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一周视点
2025-04-07 09:10:49 来源:阳江日报

多部门联合开展绿美阳江生态建设主题活动4月1日,市国资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林业局,组织国资系统13家国有企业在金鸡岭森林公园,开展推进绿美阳江生态建设主题活动暨“我为全运种棵树”主题党日活动,种植具翼

阳江一周视点
阳江日报
多部门联合开展绿美阳江生态建设主题活动

4月1日,市国资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林业局,组织国资系统13家国有企业在金鸡岭森林公园,开展推进绿美阳江生态建设主题活动暨“我为全运种棵树”主题党日活动,种植具翼龙脑香、红花天料木、小叶桢楠等珍贵树种近1600株,以实际行动为漠阳大地增添新绿。

微点评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一场近500人参与的植树活动,为“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写下生动注脚。这场“绿意映初心”的集体行动,从党建引领、国企担当、生态治理三方面,展现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涵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无数躬身实践的个体力量;而党员干部带头挥锄培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象化实践。我们相信这种示范作用将形成好的“涟漪效应”,我们更希望看到后续养护机制的建立,因为唯有确保树木成活率,方能使今日的新绿成为未来的生态屏障。

我市“一照通行”跑出加速度助企快速落地运营

2024年10月,我市“一照通行”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阳江市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实现“一照通行”。该平台自运行以来,改革成效显著。企业开办表单从22张整合为1张,录入项由421项精简至60项,材料免提交率达78%,填报时间压缩89%。整体审批时限压缩90%,最快可实现营业执照与4类高频许可证“24小时联办出证”。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服务经营主体超15000户次,覆盖餐饮、零售、制造等15个重点行业,群众满意度达98.6%。

微点评

“一照通行”信息化平台的上线无疑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突破,这项改革的价值溢出效应已然显现。从企业角度看,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就政府层面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政务服务创新。98.6%的满意度印证了群众获得感的提升,而“24小时联办出证”创造的营商效率,也正在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其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在全国持续深化“放管服”的改革浪潮中,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与数字赋能实现政务服务弯道超车。

“阳江五金刀剪”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

近日,“阳江五金刀剪”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名单,成为工信部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中的一员。

五金刀剪是我市特色代表产业,也是国家和省优势传统产业之一,经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产业链完整、产品种类丰富的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集群拥有“王麻子”“张小泉”“十八子”三大“中华老字号”品牌,产品远销国际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五金刀剪全产业链规模超55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75%,出口量占全国的85%。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市场经营主体超8500家,五金刀剪产业从业人员约20万人。

微点评

阳江“一把刀”,曾经展现了中国区域经济“小产品大市场”的独特活力。当前,“阳江刀剪”集体商标的申报,更预示着区域品牌将进入标准化运营新阶段。站在新起点,阳江刀剪需要将区域品牌势能转化为可持续动能,只有立足本土优势、深耕细分领域、嫁接文化创新,推动场景营销,开发工业旅游,建立防伪溯源体系,方能将“中国刀剪之都”的金字招牌转化为全球市场的美誉度坐标。

阳东小学千名师生同上垃圾分类课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阳东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低碳垃圾分类第一课”活动。全国第十一届“母亲河奖”获得者徐婷婷在活动中作为环保讲师,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活动现场设置了“低碳生活实践站”,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参与垃圾分类飞行棋等趣味游戏,近距离接触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如笔筒、收纳盒等。近千名师生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的模式,传递零废弃生活理念。

微点评

这场别开生面的低碳垃圾分类教育活动,生动诠释了“环境治理从小抓起”的深层智慧。首先,活动形成的沉浸式教育场域,能使环保知识内化为可触摸的生活经验。其二,活动“以点带面”的社会辐射效应明显:当孩子们将分类知识转化为家庭实践,实际上已构建起“校园-家庭-社区”的环保传导链。当环保意识真正融入教育基因,每个孩子都将成为改变社会的绿色火种,而这正是建设美丽中国最深厚的希望所在。

闸坡渔家文化展览馆迎千名师生研学大团

近日,闸坡渔家文化展览馆迎来今年首批研学活动热潮——来自茂名福华学校的1000多名学生,专程到馆感受独特的疍家文化。

随着旅游旺季临近,独具渔家特色的闸坡渔家文化展览馆已成为研学游的热门打卡点。馆长谭国良表示,近段时间陆续接到很多本地和外地的研学订单,展览馆已在人员分流、游客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做了细致工作,准备迎接旅游高峰期。

微点评

闸坡渔家文化展览馆迎来的研学热潮,揭示了文旅融合的本质——以旅游为载体,让文化在流动中完成传递。大量研学订单的出现,印证了这种模式的市场潜力与社会需求。从文化资源到体验产品的创造性转化,是展览馆吸引“研学游”的核心价值;展览馆对人员分流、安全管理的重视尤其值得点赞 ,因为文旅融合绝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供给层面,还需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或者,只有构建起“文化解码—体验设计—服务保障”的完整链条,才是破解景区同质化竞争、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

公安交警把安全教育实景体验课“搬”进学校

3月31日,公安交警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实景演练和互动体验,为各校师生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交通安全教育课:民警将汽车、摩托车驶入校园,现场模拟“开门杀”“鬼探头”等常见事故场景,学生则化身“行人”,在民警指导下参与情景演示,直观感受交通违规行为的危险性;针对车辆视觉盲区这一“隐形杀手”,民警组织老师坐上驾驶位观察,学生们则围着车辆站成一圈,让师生在实景演练中“看见”交通隐患……

微点评

当安全教育从“说教式”转换到“参与式”,通过角色代入、环境模拟、身体感知构建学习情境时,教育便从认知层面向行为养成渗透。这种将知识灌输内化为具身认知体验的教育模式,不但提高了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更为公共安全教育提供了实践范本。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与大湾区产研院携手育才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研究院与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在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等领域核心优势,创新打造“产业人才智库+新型研发机构”科创人才“引、育、用、留”新平台和新机制。双方将通过创新创业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协同联动,积极探索“以才兴产、以产聚才”的良性循环模式,努力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助力阳江构建绿能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微点评

如此强强联手的战略合作,不仅是对传统产学研模式的突破,更在机制创新、生态构建和国际竞合层面展现出深远意义。一方面,阳江借势强化“绿能之都”定位,将风电产业优势转化为城市品牌价值;大湾区则通过跨区域协同,加速绿色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另一方面,此次合作通过“人才-科技-产业-城市”四维联动,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同频共振,进入“以产兴城、以城聚才”的良性循环模式,又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 文/项劲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