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抢“鲜”上市,医生提醒——

健康吃蟹需讲究方式方法

2025-09-13 09:56:39 来源:阳江日报

健康吃蟹需讲究方式方法

螃蟹抢“鲜”上市,医生提醒——

健康吃蟹需讲究方式方法

阳江日报

美味的姜葱蟹。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随着秋季的到来,螃蟹迎来了最为肥美的时节。近日,我市大量螃蟹抢“鲜”上市,满足了市民们的味蕾需求。

傍晚,市区永新海鲜市场一片繁忙景象,各个水产摊位前都摆满了鲜活的螃蟹。红蟹、花蟹、梭子蟹、奄子蟹等品种应有尽有,这些螃蟹按照个头大小、品质优劣区分,价格也有所不同,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选购。“现在膏蟹的价格为120元/斤,奄子蟹的价格为125元/斤,肉蟹的价格为75元/斤,这些螃蟹的味道都很好。”该市场一海鲜摊主表示,预计中秋节前后,将迎来螃蟹销售的高峰期。

在海鲜市场的一角,海鲜摊主黄业恒正忙着招呼顾客。他告诉笔者,今年的螃蟹产量较去年有所增加,个头也更大,价格较为亲民。市民陈先生正在摊位前挑选心仪的螃蟹,他说:“秋天就是吃螃蟹的季节,今天特意来买点新鲜的螃蟹,回家清蒸着吃,那味道别提多鲜美了。”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螃蟹,如何才能挑选到优质的螃蟹?从事海鲜生意多年的海鲜摊主陈小霞支招,挑选螃蟹时,首先要看蟹肚子,黑底、花底和黄底的螃蟹品质欠佳,白底且稍微带点黄的螃蟹通常生长环境较好,肉质更鲜美;然后用手捏螃蟹腿,成熟度好、肉足的螃蟹,其腿硬到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捏得动;如果蟹腿很容易被捏动,则说明螃蟹肉少、不够肥美;接着观蟹的厚度,越厚的螃蟹,蟹黄通常越多;颜色较深的螃蟹,一般蟹黄和蟹肉更为饱满,而蟹壳颜色较白的,品质往往一般。此外,陈小霞提醒,市民购买螃蟹时还要注意观察螃蟹的活力,鲜活的螃蟹口感更好。“不同种类的螃蟹,挑选方法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原则是相通的。”陈小霞说。

蟹有哪些营养价值?吃蟹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吃蟹更健康?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冯自由表示,螃蟹的核心营养价值体现在优质蛋白质来源、矿物质丰富、维生素补充这三方面,螃蟹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材,且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求,易于消化吸收。

“螃蟹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食用不当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冯自由表示,螃蟹性寒凉,属于高致敏食物,过敏体质、消化功能较弱、基础疾病、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等患者需谨慎食用。此外,市民要忌吃未熟透的螃蟹,生蟹或未煮熟的螃蟹可能携带寄生虫和细菌,食用后可能引发感染,务必确保蟹壳完全变红、蟹肉熟透再食用;要忌吃死蟹,螃蟹死后,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即使煮熟也无法完全去除,食用后易导致食物中毒;要忌过量食用螃蟹,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螃蟹营养丰富,对幼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益处,然而,幼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食用螃蟹存在一定风险。对此,冯自由表示,幼儿初次食用螃蟹,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轻则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起皮疹,重则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嘴唇肿胀等症状。冯自由建议,家长需根据幼儿年龄和体质谨慎控制螃蟹摄入量,并注意过敏风险,秉持食用安全和适量原则。幼儿的口腔、咽喉和食管较为娇嫩,蟹壳、蟹爪质地坚硬且边缘尖锐,幼儿误食极易划伤口腔黏膜,造成破损、出血。若进入咽喉或食管,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家长可利用工具将蟹肉仔细挑出,反复检查,确保无硬物残留,再给幼儿食用。

“螃蟹性寒,食用时可搭配温性食材,如生姜、紫苏叶,既能去腥提鲜,又能中和寒气;也可搭配黄酒,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冯自由提醒,螃蟹要避免与柿子、浓茶等含鞣酸的食物同食,以免鞣酸与蟹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引发肠胃不适。推荐清蒸、水煮等清淡的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螃蟹的营养,且避免额外油脂摄入;尽量避免油炸、爆炒等做法,不仅会破坏部分营养,还会增加脂肪含量,不利于健康。

“健康人群适量食用螃蟹是安全的,但关键在于‘适量’和‘正确食用’。如市民食用螃蟹后出现腹痛、腹泻、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冯自由说。

文/图 安澜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