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成的春湾镇迎宾大道环岛。 袁荣泽 摄
■ 阳江日报记者/关雯静
当艺术的画笔遇见乡村的沃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眼下,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浪潮中,一股来自高校的艺术设计力量正悄然改变着阳春乡村的面貌。
自“双百行动”实施以来,阳春市与广州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广美”)携手,将艺术设计深度融入乡村规划,通过深挖当地文化、产业、生态特征要素,盘活并优化城镇空间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广东首个结合天然溶洞打造的美丽圩镇客厅——春湾镇美丽圩镇客厅,只见当地历史文化、产业特色与旅游资源在此交融呈现,独具魅力的溶洞景观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引得不少居民游客驻足观赏。这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正是广美团队助力阳春城乡规划建设、提升乡村风貌的缩影。
阳春市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在城乡空间品质、公共景观建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让高校的专业力量有了用武之地。立足县域所需,发挥高校所能,广美组建了由教授带领、师生共同参与的专业团队,与阳春市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他们深入阳春各乡镇,精准对接地方需求,以专业力量系统介入乡村规划与设计实践,让美学理念扎根乡村大地。
“我们不仅关注环境美化,更致力于将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符号、生态特征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语言与景观符号。”广美城市学院院长吴宗建道出设计初心。秉持这一理念,广美团队在阳春留下了一连串可见、可感、可享的丰硕成果——
在春湾镇,慈云岩绿美公园、美丽圩镇客厅、迎宾大道环岛、春湾大道青云路口等场景的焕新,提升了圩镇美观度与旅游吸引力。在八甲镇,团队通过对白马河的滨水空间进行升级,打造了“精神绿岛”“多彩水岸”“山、水、林、岸、田、滩、岛、石”“自然课堂”等主题节点公共景观活动空间。在永宁镇,团队完成了横垌瑶族村“瑶鼓相迎、千米画廊”农文旅融合设计方案;在民居外立面融入瑶族图腾与几何纹样,强化了文化认同与村落特色;村内中心露营基地等节点的建成,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新地标。
理论的种子在实践的沃土中开花结果,广美团队在阳春共开展各类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超20个,为各镇创作近百个设计方案。《聚焦阳春高质量发展,树立美学赋能乡村建设典范》案例还入选“双百行动”首批省级优秀示范案例。
艺术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阳春乡村的肌理,激发着乡村内生活力。焕然一新的公共空间,不仅方便了市民休闲、健身和文化娱乐,也为节庆活动和农产品展销提供了更优质的场地。
“近几年来,一系列的升级改造让圩镇环境大变样,打卡点也更丰富了,来春湾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为圩镇的经济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春湾镇湾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叶奕权感慨道。“现在每天都来公园附近遛娃,空气好、环境美,心情都舒畅多了!”居民余间说。
对于参与项目的广美学子而言,这更是一堂生动的“田野课”,让他们收获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宝贵历练。学生们纷纷表示,在创意到落地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在复杂乡村场景中进行跨学科思考与综合运用,更深刻体会到“设计不仅要讲创意,还要兼顾功能、可实施性与后期维护”。
在这场校地合作中,阳春市教育部门积极搭建交流互动桥梁,不仅为广美团队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还利用广美的资源优势,将“美育浸润”落到阳春各中小学,配套开展教师培训、学生夏令营和研讨会,为校地间搭建起长期、有效的协作通道。
“资源下沉一线,让学生有了实践平台,教师获得了进修机会,学校也能持续开展优质美育课程。”展望未来,阳春市“双百行动”专班工作人员黄浩表示,将继续支持广美在阳春深化合作,重点做实实践基地建设、教师培训提升和共建课程开发,让校地携手的美学赋能之路越走越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