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这几类“高温疾病”要警惕

2024-06-27 15:23:47 来源:阳江新闻网

夏季高温,这几类“高温疾病”要警惕

阳江新闻网

近日,中央气象台拉响了今年首个全国范围的高温黄色预警,今年第3号台风也在酝酿中,“蒸焗”模式开启。高温来袭,不仅会让人们感到闷热难耐,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 “高温疾病”。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陈冬云提醒,面对高温天气,敏感人群、慢性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尤其需要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首先,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中暑是由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汗腺分泌异常,导致体内热量过多积聚,无法有效散发而引发的疾病。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昏迷和死亡。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敏感人群来说,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因此应该特别警惕中暑的发生。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结石产生。高温天会影响身体对钙和盐的吸收,加上大量出汗,尿液浓缩,尿中晶体更易沉积形成结石。预防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增加排尿量,建议多喝白开水。还要多运动,有利于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代谢废物。另外,海鲜啤酒尽量不要同时吃,增加患结石的几率。如果出现腰腹疼痛,还伴随有尿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夏季高温还会引起季节性皮肤病,除了被虫咬引发的,因日晒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也较多,皮肤被晒伤,红肿起泡,毛囊炎等。另外,因天气太热,身上出湿疹和痱子也是常见的皮肤病。夏天外出做好防晒措施,若出现皮肤症状及时就医。

此外,高温天气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高温环境下,人们容易感到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弱,再加上冷饮、冷食等食物的刺激,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应该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食生冷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规律。

高温天气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高温环境下,尤其是 35℃ 以上的高温天,人体为了散热,会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同时,高温还会引起人体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高温天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应该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活动,保持室内通风降温,并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高温天气下,还有一类人群需要特别警惕,那就是户外作业人员。他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容易出现脱水、疲劳等状况,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病等严重疾病。因此,户外作业人员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