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坚持“开门教育”。这就要求让学习教育的“门”向群众“敞开”,党员干部积极“走出去”问政于民,将群众“请进来”改进作风,增强学习教育成效。
历史证明,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勇于接受群众批评,是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在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就不能闭门造车,要勇于走出办公室,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多坐坐群众的“热炕头”“小马扎”,以“入山问樵、遇水问渔”的谦逊心态,多听听群众的“牢骚话”“弦外音”,真诚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群众说出作风顽疾、关键环节堵点,做到打开天窗说亮话,将问题摆在桌面,不回避、不遮掩,在与群众互动中受触动、受教育、受启发,才能从中发现当前形势下“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等隐蔽的“四风”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治歪风、祛邪气、养正气。
坚持“开门教育”还要将群众请进“门”来。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无论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群众最知道症结在哪、如何整改。因此,要主动将考评的标尺交到群众手中,多种形式“开门请客”,邀请群众“阅卷打分”,群众满意一件、画上一笔,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加时”“返工”“补课”,建立健全收集、解决、跟踪、问效全过程闭环链条,以严实的作风、坚决的态度把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办扎实、办到位,将群众反映的作风顽疾、办事堵点作为改进工作的良方,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看得到、管得了、办得好,进一步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让群众获得感更足、满意度更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坚持“开门教育”,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呼声,用群众可感可及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才能确保学习教育真正走深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