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苗基地争分夺秒抢“生机”——阳西渔业救灾复产见闻
2025-09-30 10:37:09 来源:阳江日报

——阳西渔业救灾复产见闻

蚝苗基地争分夺秒抢“生机”——阳西渔业救灾复产见闻
阳江日报

广东海珠子蚝业有限公司种苗繁育基地,技术员张旭初在检查蚝苗的存活情况。 宋福亮 吴乐天 摄

■ 阳江日报记者/张 影

“这些蚝苗养了20多天,原本不出一个星期就能出售,都是越南客户的订单……”在遭受台风“桦加沙”重创的阳西县,广东海珠子蚝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员张旭初望着繁育池,话语中满是痛惜。

台风“桦加沙”过境已数日,但在阳西县的沿海养殖区,与时间赛跑的救灾复产“战役”仍在紧张进行。

9月29日,记者走进广东海珠子蚝业有限公司种苗繁育基地,看到基地厂房的一侧墙板被狂风撕开巨大的口子,厂房内,繁育池整齐排列。这里本应是蚝苗生长的温床,如今多数池水浑浊,无声诉说着不久前的劫难。

张旭初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显微镜,为蚝苗做“生命普查”。“我们在检查还有多少是活的,生命力如何。”张旭初告诉记者,台风导致基地停电约40个小时,池中蚝苗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成活率不足一成。基地养殖的石斑鱼也未能幸免,损失约六百斤。

整个基地分布着100多个繁育池,其中76个用于培育蚝苗。回想起台风过后赶回基地时看到的情景,张旭初记忆犹新:“我们在台风前特意增加了饵料投喂,但回来发现绝大多数池子的水浑浊,这说明蚝苗没有吃饵料,他们已经死了。”

痛惜之余,是争分夺秒的行动。记者在现场看到,张旭初和工友们当前最紧要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进行一场“生命救援”。

他们将少数存活下来的蚝苗,从原池转移到已经清洗消毒干净的池中。“能救多少是多少,”张旭初说,如果是仅仅养殖了两三天的幼苗,他们会选择直接清池重新投种。但对于这些已倾注了20多天心血的苗种,每一个幸存苗都倍显珍贵。

尽管台风来临前,基地已全力做好防护——加固厂房与蚝排、备好发电机,但“桦加沙”的威力仍超乎想象。站在基地高处远眺,海面上的蚝排同样损毁严重。据初步统计,该公司受损养殖浮排15组,受损浮排吊养生蚝7.5万条,损失共计约320万元。

“经历过很多次台风,以前都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张旭初感慨道。他预计,再有两天就能完成所有幸存蚝苗的转移工作。紧接着,便是全面清洗消毒池子,为如期交付越南订单而重新投入母种,开启新一轮的养殖周期。

在养殖户们奋力自救的同时,一场更为宏观的“护航”行动早已启动。为了尽可能降低台风“桦加沙”造成的损失,护航全县海洋渔业平稳发展,阳西县海洋发展局在台风来临前便迅速响应,严格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要求,认真做好渔船渔港防风工作。在9月17日至22日期间,全县48户深水网箱养殖户争分夺秒抢收渔获,共抢收约826万斤,挽回经济损失约1.138亿元。

台风过后,正如张旭初在基地抢救幸存蚝苗一样,县海洋发展局也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全力投入灾后重建。9月25日上午,工作人员分赴各沿海镇,实地察看渔船、渔港和海洋牧场受损情况,通过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指导他们科学开展灾后复产与风险防范。

为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县海洋发展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养殖户及时清理损毁设施、无害化处理死亡鱼体,修复加固尚可使用的网箱,指导渔船主检查船体安全,确保“不安全、不出海”。同时,主动对接县保险机构,启动保险理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灾后理赔工作。

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推动下,阳西县海洋渔业生产秩序正稳步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