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描写更精彩

林 派

2025-11-05 09:21:03 来源:阳江日报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对话及语气的描写。老舍先生曾说:“人物对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

让语言描写更精彩

林 派

阳江日报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对话及语气的描写。老舍先生曾说:“人物对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这句话表明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镜子,不同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化语言。语言同时也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有时三言两语,就起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所以语言描写能凸显人物性格,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但同学们常误认为语言描写仅是“某某说:……”,如果每次语言描写都如此表达,文章就呆板僵化、枯燥乏味,读者难以读下去,如下例:那是一个冬天的早上,我依然像平常一样穿两件衣服。妈妈看到我穿得这么少,说:“今天很冷,你要多穿几件衣服,然后再套一个围巾。”我说:“教室不冷。”妈妈见我不听,就说:“你怎么还没多穿件衣服?”我说:“穿那么多衣服干嘛,到教室就不冷了。”妈妈说:“你这孩子怎么就不明白,我是为你好啊!”我说:“不想穿!”然后就去学校了。

仅一小段对话,就用了六个“说”字,重复啰唆,单调乏味,让人厌烦,这样的文章当然不是好文章。其实,表达“说”有多种形式,不需要每次都用“说”,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一是利用提示语。提示语是指人物说话内容之外的启示或说明性文字,它包括说话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活动等。提示语能显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用得好,可以使语言更灵活,表达更形象。因此,人物对话除了重视内容以外,提示语也不可忽视,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

第一种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强调提示语的内容。如:快到路边了,我赶紧停下来说:“不能再跑了,危险!”“赶紧停下来”就是提示语,它表现了人物的紧张心理。第二种说话内容在前,提示语在后,强调说话内容。如:“我走不动了,好累!”我大口喘气。第三种提示语在中间,它起到停顿作用,突出说话内容。如:“是这样吗?”爸爸怀疑自己的耳朵,疑惑道:“这是你干的?”第四种提示语在两边,除了突出说话内容外,还着重表现了人物的情态。例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第五种直接给出说话内容,省略提示语,强调说话内容。如:“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什么时候?”“刚才。”“是第一朵吗?”“是。”如果对话发生在两个人之间,上文已经交代了人物,读者根据说话内容就能分辨说话人,就可以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表达更干净利落,表意清晰。

二是以动作或神态辅助语言。人物语言描写若能加入神态和动作描写,可使语言表达更生动、丰满。如: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吗?”“极高兴的样子”是神态,“敲着”是动作,对话加入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突出孔乙己的愉悦心情。神态和动作描写使孔乙己的形象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又如: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对话加入神态描写“结结巴巴”,表现人物内心的忐忑不安,使人物栩栩如生,情感自然真实。再如:他听到这个消息,“啊”了一声,手中的玻璃杯“砰”的一声,摔得粉碎。“啊”之后,既有神态描写,也有动作描写,生动地突出了人物内心的震撼。

三是借标点表达特别含义。有的人物对话很难用文字来充分表达,反而可以借助标点符号,获得“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如人说话吞吞吐吐的情态,可以借助省略号来表达:“我……我……没拿。”小明涨红着脸说。话语声音延长可以借助破折号来表现:她仰望天空,对着悠悠白云高喊:“我成功了——”等等。

语言描写的总原则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体现人物对话时的情境场合,同时要恰当运用口语,避免重复啰嗦。同学们若能灵活使用上面的方法,不但能使语意更加丰富,而且能远离枯燥乏味,使文章对话变得灵活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