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通过对阳江的实地考察及参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查看相关历史文献及有关资料,了解到阳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要节点。现试从阳江的历史政区沿革、冼夫人及冯冼家族与阳江的历史关系、南梁朝为确保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而在阳江设置高州的历史、冼夫人为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的历史等方面,论述阳江在南北朝至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方位。
◎ 阳江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高凉的政区中心
“阳江”这政区名未见于唐代以前的史籍,而始见于唐代的史籍。民国《阳江志》说:“贞观二十三年,析三县(西平、齐安、杜陵,笔者加注)置恩州,改西平曰阳江,此阳江之名所自始也。”二唐书记载了“阳江”之政区名。《旧唐书》载:“恩州,隋高凉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高州都督府……贞观二十三年,废高州都督府,置恩州。……领县三,恩平,州所治。杜陵……。阳江。”《新唐书》载:“恩州,恩平郡,下。本齐安郡,贞观二十三年以高州之西平、齐安、杜陵置……县三:恩平,……杜陵,……阳江。”
南北朝宋齐时期,阳江归属高凉郡和宋康郡管辖,阳江为高凉郡治所在地,称为“安宁县”,同时,阳江亦为宋康郡治所在地,称为“广化县”。梁陈时期,阳江归属高州管辖,为州治所在地,称为“高凉郡”。隋朝时期,阳江归属高凉郡管辖,为郡治所在地,称为“高凉县”。关于上述,有关正史、方志、史籍、历史地图等都有较详尽的记载和标记。
《晋书》载:“高凉郡吴置。统县三,户二千。安宁 高凉 思平。”《宋书》载:“高凉太守,二汉有高凉县,属合浦。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分立,治思平县,不知何时徙。”《南齐书》载:“高凉郡 安宁 罗州 莫阳 西巩 思平 禽乡 平定”。《隋书》载:“高凉郡梁置高州。统县九,户九千九百一十七。高凉旧置高凉郡。” 《资治通鉴》载:“宋文帝元嘉九年分高凉立宋康郡隋志高凉郡杜原县旧有永宁宋康二郡”。
《大清一统志》载:“阳江县,汉置高凉县,属合浦郡,后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置高凉郡,又分高凉置安宁县为郡治,晋因之。宋省高凉县移郡治恩平,以安宁属焉,齐复来治。梁大通中置高州改县曰高凉。隋平陈郡废,大业二年复属高凉郡。萧铣时又分高凉置阳江县。”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载:“梁高州……高凉【后汉郡梁为高州治故城在今肇庆府阳江县】”又载:“宋康郡【宋置故城在今广东肇庆府阳江县】。”
民国《阳江志》载:“齐。广州东官都。海安。(《齐书·州郡志》)高凉郡。安宁。思平。(同上)宋康郡。广化。石门。化隆。遂度。威覃。单城。开宁。海邻。兴定。绥定。(同上)並今阳江县地。(《肇府志》)。梁。高州高凉郡。高凉。(洪齮孫《补梁疆域志》)吴置高凉郡。晋因之。齐亦为高凉郡。梁兼置高州。(《通典》)梁改安宁县为高凉县。(《方與纪要》)按,《阮通志·沿革表》仍以梁高凉郡为阳江地。杜陵郡,《隋志》杜原,梁置杜陵郡。杜陵。(《补梁疆域志》)梁立杜陵郡。(《與地广記》)故杜陵县立。(同上)杜陵郡,今阳江地。(阮《通志》)”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将上载述的高凉郡治及高州州治“安宁”“高凉”很清晰地标记在今阳江地。
◎ 阳江是冯冼家族管治高凉乃至岭南的施政高地
冼夫人(公元522—602)出生于南齐、梁朝更替之际的广州宋康郡地。冼夫人出生地从西汉时期直至宋代,政区名以“高凉”之称为多,因此,广东省学界关乎冼夫人地望多表述为古高凉地。
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冼夫人及冯冼家族被朝廷任职、封赠的主要发生地是在阳江,他们建功立业的历史轨迹彰显于阳江。阳江是冼夫人及冯冼家族管治高凉乃至岭南的施政高地。关于上述,《隋书》《北史》《资治通鉴》等史籍有明确的记载,而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亦有更明确的载述。
从《隋书》中的《谯国夫人》可了解到,冼夫人是我国南梁、陈朝至隋朝时期岭南杰出的俚僚人大首领。她的家族在秦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已世为南越俚僚人大首领,统领着南越俚僚人部落。梁朝时,冼夫人在幼小时就世袭当了大首领。她贤明地统率本部落民众,引导他们多做好事、善事。尤其是制止了时任南梁州刺史的大哥冼挺恃强侵略掠夺邻近州县的行为,改变了南越俚僚部落互相攻击的风俗,从而改变了部落之间、部落与官府之间争战不断、“岭表苦之”的混乱局面。冼夫人以其能行军用师、筹略超群、信义卓著而德威遍布,镇服了南越俚僚人各个部落。南海沿海地区(古代包括越南沿海地区)和海南岛共千余个部落归附在她的统领下。其时,冼夫人已是统领“部落十余万家”的贤明大首领。
梁朝设立高州后,已为南越首领的冼夫人与高州高凉太守冯宝联婚,岭南地区在冼夫人与冯宝的“南越大首领”和“朝廷地方长官”的双重管治下,“政令有序”,改变了岭南地区梁朝以前官府“号令不行”的局面。冼夫人大力推行中原文明,教导俚僚人“使从民礼”。自此,冼夫人带领俚僚人这支东汉就一直雄踞于南越的最大的本土族系,逐渐融合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中,推动了岭南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记载了南梁太清二年(548年)在阳江地发生的历史事件。“梁高州刺史李迁仕反,高凉【后汉郡梁为高州治,故城在今肇庆府阳江县】太守冯宝妻冼氏讨败之。……迁仕走保宁都【吴新都县宋改名今为州口江西】,文育亦击走平虏据其城【冼氏与霸先会于赣石,还谓宝曰,陈都督非常人也,甚得众心,必能平贼宜厚资之。……】”
永定二年(558年),冯宝病逝,冼夫人以俚帅身份,劝阻和号令附近各州县的长官不要参与萧勃叛乱。不久,萧勃战败。冼夫人派年仅9岁的儿子冯仆率领各溪垌酋长到丹阳朝见陈主陈霸先,表示归附陈朝,稳固了中央王朝与岭南各部族的良好关系。陈霸先即任命冯仆为阳春郡太守。冯仆年幼,冼夫人便辅助他治理阳春郡,把阳春郡治理得富裕昌盛。
太建二年(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并以冯仆为人质,胁迫冼夫人一起作乱。冼夫人却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冼夫人统领南越酋长联合陈朝将领章昭达平息了该动乱。陈朝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刺史级别。册封冯仆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
发生在祯明三年(589年)的岭南重大历史事件,
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作了这样的记载:“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高凉郡太夫人冼氏为主,诏遣柱国韦洸等安抚岭外,陈豫章太守徐璒据南康拒之,洸等不得进。晋王广遣陈叔宝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使之归隋。夫人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遣其孙冯魂帅众迎洸,洸击斩徐璒,岭南皆定。表魂为仪同三司,册冼氏为宋康郡【宋置故城在今广东肇庆府阳江县】夫人。”
隋开皇十年(590年),番禺首领王仲宣谋反,岭南很多地方首领响应,岭南大乱。冼夫人果断发起平乱,将因私情影响战况的孙子冯暄收入牢狱,统领孙子冯盎与隋鹿愿军会合,打败了王仲宣、斩杀了陈佛智。随后,冼夫人亲自护卫朝廷特使裴矩巡抚诸州,当时苍梧音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都来参谒。冼夫人命令他们统管其所属部落归顺隋朝。于是,岭南地区再次得到了安定。隋高祖惊讶赞叹冼夫人的特殊贡献,封冯盎为高州刺史,特赦放出冯暄并封为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将宋康邑授赐给冯仆妾冼氏;发诏书准许冼夫人继续开设幕府,称为“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调度指挥岭南各部落及六州的兵马,若有机急,可随宜行事。
仁寿元年(601年),因番州总管赵讷贪虐暴政,引发了岭南地区俚僚人叛乱。冼夫人收集赵讷的罪状后上书朝廷。朝廷法办了赵讷、并降旨委任冼夫人为大使招安抚慰岭南民众。冼夫人亲载诏书,巡抚岭南十余州。冼夫人所到的地方都一一归顺了朝廷,岭南大地恢复安定。为此,隋高祖赐予冼夫人临振县(今海南三亚地区)作为“汤沐邑”,自主管理一千五百户。
◎ 阳江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
高凉郡的南边是涨海(东汉至五代十国时期,南海亦称涨海)。从海上出发,东可达广州,南下可达崖州,更可达涨海周边国家、地区。自从汉武帝将监察岭南七郡的交趾刺史部设于苍梧郡治广信(今广东封开及广西梧州),又派遣黄门译长从徐闻、合浦出发远航南亚,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来,高凉郡便成为广信通往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的必经之地。
《梁书·南海诸国传》(卷五十四)有这样的记载,梁时,林邑曾九次派使节入梁,扶南也曾八次遗使入梁,其他东南亚各国以及天竺国和狮子国(印度)等也分别遣使与梁朝往来。这些国家与梁朝的互动,不只是外交来往,更重要的是通过海上互通贸易。这些国家出使梁朝,是乘大船先到岭南广州及高凉的。高凉的蚕丝、陶瓷等物产源源不断运往东南亚等国。
古时阳江港口大约是在今阳江市的江城镇处,曾是高凉郡所在地,汉时属南海郡。《梁书》载:“天监初·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说明早在南朝时,外国商人已来阳江贩卖生口(奴隶)。到了唐宋时期,阳江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贸易中转港。
南朝吴春俚郡地,今广东省遂溪县附城区边湾村,于1984年发现一批南朝(420一589年)窖藏金银器,其中出有伊兰式银器及20枚萨珊波斯银币。这批银币正面均刻有国王像,背面为祭坛、祭司,铸造时间为距今1500年左右,与中国南朝年代相符。遂溪这南朝窖藏位于古代高凉地区南边的入海处,它是高凉地方豪强参与南海贸易的证明。由于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国各地地方势力的普遍成长,一部分外国贾人的海上贸易与高凉酋领等直接进行,遂溪窖藏就是一件物证。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励至,纤毫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励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励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励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励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冏为刺史。”这是《南史》关于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记载,反映了设立高州前岭南海上丝绸之路上“俚人不宾,多为海暴”而危害海上丝绸之路正常开展的历史状况。反映了南梁朝根据广州刺史萧励的提请,为确保海上丝绸之路安全而在阳江设立高州的情况,反映了阳江地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特殊地理位置。
南梁朝虽然在阳江设立高州,但要真正改变岭南海上丝绸之路上“俚人不宾,多为海暴”的历史状况,并确保其长治久安是离不开冼夫人及冯冼家族的。
梁大同中,冼夫人“请命于朝,就废儋耳郡地置崖州。”从而结束了海南岛自汉到梁朝近六百年的混乱局面,使海南岛重归国家统一管理,而作为岭南大首领的冼夫人统领俚人族群亦由此开启了对海南岛及南海的管理和开发,冼夫人为海南岛带来了文明的曙光。而这时期的海南岛海口港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港。从东南沿海的宁波、泉州、广州等港口城市为起点,航行东南沿海、琼州海峡,经海口港中转,抵达东南亚、南亚诸国进入印度洋、波斯湾直到非洲东海岸。
在冼夫人的有效管治及倡导下,高凉地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以及与内地的贸易活动。南朝至隋代,俚人经商之风更盛。《隋书·食货志》载:“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这里的翡翠、明珠、犀象都是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口的异国奇珍。可见俚人酋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对外贸易,不仅势力强大,而且富甲一方。
隋朝时,冼夫人已是岭南和南海的主政者。这时期,是冼夫人统领岭南,代表中央王朝管理开发海南和南海的强盛时期。临振县作为冼夫人的汤沐邑,“其意在于鼓励冼夫人动员家属及岭南越族群众继续移民海南岛,开拓南海,管辖南海及其海域。”这样,冼夫人就把海南岛及南海海域都统一管辖起来了。正像中山大学史地学家司徒尚纪所说的,隋初在岛上恢复和扩大建置,奠定了海南的行政基石,对岛上和附近海区政治、经济、文化及海洋事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2016年12月间,南方日报专门组织举行了“冼夫人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并于2017年间开展了冼夫人文化在东南亚沿海地区的调查。据此,南方日报报道说,早在1400多年前,冼夫人就倡导向海而兴,冼夫人及其后人的足迹遍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据历史记载,冼夫人管辖范围包括今两广、海南等地的广大地区,涵盖了“一带一路”的许多地域。冼夫人赠送给陈后主的信物“扶南犀杖”,就产自现在的柬埔寨、越南、老挝一带,可见当时粤西已经与东南亚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综上可见,阳江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而作为能开设谯国夫人幕府、统领六州兵马的南越大首领冼夫人,以阳江为施政中心,为岭南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她是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
结论:阳江自二汉至唐是古高凉、古高州的政区中心。冼夫人及冯冼家族以阳江为施政高地,维护了高凉地区乃至岭南的安定,促进了岭南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阳江的历史是岭南历史的重要篇章。
阳江因南梁朝为确保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设置高州而成海上丝绸之路重镇。冼夫人为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是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阳江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是岭南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辉煌篇章。
阳江历史上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高凉郡、高州的治所地,是古高凉的政区中心。为确保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南梁朝在阳江设置了高州,阳江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
冼夫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女英雄,她一生致力于百越族的团结、岭南和珠江流域的民族联合和祖国南北的民族团结、岭南与海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在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她带领冯冼家族与岭南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结成了岭南“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她树立了传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光辉典范。
冼夫人及冯冼家族被朝廷任职、封赠的主要发生地在阳江,他们建功立业的历史轨迹彰显于阳江。阳江是冼夫人及冯冼家族管治高凉乃至岭南的施政高地。阳江的历史是岭南历史的重要篇章,更是岭南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辉煌篇章。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副会长,中国僚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