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团成员在阳东区农村电商产业园暨大八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参观。 梁文栋 摄
■ 阳江日报记者/许倩
“真欢喜,真欢喜,报社带我采风去,大家都系笑眉眉。大八草原美,还有益智跟黄皮。电商促销售,助力农文旅。麻汕望江楼,历史底蕴厚。百千万工程,真系了不起。了不起!”
登顶望江楼,阳江市区、罗琴山等自然风光一览无遗。无人机视角里,专程采风的“景中人”们意犹未尽,市山歌学会会长、阳江白榄非遗传承人林良富即兴创作并演绎《阳江白榄》。
4月29日,2025年阳江日报通讯员采风活动走进阳东。各县(市、区)的报社通讯员、签约摄影师、专刊副刊作者和采编人员等50余人到大八、红丰,亲身体验当地优越生态禀赋、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凝心聚力讲好、写好、拍好阳江“百千万工程”故事注入新动能。
当日中午,采风团从市区出发,穿越绿水青山,首站抵达电影《长安的荔枝》取景地——大八江河水库马迳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篇映入眼帘,远处的水面波光粼粼,让众人心神向往,直叹不虚此行。
大八镇委书记卢志光介绍,江河水库是阳东境内规模仅次于东湖水库的第二大水库,集雨面积为84.5平方千米,总库容近90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可达5000亩,主要功能为防汛、抗旱、灌溉、发电等。
初入汛期,得益于春雨滋润,连片青草纷纷从地里“冒出头”,绿意盎然处处成景,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许多市民到马迳,或是到茶山、高秧地的绿美平原郊游、露营。“特别是今年3月《长安的荔枝》到此布景拍摄,让更多人知道这片‘阳江人的后花园’,估计‘五一’假期又将迎来大批游客。”卢志光笑说。
随后,采风团到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阳江八果圣食品有限公司,从农户种植、晾晒制作到加工成品展示,探寻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八益智的全链条发展之路。“益智不仅能做日常零食,还可与鸡、鹅、鱼搭配烹饪。我们还开发了益智粉、益智粽、益智花茶、益智米粉等多元产品。”八果圣公司总经理卢昌阜说,通过协同发展一二三产业,公司成功带动更多农户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在阳东区农村电商产业园暨大八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阳江日报社第二届“百花园文学榜”诗歌类获奖者黄赤影顿感眼前一亮。听过“新农人”陈才记的讲解后,她才知道除了大八益智外,阳东还有大八木器、牛大力等“土特产”,心头兴致渐浓,决定“紧扣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进行文学创作”。
临近黄昏,晚风怡人。采风团踏进有着近700年历史的红丰镇麻汕古圩,古色古香的旧粮仓、理发店、照相馆仿佛映照着昔日盛景。麻汕圩建于元末明初,一度繁盛延续至民国期间。
红丰镇委委员梁进通介绍,麻汕圩曾有稻谷行、三鸟行、猪苗行、竹器行、蛋品行、咸鱼行、猪牛肉行等20多个农副产品行和日用品行,每逢圩日,漠阳江边停泊商船近百艘,百货山积、帆樯如林,犹如一幅现代“清明上河图”,有“小广州”之称。
据《广东通志》和《阳江县志》载,清末至1953年,麻汕圩为阳江县第八区政府、第四区区署和三麻乡政府所在地,也曾是麻汕公社和麻汕镇驻地。1923年,土匪猖獗。在第八区政府的推动下,麻汕商会谢维扬、蔡毓修等人带领乡人筹资修建麻汕圩城门、漠阳江边码头,在小狗岗上修建三层楼高的镇岗楼(望江楼)。
乘着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东风,2022年,红丰镇委、镇政府聚焦重修建设麻汕古圩,携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的驻镇帮扶工作队,打造漠阳江边风貌带文旅乡村游项目。2024年,投入300万元的麻汕古圩一期改造修复工程告捷,古圩江边道路完成硬底化,江边护栏和污水处理项目顺利完工。
焕然一新的“望江楼”,由曾庆存院士亲笔题字,恢弘大气的红色笔锋,为这幢古建筑再添新气韵。一楼新建展示馆,图文并茂为八方来客解读麻汕故事。
采风团成员以《阳江白榄》记录望江足迹。快板声回荡在麻汕古圩的一砖一瓦上,洋溢着大伙儿对“百千万工程”成果的衷心赞扬和更大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