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江日报记者/黄仁兴 费先霞 张 影 曾宇萍
随着发令枪声的响起,西濑河道瞬间白浪滔滔,仿佛一条条蛟龙在江面舞动。在激昂的鼓点声中,双带七星旗与东砵红须两支龙舟队挥桨如飞,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竞逐。在紧张刺激的冲刺阶段,双带七星旗队凭借出色的团队配合和顽强拼搏精神,最终以0.18秒的微弱优势,成功逆袭,夺得冠军,赢得了两岸观众的热烈欢呼和阵阵掌声。
6月10日,阳江(江城)逆水龙舟大赛决赛如期而至,这场盛大的赛事不仅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让这座城市的端午节氛围达到了高潮。
“万橹一时同下濑,乘流千顷浪花飞。”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阳江这片依水而居、临水而兴的土地上,“扒龙船”早已成为当地人民心中不可或缺的盛事。今年端午节期间,阳江各地龙舟赛事如火如荼,一条条蛟龙在水面上翻腾起舞,展现了速度与激情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
倾城出动 共赏盛景
随着端午佳节的脚步渐近,阳江再次成为了龙舟竞渡的激情海洋。这个端午节,阳江龙舟比赛以磅礴之势席卷全城,成为一场全民参与、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事。
阳江,这个临江城市,自古以来便与龙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江城区漠阳江西濑河道的碧波荡漾,到阳东区东城镇石仑村河段的激流勇进;从阳春市区漠阳江春州大桥至海璟湾河段的蜿蜒曲折,到阳西县上洋镇河北渔港海面的海阔天空,阳江处处都是锣鼓喧天、纵桨飞舟的节日盛景。
在阳春,广东24支精英龙舟队齐聚漠阳江,展开了一场场“群龙争霸”的较量。女子龙舟队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在江面上挥桨奋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在江城,51人传统逆水龙舟赛和22人国标逆水龙舟赛竞相上演,让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在阳东,龙舟赛首次由镇政府主办,18条“村龙”原生态登场,它们承载着乡村的淳朴与热情,在江面上凌波疾驰、奋勇争先。在阳西,程村镇、上洋镇等地的龙舟赛更是别具一格,其中上洋镇河北村龙舟赛在河北渔港海面举行,成为了这次赛事中的一大亮点。
龙舟竞渡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漠阳儿女心里难以割舍的节日情结和乡愁眷恋。端午节前,许多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们听闻家乡举办龙舟赛事,便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工作,请假回家参赛。阳东区范屋龙舟队今年共有70人参赛,其中不乏在外地务工的队员。他们为了备战比赛,纷纷回到家乡,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刻苦训练。“龙种”范计挽告诉记者:“在我们村,划龙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已经培养出许多专业的‘靠桡吃饭’的运动员。”
比赛当天,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丝毫没能阻挡住漠阳儿女奔向龙舟的脚步。6月6日上午,江城龙舟赛在雨中准时开赛。市民们扶老携幼、呼朋唤友,携带塑料凳、折叠梯等观赛工具,纷纷涌入河堤路观看比赛。雨势虽然渐大,但观众们的热情却愈发高涨。他们撑着伞、穿着雨衣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除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外,线上直播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阳江日报社对江城龙舟赛事进行了全网直播,为无法到场的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龙舟盛宴。据统计数据显示,有156.2万人次观看了直播节目,视频号单场直播点赞数更是高达101.5万。同时各大商铺、酒店也纷纷将直播画面投屏至高清大屏供市民观看这一盛况。
“精彩!这种端午的氛围太棒啦!”“自豪、骄傲,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节味!”“直播真给力啊!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比赛的激烈和精彩!”……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表达了对阳江龙舟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龙舟赛事不仅让市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气息,还增强了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让八方游客进一步了解阳江、走进阳江、爱上阳江。
精心组织 传承创新
阳江,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龙舟竞渡已成为其一种文化符号。自古以来,阳江人对逆水龙舟竞渡的热爱便融入血脉之中,世代相传。今年端午,阳江龙舟赛事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不仅展现了阳江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更成为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阳江的龙舟竞渡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冼夫人时期”,而阳东龙舟则相传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千年传承,龙舟竞渡已成为阳江人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端午佳节,阳江各地的河畔总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盛况空前。
这一切都离不开各地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和辛勤付出。各地主办方提前谋划、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比赛规则和赛制,力求公平公正。同时,公安、应急、卫健等部门强化协作,全方位做好交通引导、秩序维护、应急处突等工作,各参赛队伍更是早早认真做准备。
随着近年各地龙舟协会的成立和龙舟队的常态化训练,阳江龙舟赛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也逐年提升。今年,多支龙舟队通过有步骤、专业化的训练,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和团队精神。江城区东砵红须、东砵白须龙舟队早在去年就开始备战,不仅增加了室内健身房,还采用“岸上训练+水上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训练。东砵白须龙舟队更是时隔38年再造新龙舟,改良后的龙舟轻巧灵活,起速更快,成为赛场上的佼佼者。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阳江特色龙舟文化,今年江城对比赛规则进行了调整。恢复阳江龙舟独具特色的一对“头艄”,不仅提高了龙舟的竞技性,更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同时,传统龙舟项目要求阳江户籍运动员上场比例超过50%,这一规定吸引了更多本地年轻人参与比赛,为阳江龙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赛事规则的调整让今年的龙舟赛事竞争更加激烈。阳江(江城)逆水传统龙舟大赛初赛上,多场比赛的对决成绩差距不超一秒,让人目不暇接。在激动人心的传统龙舟冠军争夺赛中,双带七星旗龙舟队以0.18秒的优势险胜东砵红须龙舟队,夺得冠军。
“新赛制可以唤起本土年轻人对龙舟文化的热爱,同时能在训练中增强体魄,可谓‘一箭双雕’。”下堡龙舟队龙种莫成向表示,参与龙舟赛事,不仅能让年轻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更能锻炼身心、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除了激烈的赛事竞争外,阳江还以龙舟为媒,创新体育+节庆+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加速文旅融合。在龙舟赛期间,全市各地纷纷举行龙舟文化展览、龙舟宴、美食周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江城区举办的龙舟文化展览让游客们领略到了阳江龙舟文化的深厚底蕴;龙舟宴则让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美食周更是让游客们大饱口福,流连忘返。
2024年广东省龙舟锦标赛是阳春承接举办的大型省级体育赛事,对繁荣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农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锣鼓喧天的赛龙舟场景,心情非常激动。”曾执导多部经典电影的香港知名导演李力持在阳春观看龙舟锦标赛后表示,阳江阳春好山好水好地方,值得用好电影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
阳东区的龙舟宴、龙舟之夜文艺汇演、民俗体验等活动同样丰富多彩。游客们在欣赏精彩龙舟赛事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农文旅产业发展成果。这种将体育、节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为阳江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凝聚力量 力争上游
在江城的水域之上,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掌声、鼓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幅热烈激昂的画卷。今年的赛事不仅观赏性强,更让观众感受到了运动员们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龙舟精神,这种精神力量令人深感震撼。
“来了!来了!”“两队都很快,难分胜负啊!”“逆袭了!太刺激了!”……随着比赛的进行,观众们的情绪也被推向了高潮。江城龙舟比赛直播讲解员、阳江文史研究学者陈慎光激动地说:“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比赛,赛事组织、服务保障井然有序。龙舟手们经受住了天气、水位等重重考验,毫无畏惧、沉稳应战。多场比赛队伍间仅差‘龙鼻’之遥,甚至只有零点零几秒的差距,仅凭肉眼根本分不出胜负,真是惊喜连连。”
陈慎光进一步表示,龙舟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次群众团结和谐、激昂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展现。地方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出彩,充分体现了对民意的顺应和对文化的尊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江城逆水龙舟以其独特的地方风俗特色,在全国各地的龙舟文化习俗中独树一帜。这种独特性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更激发了本地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上堡龙舟队队长莫石许自豪地说:“我们有47名本地人报名参加今年的龙舟赛,大家热情高涨。队里30岁以下的队员有25个,年纪最小的才18岁。这是传统习俗传承发扬好的开始。”
在那西村委会主任冯耀宽看来,龙舟比赛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一次凝聚人心的群众性活动。它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传递了友善、互助、团结的人文精神。冯耀宽深情地说:“在龙舟赛中,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因为赛事而拧成一股绳,这是村民对家乡深深的归属感,更是整村村民团结、拼搏的展现。”
阳东东城镇金村村委会副主任项仕成的家族与龙舟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父亲、弟弟都曾是金村龙舟队员,近几年,他的儿子、女婿也自发加入龙舟队。他感慨地说:“借着龙舟赛的契机,外地乡贤纷纷回到家乡,村里还举办龙船宴,宴请老人。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为村的发展出谋划策。龙舟活动对推动乡风文明、村民自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有着重要作用。”
江城区委书记李仕鹏表示,江城正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区人民将充分发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奋楫争先的“龙舟精神”,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而阳东区委书记李坤则强调,要将阳东“村龙”办成品牌,把龙舟赛事与那龙河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持续擦亮阳东“农、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品牌新名片。
龙,是力量、精神、意志的象征;舟,是勇敢、智慧、团结的见证。龙舟比赛所激发的团结拼搏、奋勇直前的豪情壮志,将凝聚成阳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阳江龙舟赛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地方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