到了特别的保护,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它们的建筑风格、风貌、装饰和韵味,当然,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它们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传说。它们静静地守候在古城中,见证着古城曾经的文明与辉煌。

诚然,在古城中,那些与古建筑相连相挨相接夹杂在一起的普通民居,在沧桑的岁月中不断演变,大多已演绎成现代建筑风格的、时尚新潮的民居。古朴典雅的历史古建筑与活色生香的现代民居相连相挨相接相杂,历史的古朴厚重和现代的时尚鲜活和谐相处,繁华与沧桑融洽杂糅,是如今的古城鲜活而独特的现象,也是古城非同一般的独特魅力。行走古城中,恍如在历史与现代中穿越。有时,走过一间富丽堂皇、活色生香的现代民居,未及回过神来,一座古朴典雅的古建筑就撞入了眼帘,张扬着历史的厚重和韵味,深深地刻满沧桑岁月斑痕的古建筑,仿佛就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向时代张开的一个窗口,推开厚重而斑驳的大门,就如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史书,打开了一段尘封的、附丽着许多故事传说的历史与记忆。那一座座厚重、内蕴、深邃,且沉淀了不一样的历史、显露着不一样岁月沧桑的古建筑,会以不一样的方式,向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令人百感交集,流连忘返。

如今,窦州古城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信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其中包括了大洪国王府(学宫)、文明门(红楼)、起凤书院、兄弟进士牌坊等有代表性的建筑,并且拥有驰名省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镇隆飘色。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