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溪村口的格桑花海。
里溪村,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人文风情的古老村落,是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这个村落自1731年开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上个周末,我和友人走进了这个村子,感受了这里的宁静与诗意。
屋型古树
走进村子里,我们首先去寻找屋型古树。阳光洒落在青葱的山峦上,沿着里溪村的乡间小道一路向前,一座座精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丛中。“一坊一碑一亭一路一长廊三庙四树”等小环线、大环线,石板街、里溪古道、环山风光径、金银花长廊、香山书房等新里溪十景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这些都是这里的观光打卡点,并火出圈,常常在朋友圈和小红书里看到。对于这些打卡点,我们匆匆而过,一路寻找着屋型古树。
在里溪村古井旁,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棵形状奇特的古榕树,当地人都称之为“屋仔树”。据说,这棵“屋仔树”距今已约140年。“屋仔树”之所以能长成这么奇特的形状,据说是榕树旁曾有一间土地庙,榕树的须根围绕着土地庙的屋顶往下生长,经过时间的洗礼,屋子倒塌,榕树根便演化成小屋子的模样。站在屋形古树下,我们感受到一阵阵清凉袭来,冲走了我们一路走来的疲惫,顿时心旷神怡。
村史馆
里溪村把里溪大队部旧址大楼修葺装饰,变身成为里溪村史馆,村史馆两层高的墙体外描画彩绘,重现里溪村先辈忙碌耕作的场景。里面把向家家户户征集上来的上世纪的农耕、家具、照片、书信、印证等,展现出来,让珍贵的集体回忆重现,让红色脉搏通过展览跳动起来,向来客讲述着“联产到劳”的改革故事。
我们通过村史馆的讲解员了解到,20世纪70年代,以林德成、林子艺、梁惠元等为代表的里溪大队党支部成员,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率先试行“联产到劳”改革,点燃了中山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里溪村“联产到劳”从试点、铺开到出成效,历时一年多。由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各个生产队粮食亩产量创历史新高。自此,里溪村摘掉“落后”帽子,还得到县、地区甚至省里高度关注。1981年4月28日,《南方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板芙公社实行联产到劳责任制效果显著》的报道,并就此发表评论员文章,向全省推介里溪等大队的改革经验,推广“里溪模式”。
一部村史,几许乡愁。一个村史馆,记载着一条村庄的奋斗史,它不仅凝聚着村庄的记忆,更是继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
格桑花海
午餐过后,我们租了一辆自行车,悠闲地骑行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里溪村对村口一片5亩的烂泥塘进行了整治。经过精心改造,这片曾经的烂泥塘如今已变成了一片盛开的格桑花海,并被设计成了一处赏花场地。在这片格桑花海,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穿着旗袍、汉服来“打卡”。
风姿绰约的格桑花盛放,为那些寻找爱情与幸福的人们带来了别样的浪漫。美丽的花朵在暖风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轻轻摇曳。暖阳高照,红、白、粉、紫各色格桑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养眼。成片的花丛中,蜂蝶飞舞,儿童嬉戏,人们畅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不胜收的花海。大家纷纷忙着拍照,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
里溪村一日游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乡村的自然风光,也阅读了村落的历史文化,收获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收获的旅程,里溪村不仅仅是一个旅行目的地,更是一个深心向往和驻足留恋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