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母亲张若曼

口述/陈 炜 整理/李柳枝

2025-09-12 09:28:23 来源:阳江日报

如天下所有母亲对待儿女一样,我的母亲张若曼,对我纵有万千期待,而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希望我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正直善良、自立自强的人。

怀念我的母亲张若曼

口述/陈 炜 整理/李柳枝

阳江日报

如天下所有母亲对待儿女一样,我的母亲张若曼,对我纵有万千期待,而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希望我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正直善良、自立自强的人。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让大人省心的乖孩子,也许正因为这样,母亲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她从不过分干涉我的学习和生活。对待我的学业,她总是怀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既不会提出严苛要求,也不会非要我达到某个目标;对待我的生活,她将关爱落到细处的同时,让我遵从自己的意愿自由成长,从不曾以“母亲”的名义束缚我、压迫我。

我有记忆以来,母亲总是亲切地唤我的名字“炜”。母亲是一个特别温柔的人,偏爱裙装,说话温言细语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她急躁发脾气。母亲是疼爱我的,她常常给我买喜欢的零食,平时有好吃的东西也总是第一时间想起我。我成年之前,日常穿着的衣服由母亲一手包办。

生活中,我们一家三口的交往并不热烈,常常各自忙碌,却自有一股家庭的温馨自在。平时,母亲鲜少踏足我的房间,更不会好奇地“窥探”女儿的个人隐私,给了我充分的尊重。不过,夜深时,母亲如果发现我的房间还亮着灯,就会轻轻地敲两下门板,提醒一句“夜了,该睡了”,便离去。

母亲高度近视达1000多度,所以一直戴着一副镜片很厚的眼镜,后来还得了白内障,看东西更是模糊不清,日常与人交往常常依靠“听声辨人”。可即便这样,读书看报仍是母亲每日的“必修课”。早上,她坐在沙发上,身旁放着厚厚一摞报纸,有《南方日报》《羊城晚报》《阳江日报》等,一手拿着展开的报纸,一手持放大镜,聚精会神看得津津有味。平时,她喜欢和父亲相携散步,每年还会与老同事相约外出旅游。

因为从事文化工作,母亲交友甚广,常有文艺界的朋友到家里拜访。每当这时,母亲便像换了个样子,优雅而知性。平常时候,母亲并不是个擅长言谈的人,性格甚至有点内向。但当说到她热爱且熟悉的文学领域时,就会变得活泼而开朗,侃侃而谈,神采飞扬,整个人都好像更加鲜活了。

母亲还是个讲道理的人。每当我提出外出玩耍或别的什么要求时,即便她觉得不合适,也不会直接拒绝我,而是仔细询问、认真倾听,然后尽量满足我的要求。若我不能给出合理的缘由,她常干脆地拒绝,但会说出拒绝的原因,让我心服口服。所以,我俩从没有过激烈的争吵,甚至极少出现矛盾。

唯一让我有印象的一次不愉快,是我22岁那年,母亲因为对我的结婚对象略有微词,初时并不同意我结婚。但最后,她还是选择尊重我的意愿,给了我作为一位母亲的祝福。不管是婚前还是婚后,她常跟我说:“生活是自己过的。”我猜她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重在要开心地过,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如果走错了那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可以一往无前,也可以改道而行。我不知道母亲这话,是不是有感而发。

就是这么一位慈爱、开明的母亲,怎么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呢?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怀疑过母亲不是我的生母,毕竟她待我跟其他母亲待她们的孩子并没什么不同,更不曾对我言说过此事。直至母亲离世后,我才从别人口中得知我是被领养的,后来我还向父亲求证。不过,就算没有血缘关系,那又怎么样呢?母亲完全把我当成亲生女儿对待,给予了我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而我也只有这么一个母亲。

母亲生命中的最后3个月,是在医院度过的。胰腺癌,她该有多痛啊!那时我日夜陪在她身边,却从来没听到她因为病痛而哼过一声,甚至没看见过她流露出痛苦的表情。她的神态总是平静的,还经常面带微笑。她坚强得连主治医生都忍不住夸赞,称“这位老太太真了不起!”

母亲的积极、乐观也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她患有眼疾,生活中多有不便之处,出门也要人陪着,可是母亲并不觉得这是多么难过的事情。相反,她对生活充满热爱,总是活得很开心,积极参加老干合唱团、离退休女干部联谊会等。20世纪90年代,我中专毕业后到新华书店当售货员,没几年因国企改制面临下岗的境遇。母亲毫不忧心,跟我说:“下岗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是真的下岗了就换个工作,考驾照当出租车司机就挺好。”

现在距离2004年母亲离世,已经过去了21年。我经常会忍不住想起母亲,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便泪湿眼眶。亲爱的母亲,女儿一切安好,愿您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