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银行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进,不少银行加速“甩包袱”,不良资产转让按下加速键。
银登中心近日发布《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显示,一季度个贷不良贷款转让成交规模3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1%。与此同时,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与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现下滑态势,当前银行不良资产包的转让起始价已出现低于1折的“冰点价”。
从资产类型来看,今年一季度,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类贷款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分别为268.2亿元、51.9亿元和50.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稳妥化解金融风险是近年来银行业重要工作之一。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称,银行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规模显著提升,原因一方面是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强化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关注;另一方面是机构立足于贷后管理现状,希望通过不良资产处置来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随着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进,银行打响了资产质量保卫战,不少银行加速“甩包袱”,个贷不良资产转让市场活跃起来。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23日,4月以来在银登中心的不良贷款转让平台上,已有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合计27条,占4月以来发布的所有不良资产转让公告的70%。
此外,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与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现下滑态势。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为4.1%,平均本金回收率为6.9%,环比分别下降0.7个、0.4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下降0.5个、1.9个百分点。按资产类型来看,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较低,仅为3.8%,而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平均本金回收率最低,仅为5.8%。
记者发现,当前部分不良资产包的转让起始价已出现低于1折的“冰点价”。例如,平安银行近期发布的第28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公告显示,该项目未偿本息总额1.33亿元,转让起始价229万元,相当于0.17折。
“低价甩货的不良资产包内一般是逾期时间较长、借款人信用较差且还款意愿和能力不足、追回难度较大的不良贷款,银行可能进行了多轮催收,但收效甚微。”某股份行风险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银行长期持有这些资产需承担较高的管理成本,也面临较大的财务、法律风险。所以多数银行会选择低价转让、尽快出清。” 据《中国证券报》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