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更多
他,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商学专业
从大学时代起就对产业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大学毕业后,却半辈子与技术研发、实体经济紧密相连
锤炼出“理工男”特有的严谨、理性、务实、精准等特质
在面对复杂棘手问题时
他的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显现无疑
在工作的第29个年头
他毅然开始新挑战
跳出原有“舒适圈” 迈上“新赛道”
开启了他的二次创业——星道之旅
继续深耕自创品牌“美珑美利”
“打造科学艺术厨具,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个愿景,正渗透着他文理兼蓄
将优质与美好融于一体的人生追求
金秋十月,是“中国刀剪之都”阳江最喜庆最繁忙的日子。对刀剪企业来说,除了日常生产营销,另一个忙碌事项,是备战第24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作为星道集团的当家人,谢兆星既要管生产,又要参展,工作千头万绪。在记者再三约请下,我们终于见面了,访谈的话题,就从这次展会切入。
谢兆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谢兆星,阳江知名企业家,其创始的星道集团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厨房用品集团化现代企业。他是阳江市第七届、八届人大代表,2023年度阳江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阳江市质量技术协会会长,广东民营企业家智库成员。旗下自主品牌“美珑美利”以“科学艺术厨具”为定位,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愿景,深受市场认可,在中国家庭厨房升级品牌中具有广泛影响力。
记者:连续参加24届刀博会,一直“泡”在“刀剪圈”的您有什么感触?
谢兆星:从2002年第一届刀博会开始,每一届我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很有感触。这20多年,我看到了阳江刀剪企业的成长,全国业界的壮大,刀博会已成为展示企业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这20多年,我个人也从初涉外贸、摸索创业、创设品牌,到去年12月全新成立星道集团,一直“泡”在“刀剪圈”,没离开过,人也从“愣头青”迈入了“知天命”的年纪。
在阳江2000多家五金刀剪生产企业中,我们虽是新兵,但对自有品牌“美珑美利”,我非常有信心。这次将亮相刀博会的新品,共有四大家族66款,既有面向厨师这样专业需求的,也有符合家庭厨用需要的。其中,有一款TOOL+套刀,不仅一贯保持了好钢好刃、手感舒适的刀柄,刀座更是另有机巧,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我们的数码电子产品——笔记本电脑。不使用时,套刀可折叠静立厨房一角,不占空间,使用时打开“笔记本”,不同功能的厨刀同个平面插在“屏幕”上。虽仅是刀座的小小改变,却经历了无数次对使用材料、折叠弧度、顺畅度、材料承重度等的实验和调整,最终才是大家见到的版本。
记者:一个刀座,是否实用好用都花了这么多心思,您在工作中是不是很挑剔严苛?
谢兆星:在工作中,我的确很挑剔,有时还会“钻牛角尖”。比如,我爱吃中餐,而中餐的灵魂,就是炒菜,就需要一口得用的炒锅。我们今年7月才面世的“匠心家族”中式炒锅,经过48小时精密渗氮处理,在锅体表面形成12微米“防护层”,头发丝直径的“防护衣”硬度极高,可与不锈钢锅铲“硬碰硬”,兼具防锈、耐刮和不粘特性,突破了传统铁锅容易生锈的局限,也有效解决了涂层锅易刮花的痛点。
米其林厨师炒青菜不放水,就是因为锅够热。这口锅除了导热快的涂层,在锅底也进行了同心圆环形凹槽设计,30秒内锅体中心温度可升至160℃,能快速逼出蔬菜自带水分。“匠心炒锅”历经6个月研发与工艺改进,参考了20多款市场同类产品和10余项行业标准,既解决了铁锅需要开锅养锅的烦恼,又实现了一般中式铁锅难以达到的少油健康。
记者:您怎么理解匠心?为什么会不断“鸡蛋里挑骨头”?
谢兆星:“工艺上差之毫厘,使用体验就会谬以千里。”在产品研发过程中,0.5°的角度偏差或0.01毫米的参数变化,都可能影响使用体验。比如小小瓜刨,经过前期验证,我们在刀片倾斜度155-165°之间优化,改到第四稿时,终于拿捏到了最合宜角度162°,此时,削皮厚薄均匀,手感也顺畅。所以,每项工艺的突破,都需要在车间、在厂房做大量试验和研究。百思其解,千算万磨、精益求精做出来的产品,被用户喜爱了,就是一种很大的喜悦和满足感。公司已投入约400万元配备专业研发与检测设备,并建立“用户研究中心”,形成专业厨师测评、内部团队测评和消费者测评三级反馈机制,确保产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记者:2024年12月“星道”成立,是您的二次创业,此时心境和年轻时第一次创业相比有何不同?企业名称因何而起?
谢兆星:我是一名“70后”,很幸运在成长的青年时代,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市场化进程加快、外贸大发展等一系列时代红利。1995年,我毕业回到家乡,在国营公司从事外贸。两年后,邀请发小从深圳回来一起创立“荣星”,1999年再与发小哥哥,三人创立“三兄”,定位高端刀具,短短几年打破台资企业在高端刀具的垄断。随后股东三人通力合作,成立内销公司,开始了代工业务与自主品牌两线发展。
和年轻时初生牛犊不怕虎、遇事常单打独斗式的拼劲狠劲相比,人到中年,经历不同了,积累不同了,会看淡很多东西,做事也更依赖团队的力量,不冲动行事。这样的心态,自然影响到了做企业的思路、定位和长远目标。
“道”在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中,是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德经》开篇语“道可道,非常道”,就言明,“道”存在于世界,主导世间的种种变化,但人们无法以语言来描述。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我想投身于实践,为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探索其中之“道”。这也是我愿意将公司命名为“星道”的初心。
记者:由锵锵三人行,到现在宁当孤勇者,为什么会放弃曾经打拼的一些积累,仍坚持要走独立品牌发展之路?
谢兆星:市场永远在变化,如何追求企业的持续发展,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永恒的挑战。相比贴牌代工,自创品牌,是一条并不好走的路。但我为什么还固执地要坚持呢?我一直认为,“70后”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儿时的我是读着《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长大的,中学又迷上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大学时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些书影响着我的一生,或许也潜移默化种下了“侠义情结”。“义”就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民族,有利于人类。义字当头,勇者无敌。持续投入发展“美珑美利”品牌和产品研发,使之成为具有市场领导力的中式厨具品牌,定下这样的目标,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谨慎思考,充分分析后的决定。
阳江的刀剪产品,贴着不同品牌行销全球多年,虽坐拥500亿元产值,成为当下五金刀剪的全球制造中心,但大部分还是代工业务,附加价值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阳江造”刀剪,不应只是廉价的代工,而要努力创出有价值内涵、优质产品的品牌。随着华为、比亚迪为代表的电子消费品、汽车等行业正在以领先的技术,出色的设计强势出现,这些优秀案例为我们打了样。阳江,作为刀剪行业地标,责无旁贷,我相信也一定会出现五金刀剪,乃至厨房用品的全球品牌,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我们是顺势而为。
记者:发展品牌,做强“阳江制造”,凭借哪些底气?
谢兆星:在过往30年专心一致的工作中,我们对行业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品控,到销售渠道等都有非常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且形成了一个有高度认同感、能力出众的团队,这是基础。得益于多年的思考积累,我们形成了一套一切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方法论。同时,行业的设备配套能力不断提升,阳江的产业链较为完善,使我们未来进一步发展有了更多的保障。
美珑美利,自2010年注册以来,矢志不渝埋头做好产品,2014年,此品牌被评为“中国不锈钢制品行业最具竞争力十大领军品牌”,更是首个摘取国际设计大奖的阳江刀具品牌,专利总数已达120多项,还多年成为顺德厨师协会的指定厨具品牌,携手打造高品质烹饪体验。目前品牌在全国建立近千个销售终端,产品进入70多个国家市场。今年在上海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我们还启动了美珑美利“千个太阳”销售体系,其中就包括江苏华帝集团、深圳顺电等知名经销商和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以及小红书家居博主和网红达人的参与。
记者:您多次提到“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为什么会一直坚持这个理念?
谢兆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两件事印象深刻。记得1999年,我第一次去法兰克福参加某项行业展览时,很多摊位对我是拒绝的,甚至不让靠近,担心来自中国的我会偷师学艺。时间跨越到了2018年11月12日,中德双方分别派遣各自刀剪行业权威人士,在德国伍珀塔尔大学索林根分校召开ISO 8442-1及ISO 8442-5标准修订研讨会。当时,德方代表主要有德国双立人公司、德国刀具和家居用品工业协会、德国三叉刀公司、德国TUV公司等人员,中方参会团由国家刀剪质检中心毕革平教授、叶光宝先生领衔,加上阳江4家知名刀剪企业代表组成,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参加。这前后两件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以行业先进工艺著称的“老大哥”,从不待见一个来自中国的生产商,到修改制订某个行业标准时,会邀请中方代表咨询意见,这其中的态度变化,正说明了中国五金刀剪行业的巨大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带来的话语权。
富强的祖国,正是我们最大的底气。人到中年,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国情怀更是早已融进血脉中。我们这一代人,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们国家在落后中崛起。在一代一代人共同的持续努力下,正实现民族复兴,重新引领着地球村的发展。所以,我也想付出更多的力量,不畏惧重新创业带来的诸多挑战,坚持“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中国智造”赢得某个专项领域的突破。
记者:这个目标很远大,怎么具体落实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上?
谢兆星:路漫漫,其修远兮,从0到1的建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工作30年的沉淀,让我在成绩背后,看到的是更多的改进空间,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好,还值得我为此再努力30年。比如我们在核心产品中,今年增加了“观止家族”这个品系,观止套刀也将在阳江刀博会上首发首秀。这套刀具采用了国产高端材料70Cr17Mov高碳钢,经过真空淬火、深冷、回火处理工艺,刀身不仅持久锋利,还不易卷刃,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刀具制造“刚性与韧性不可兼而得之”的困境。刀身流线型设计,配以哑光感的刀座,具有中国传统黑白水墨画的神韵,体现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理念。
品牌需要产品支撑,产品需要技术支撑。“星道”将坚守“科学艺术厨具”定位,从人性需求的角度,每一步都围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突破一道道工艺难题,让厨房烹饪、美食生活更轻松、更健康。就像为新品命名“观止”,我们希望新的开始能见天地,有大观,为科技、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融合提供“中国智造”。
记者:由优质的“阳江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谢兆星:世界刀具行业,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是以德国企业为代表的先进机械化、自动化之路,其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且稳定性非常高,但致命问题是缺少多样性,受制于设备和产线布置,其产品多年无法更新迭代,设计相对单调,产品性能也受限。二是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传统道路。坚持手工作业为主,更多地选择不同性能的材料进行突破,产品工艺精益求精,小工厂众多,不追求产量,以高附加值牢牢占据市场最顶端。
阳江的挑战在于能否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条道路。那就是既要机械化自动化,又不能放弃多样性,以持续提升的优质产品性能为基础打造全球品牌。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刀剪行业老兵在职业生涯的下半程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星道”的企业使命。长远的理想是前方,接下来是要正确地理解现实,做必要的工作,我想做一位基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将精益求精的理念深度融入产品智能制造的全流程。
■ 文字/阳江日报记者 苏小琳 李宗君 ■ 照片/阳江日报记者 李 凯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