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市政协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中共阳江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共立案提案156件,组织实施协商、调研、视察等履职活动110余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案5件,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中共二十大
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扎实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细悟中共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深入推动中共二十大宣传宣讲有声有色。当好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领学员、宣讲员,推动中共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让中共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
持续推动政协党的建设从严从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发挥政协党组把握方向、推动落实的重要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担当作为。
突出服务大局
建言资政助推高质量发展
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协商。聚焦实体经济,深入各县(市、区)和企业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成果,提出16条建议,为阳江工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与“挂点重点外贸企业”“企业集中服务月”工作,紧盯67 个重大项目和48个联系企业找痛点、破难点,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聚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言献策。组织市政协委员、文化文史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深入阳江老城街道、文化文物遗址调研视察,形成加强阳江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勠力同心打造千年古城的《建议案》及《调研报告》,提出17条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阳江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围绕历史文化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民间文化等议题组织专题视察,为我市文化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紧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声出力。深入漠阳江流域阳春河段、阳东河段、江城河段及有关单位和企业,形成《关于加强漠阳江流域水质保护的建议案》呈送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江城固废处理环境园”专题视察,推动项目建设,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言献策,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关注热点难点
以民为本助力增进民生福祉
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专题调研,紧扣“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等议题开展民主监督,派出驻镇扶村干部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助力社会治理。认真落实“定点联系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等工作安排,开展“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创文活动中的作用”专题调研,组织政协委员与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落实情况监督视察,助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助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我市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等提供良谋善策,助推解决高中学位紧缺等问题。
广泛凝聚共识
同心同向促进大团结大联合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把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合作共事增进共识,走访联系扩大共识,拓展载体凝聚共识,为阳江改革发展凝聚人心和汇聚力量。
加强同各党派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加强与港澳委员、驻外委员的走访联系。拓展载体凝聚共识,展现委员风采。
对标“四个一线”
加强自身建设展现新形象
立足提高履职本领,持续落实“一线意识、一线标准、一线状态、一线作为”的要求,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推动政协履职活力和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加强委员教育培训,对委员履职进行规范管理。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依托专委会开展界别活动。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带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年,市政协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开创阳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展现人民政协的新担当新作为。
建设“忠诚政协”
推动思想根基更牢固
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党课、主题发言、交流研讨等形式,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严格落实党建、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推进“党建+政协履职”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政协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建设“有为政协”
服务阳江发展更有力
围绕推动深度“融湾”、制造业当家等事关阳江高质量发展的议题广泛开展调研、协商、视察等活动,形成高质量的建言资政成果;聚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选题调研、精准建言;围绕“十四五”规划、“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阳江生态建设持续跟踪监督,助推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建设“和合政协”
汇集筑梦能量更强劲
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统战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不断完善协商互动交流、联系界别群众等工作机制,把凝聚共识融入视察考察、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各项履职活动。健全联系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让更多人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建设“创新政协”
构建工作格局更多维
立足协商特色和政协特点,构建更开放、更高效、更务实的工作格局。坚持向基层延伸,加强对县(市、区)政协的联系指导;在提高现有11个委员工作室规范化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新建一批,推动政协履职活动向基层延伸。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应用型政协智库,进一步激励智库专家深度参与政协履职活动。
建设“活力政协”
锻造“两支队伍”更坚强
加强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提升常委会议事质量,进一步提高常委会领导政协工作的能力。完善委员学习培训、服务管理等机制,深入开展委员每年“撰写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参加一次调研、参与一次界别活动、办好一件实事”“五个一”履职活动,激励委员“动”起来。探索创建“一委一品”,推动常规工作形成特色、特色工作做成品牌,推动专委会“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