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饰门店展销的黄金饰品。 官文婷 摄
9月10日,国际黄金价格回落至3642美元/盎司,在前一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650美元/盎司,刷新历史高点。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金价在此之前已实现连续七个交易日上涨。受此影响,国内金饰价格也同步攀升,部分品牌金饰价格已涨至1073元/克,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金店了解到,尽管正值“金九银十”婚庆旺季,在高金价的背景下,市民购金意愿有所降低。不少备婚族表现出更理性的消费态度,认为没有必要在高位“上车”,转而选择将“三金”折现,或购买仿真金饰、租赁金饰“撑场面”。
近半个月以来,国内头部品牌金饰价格呈现加速上涨态势。根据各品牌官方平台信息,9月10日,足金价格均已突破1070元/克。具体来看,周生生足金饰品报价1074元/克,周大福、六福珠宝、老凤祥等品牌的足金饰品价格为1073元/克,这一价格相比半月前(8月25日)每克上涨65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9月10日,记者在市区东汇城实地走访发现,一楼集中了五六家金饰品牌门店。尽管处于传统婚庆旺季,但各家店内人流量普遍不多,仅有少量顾客正在挑选。周大福珠宝店的销售人员杨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七夕促销带来了一波销售小高峰,而近期受金价持续走高影响,客流量确实有所减少,但对实际成交的影响并不显著。“不能只看人流量,更关键的是成交率。”她指出:“目前仍处婚庆旺季,婚庆刚需客户仍在持续入市,一些此前观望的客人近期也开始出手。”
不远处的香港周六福商铺销售人员黄女士则表示,虽然婚庆类金饰销售仍相对稳定,但日常佩戴类金饰的需求明显减少。与此同时,随着金价走高,店内黄金回收业务变得活跃,前来出售旧金的客户比以往增加不少。
“有一款金项链我已经看中好几年了,每次都盼着金价回落入手,没想到价格一路飙升。”市民王女士无奈地说,“和两年前相比,金价几乎翻了一倍。原本预算3000元就能买到的项链,现在要5000多元,实在难以下手。”她表示,既然不是刚需,打算继续等待金价回落到500元/克左右再考虑购买,如果迟迟不降,也可能转而选择铂金饰品。
面对高企的金价,不少金店推出优惠活动吸引顾客。记者了解到,周大福近期推出“克减优惠”:整单克重低于20克的黄金饰品每克减30元,20克及以上每克减50元,指定定价类产品享92折。中国黄金的优惠力度更大,黄铂金首饰每克立减60元。信得安珠宝店工作人员介绍,该店正在开展“金九银十品牌月”活动,消费者可花9.9元购买礼金券抵扣100元,此外黄金“以旧换新”不限品牌、0折旧费,可免费换新。
在阳江,婚嫁“三金”是传统习俗。面对居高不下的金价,越来越多年轻人趋于理性备婚。部分人选择将“三金”折现,不再购买实物黄金;也有人选择在金店“租三金”,支付一定租金,既避免在高价时购入,又能维持婚礼仪式感;还有不少人转向购买仿真黄金饰品。
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搜索“婚礼仿真三金”发现,相关产品销量十分火爆。仿真金饰品类丰富,包括龙凤镯、猪牌项链、繁花项链、凤钗、戒指等,不少店铺月销量超过一万件。在其中一家店铺,一套包含75克猪牌沙金项链和一对约100克龙凤手镯的套餐售价559元,还可选择多种款式搭配。
据上述店铺商家介绍,仿真金饰通常为黄铜镀沙金材质,表面色泽与真金相似,但不含黄金成分。外观上看,仿真金与真金并不完全一致,但相似度较高,日常佩戴难以分辨。在商品评论区,不少顾客留言表示“以假乱真”“物美价廉”,认为在金价高涨的背景下,购买仿真金饰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金价这么高,真的没必要硬‘上车’。”市民莫女士表示,如今年轻人在婚礼中佩戴仿真金饰并非出于虚荣,而是理性消费观的体现。“婚庆金饰款式往往比较夸张,通常只在婚礼当天佩戴一次之后就闲置了,平时基本不会戴出去。”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婚期在今年11月,面对当前高金价,她已建议父母将原计划用于购买“三金”的预算折现,婚礼当天佩戴仿真金饰,等日后金价回落再购置日常款金饰。
除了仿真“三金”之外,黄金首饰出租服务也在逐渐兴起。记者在社交平台咨询一位租赁婚庆黄金的商家了解到,根据金饰品类和工艺不同,真金首饰的日租金为每克4–7元,需预付的押金从3000元到七万元不等。租期最短7天,最长30天,具体需与卖家协商排期。
“相比于购买仿真金,租赁真金饰品可以避免婚礼当天‘一眼假’的尴尬,而且租金总费用甚至低于真金饰品的工艺费,更划算。”市民李馨说。她的婚期在明年1月左右,目前仍在观望金价走势,“如果金价一直居高不下,租一套‘三金’结婚也是不错的选择”。
市民钟女士则采用了“真金+仿真”的混合策略。“虽然备婚期间也买了真金首饰,但还是额外买了一批仿真金饰用于婚礼现场佩戴。”她解释,一方面担心真金损坏或丢失,另一方面,仿真金饰选择更多,可以在有限预算内搭配更多款式,整体效果比只戴真金更好看。
近两年来,伴随金价持续飙涨,“平替”属性的金包银首饰迅速走红。据了解,“金包银”首饰是指在银饰表面覆盖一层黄金,因外观与足金首饰无异,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十余家珠宝门店,暂未发现本地实体店销售金包银产品,但线上平台相关产品销量走俏。
在淘宝平台,多个金包银手镯产品销量突破一万件。其中一款累计销量超过10万只的金包银素圈手镯,售价326元,商品页面标注“金约0.5克”。抖音平台上,一位拥有1.2万粉丝的商家通过视频展示剪开金包银首饰过程,吸引消费者购买。该商家在视频中称,只要不对产品进行破坏性测试,外观与足金饰品几乎没有差别。
事实上,因金包银饰品黄金含量难以确认,部分商家通过模糊“镀金”与“包金”的概念误导消费者,例如标注“足金包银”实际却为镀金,黄金层厚度不足0.5微米,佩戴过程中易磨损“掉色”。今年初,中消协曾发布消费提醒,呼吁消费者谨慎选购“金包银”首饰。
据专家介绍,市面上所谓“金包银”产品,不论线下还是网络销售,本质仍为银饰,且绝大多数属于镀金产品,并非手工包金。此外,很多商家以标注金重、银重作为卖点,但其实际含量难以验证,即便珠宝行业专家也不易分辨,普通消费者更易受骗。
在人民网“人民投诉”、黑猫投诉等平台上,记者看到有近3000条关于“金包银”的消费投诉,反映问题多为商品掉色、金含量与描述不符等,还有消费者反映有商家用“金包银”饰品冒充足金饰品销售。一位消费者表示,其在网上下单了一枚标注“足金999”的戒指,到货后经光谱仪检测实为“金包银”,店铺客服还拒绝退款。
对此,阳江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如果仅追求美观且预算有限,金包银首饰可作为替代品选择,在购买时,消费者应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商家,通过官方门店、授权经销商或正规电商平台等渠道购买,详细询问首饰的材质、工艺及售后条款,索要正规发票和检验证书。同时,应警惕电商平台上的低价陷阱,如发现虚假宣传或质量问题,可及时向12315、12345平台投诉维权。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