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朱俏施
通讯员/范军男
“曾经忽略的平凡生活,原来是革命先烈用生命争取来的,我要珍惜机会,校准人生坐标,回报社会。”前段时间,在阳春市岗美镇潭簕村红色展馆内,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参观结束后,写下了这样一段心得。这场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32名矫正对象在革命历史面前,通过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坚定新生信念。
今年是《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五年来,一群怀揣“温情初心”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多维发力,让我市社区矫正工作既有法律的“刚性约束”,更有民生的“柔性温度”,走出了一条贴合地方实际、充满人文关怀的社区矫正新路径,成为社区矫正对象重返社会的“引路人”。
法为纲
“阮警官,多亏了你,我们母子才能说上话!”七旬陈阿婆攥着阮生的手哽咽道。这是今年1月阳江监狱四级高级警长阮生参与延伸管教工作协调的第347次远程视频会见场景。
今年年初,市司法局率先印发《2025年阳江市社区矫正工作要点》,将年度任务拆解为“责任清单”,从政策落实到细节执行,逐一明确标准。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务工、就医、探亲等问题,市司法局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规范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详细规定了外出申请、审批、监管、销假等各环节的操作规程,既保障矫正对象合法权益,又杜绝监管漏洞。
同时,市司法局推进完成延伸管教警察轮换,延伸管教警察将监狱管教经验与社区矫正相结合,通过不定期深度谈话、家庭走访、轨迹排查等方式,运用专业经验判断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稳定性和行为危险性。远程视频会见服务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全市开展视频会见1886次,约4796名家属通过屏幕与服刑人员“云端相聚”。
在市司法局推进阳东区调查评估规范化省级试点工作中,阳东区推行“入矫第一课”立规矩、“违规必谈课”敲警钟、“专题教育课”塑三观的“三课教育”体系,阮生撰写的34份调查评估报告获委托机关全采纳,成为精准监管的“阳江样本”。
情为桥
“每一个矫正对象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一段人生。”阳东区司法局东城司法所所长梁支海说。社矫对象曾某某因重病陷入绝望时,梁支海连夜协调民政部门,仅用30天就为其办妥低保与残疾补助。当他把首笔补助金和慰问品递到曾某某手中时,这个曾被生活压垮的汉子攥着他的手泣不成声。
深夜的紧急求助电话更显温度。接到迷失少年张某的求助时,梁支海顾不上换衣服,驱车直奔张某家中。他先蹲下身与情绪激动的少年平视对话,用“我小时候也和父母吵过架”的共情打开话匣子,再通过多次登门恳谈解开亲子心结。如今,张某家墙上那幅重归和睦的全家福,成了司法所“家为港”帮扶理念的最好见证。
在阳西县织乑司法所,“监督有力度、帮扶有温度、矫正有精度”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位工作人员践行的行动准则。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35名矫正对象的个性化矫正方案:曾某因技能缺失待业,司法所不仅对接职业培训资源,更在他遭遇欠薪时化身“法律顾问”,手把手教他整理证据、联系人社部门维权,最终追回的不仅是工资,更是对法治的信心;秦某因犯罪记录求职碰壁,工作人员结合其特长推荐社区服务岗位,如今他累计15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早已从“受助者”蜕变为“助人者”。
心为灯
“每个迷途少年都是等待点亮的星光,即便暂时蒙尘,也终会被看见、被唤醒。”蔡惠云九年如一日的坚守,让这句话在阳江市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中落地生根。作为京师社会工作中心的司法社工,她累计帮扶162名青少年,写下的工作笔记摞起来足有半人高,字里行间都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温暖印记。
她精心策划的“文化赋能·矫心正形”主题活动,已成为阳江市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品牌项目。开展10余场“职多Fun”职业体验活动,让矫正对象在咖啡师、面点师等岗位实践中触摸未来;提供800余人次线上线下心理支援,通过沙盘治疗、情绪管理课程筑牢心理防线;打造“亲青课堂”实现100%在矫青少年参与,在亲子共读、志愿活动中修复家庭关系。
16岁的小锋正是被这束光照亮的少年。初入矫正,他因家庭破碎陷入“破罐子破摔”的困境——法律意识淡薄、矫正态度散漫,更无人生规划。蔡惠云没有急于说教,而是从一次闲聊中捕捉到他“想养猫”的微小心愿。这个看似普通的愿望,成了撬动改变的支点。她引导小锋明白“养猫需要稳定收入和责任感”,鼓励他通过戒夜宵攒钱、减少外出照顾猫咪来实践责任。更联动检察官开展“就业陷阱”专题讲座,结合其学历推送餐饮岗位并指导面试。当小锋第一次穿上工作服、拿到稳定收入时,他举着工资条雀跃:“蔡姐姐,我的猫粮有着落啦!”如今,这个曾经迷茫的少年已成长为能自食其力、规划未来的“追光者”。
这种“以心交心”的疏导智慧,背后是我市“专家+社工+志愿者”三级心理服务体系的强力支撑。目前,全市已发展1121名志愿者、112名社工、37名注册心理专家,建成教育、公益、就业“三个基地”45个。今年以来,37场心理健康讲座覆盖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改善等主题,帮助矫正对象学会“与情绪共处”,在公益服务中重拾社会价值,在职业体验中规划人生方向。
从机制规范到精准监管,从心理疏导到就业帮扶,我市社区矫正工作正以“刚柔并济”的实践,帮助越来越多矫正对象走出阴霾、重返社会。未来,阳江市将继续深化社区矫正工作,让每个迷途者都能在规范执法中感受公平正义,在精准帮扶中重获新生希望,为平安阳江、法治阳江建设注入更温暖、更坚实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